光明日報大眾日報頭版點贊山東文化:文化自信山東擔當2016-08-09 17:04:38來源:評論:0 點擊:503   大眾網8月9日訊8月8日和9日,光明日報頭版與大眾日報頭版相繼刊登文章聚焦山東在文化自信中的主動作為、堅定擔當。  光明日報以《山...

  大眾網8月9日訊8月8日和9日,光明日報頭版與大眾日報頭版相繼刊登文章聚焦山東在文化自信中的主動作為、堅定擔當。

  光明日報以《山東:在文化自信中闊步前行》為題,選取三個場景作為切入點:濟寧一村中的鄉村儒學講堂、為振興民族醫藥而頑強拼搏的沂蒙漢子、因踐行傳統美德登上了村裡「四德榜」的村民,充分肯定了山東文化建設:堅守傳統文化之「根」,延續沂蒙精神之「脈」,築牢核心價值觀之「魂」,在文化自信中主動作為,闊步前行。

  大眾日報以《文化自信山東擔當》為題,從山東立足豐厚的儒學傳統文化資源「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弘揚傳承革命老區沂蒙精神、建設「四德榜」激發向上向善力量三個角度,詳細闡釋了山東作為孔孟之鄉、禮義之邦,作為儒家文化發源地、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以及一個以紅色革命文化基因著稱的省份,在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美德山東、文明山東、誠信山東建設等方面,不斷求索實踐中堅定著「文化自信」的擔當。

  文章如下:

  光明日報:山東:在文化自信中闊步前行

  「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在濟南市公交車廂里記者看到了這樣的語句。濟南公交公司將《論語》中的名言警句做成精美展板、宣傳畫,懸掛在全市5000多輛公交車內,使市民在潛移默化中體悟《論語》內涵,體會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築夢路上文化自信不可或缺。」山東省委書記姜異康說,山東堅守傳統文化之「根」,延續沂蒙精神之「脈」,築牢核心價值觀之「魂」,在文化自信中主動作為,闊步前行。

  守住傳統文化之「根」

  「我們最先跟誰學說話?跟誰學穿衣?跟誰學會日常生活的規範?」台上講者連續拋出幾個問題。

  「跟父母學的。」台下聽眾中有人回答。

  「對。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我們永遠的老師。」講者臉上露出微笑說,「父母教給我們的生活知識,來自他們的長輩。而我們還會把自己的知識傳給子女,子女再傳給他們的後代,這樣就形成了家教和家風。」

  這有問有答的互動場景,出現在濟寧市泗水縣官莊村的鄉村儒學講堂上。講課的是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顏炳罡,聽課的則是村裡的農民,其中,既有3歲的娃娃,也有坐著輪椅的老奶奶。

  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和儒家文化發源地,山東擁有獨特而豐厚的傳統文化資源。近年來,山東積極推進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十大行動,實施優秀傳統文化戲曲創作工程、儒學人才高地建設工程、縣及縣以下歷史文化展示工程等,在探索構建優秀傳統文化研究闡發、普及推廣、傳承保護、對外交流工作體系上,精心打造了鄉村儒學、尼山書院、世界儒學大會、鄉村記憶工程等文化品牌。

  延續沂蒙精神之「脈」

  趙志全是地道的沂蒙漢子。為了振興民族醫藥,他頑強拼搏、艱苦奮鬥,把一個年銷售收入不到100萬元、利潤幾近為零的小廠,發展成一個年銷售收入70億元、納稅9.2億元的現代化大企業——魯南製藥集團。

  趙志全是沂蒙精神滋養出的一個典型代表。沂蒙精神誕生於齊魯大地,是山東精神的集中體現。在這種精神的感召和引領下,山東人民創造了一個個奇蹟。

  在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山東籍人物入選11人;在支援西藏工作中山東堪稱楷模,湧現出了以孔繁森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的援藏幹部;2014年、2015年,山東入選「中國好人榜」的人數分別為66人、124人,上榜人數全國第一。

  鑄牢核心價值觀之「魂」

  在泰安市東平縣八里灣村,提起王炳蘭,沒有人不說好。王炳蘭從17歲嫁到婆家,先後照顧過婆家的爺爺、奶奶、姑奶奶、公公、婆婆、丈夫6位親人,54年無怨無悔,用最普通的行為踐行著中華民族敬老尊老、孝老愛老的傳統美德。

  王炳蘭成了八里灣人的道德標杆,登上了村裡善行義舉「四德榜」。

  2007年以來,山東實施了以「孝、誠、愛、仁」為主題的「四德工程」建設,一位位百姓身邊楷模登上了善行義舉「四德榜」。目前,全省建立「四德榜」9萬多個,3000多萬人次好人好事上榜,唱響了「人人做好人,好人有好報,好人做好事,好事就上榜」的時代旋律。

  「這些平日默默無聞的普通人,或敬老孝親,或見義勇為,或樂於奉獻,或誠實守信,是民族精神的生動彰顯。」山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孫守剛說,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山東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群眾生產生活,融入家風家訓、各行各業,使其達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效果,有效匯聚起了強大正能量。

  (記者 趙秋麗 李志臣)

  

  大眾日報:文化自信山東擔當

  ◆十大行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紅色文化注入時代基因

  記者 趙 琳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強調要堅定「四個自信」,並且特別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鬥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山東是孔孟之鄉、禮義之邦,是儒家文化發源地、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也是一個以紅色革命文化基因著稱的省份。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美德山東、文明山東、誠信山東建設,山東在不斷求索實踐中堅定著「文化自信」的擔當。

  弘揚傳統,古為今用推陳出新

  2008年,由王殿卿、牟鍾鑒、丁冠之等學者發起的尼山聖源書院,在泗水縣聖水峪鎮北東野村創辦。此後,來自中央民族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山東大學、曲阜師範大學等多所院校的專家學者,走出書齋,走進山東鄉村,說孝道、講倫理、解《弟子規》……

  在濟寧市金鄉縣興隆鎮,這樣的儒學講堂,就有4處。「村裡人當初還對儒學講堂持懷疑態度,經過一年的接觸和學習,大家的認識發生了轉變,關注和參與的群眾越來越多,講文明、知書達理的人越來越多。」鎮文化站站長周靜靜介紹,鎮上一年來集中授課32次,參學群眾達2000餘人次,「守望相助,出入相友,疾病相扶而百姓親睦」漸成風尚,新的文明之風正在孕育成長。

  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在山東形成全國獨一無二的「鄉村儒學現象」。「山東擁有獨特而豐厚的傳統文化資源。」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長王大千說,兩千多年前的文明軸心時代,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與西方先哲一道,撐起了人類思想的天空。近年來,山東積極推進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十大行動,實施優秀傳統文化戲曲創作工程、儒學人才高地建設工程、縣及縣以下歷史文化展示工程等,在探索構建優秀傳統文化研究闡發、普及推廣、傳承保護、對外交流工作體系上,精心打造了鄉村儒學、尼山書院、世界儒學大會、鄉村記憶工程等文化品牌。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道德規範,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

  「山東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方面有根基,在這方面應做得更好。」山東師範大學齊魯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民認為,都說山東人實在、誠信,形象、聲譽好,實際上這就是傳統的美德傳承和保留得好。濟南大學教授包心鑒說,正是因為如此厚重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素,才使我們進一步堅定了文化自信。

  紅色基因,血脈相傳發揚光大

  革命戰爭時期的齊魯大地,在血與火的熔煉中,鑄成了偉大的沂蒙精神、膠東精神、老渤海精神,同時也留下了鐵道游擊隊、地雷戰、苦菜花、小推車、紅嫂、沂蒙六姐妹、馬石山十勇士等紅色符號。

  「這些紅色載體和紅色符號既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歷史延續,也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生動體現。」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趙國卿說,儘管硝煙瀰漫的革命歲月早已遠去,但革命文化的豐富歷史內涵和重要時代價值卻歷久彌新,特別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是鮮活的教材。每一個山東人,都應該為傳承革命文化、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堅定民族文化自信添磚加瓦。

  臨沂是革命老區。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曾深情地說,我一來到這裡就想起了革命戰爭年代可歌可泣的崢嶸歲月。在沂蒙這片紅色土地上,誕生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兒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親、沂蒙紅嫂的事迹十分感人。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

  共產黨員、魯南製藥集團原董事長趙志全,用27年的時間把一個凈資產不足20萬元的小廠,建設成為一個凈資產60億元、年繳稅9.2億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製藥集團公司,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的先進事迹充分體現了改革創新、勇於擔當、敬業奉獻、造福社會的價值追求和精神風貌,是新時期沂蒙精神的生動寫照。

  價值自信,激發向上向善的力量

  在滾滾車流中守護傷者被撞斷腿的「最美女孩」刁娜,獨自照顧高位截癱父親7年的14歲「小孝星」王媛媛,主動贍養兩位單身伯父的年輕夫妻王昆、姚希濤……一個個「凡人」面孔依次出現在泰山南天門、中天門,常年高密度播放。

  從2014年起,山東連續兩年在泰山上發布全省善行義舉四德榜「榜上有名」先模人物。自古只有帝王將相、文人墨客題字留名的泰山,從此留下了普通山東人的聲名。

  以「孝、誠、愛、仁」為主題的「四德工程」建設,山東實施已近十年。目前,全省建設善行義舉「四德榜」9萬多個,3000多萬人上榜。深入開展「學雷鋒,做山東好人」活動,全省每年選樹村級以上典型10萬多名、縣級以上1萬多名,「中國好人榜」入選數量連續兩年蟬聯全國第一,形成了影響廣泛深遠的好人文化,唱響了「人人做好人,好人有好報,好人做好事,好事就上榜」的時代旋律。

  「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山東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教授商志曉認為,堅定文化自信,必須積極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要積聚認同共識,增強思想自覺,強化價值自信,解決好由「要我做」到「我要做」的問題,解決好內心敬畏和真切期待問題。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