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讀到少年裘德看到老師費勞孫打水累得趴在井架上休息的描寫,你已經看出了這段描寫同時預示着他們兩人相似的命運軌跡。

裘德自言自語的嘀咕,既是對費勞孫的“祝福”,也是給自己的“安慰”。

“他以一個愛作怪想的孩子特有的那種戲劇似的聲調,自言自語地說:從前,早晨這個時候,老師常來這裏打水,今後再不會來打水了。我看到過,當他打水打累的時候,也完全像我現在一樣,趴在井架上往下看,休息一會兒,再把水往家裏提,不過他很聰明,他不會在這小地方待下去。”

——託馬斯·哈代《無名的裘德》

託馬斯·哈代對個人人格意志和社會規則的思辯讓讀者震撼,也讓人糾結他筆下現實和當下的比對。其敏銳、深刻的分析能力,就像一把手術刀,不僅戳到了社會的痛處,把隱藏在社會光鮮外表下的頑疾毫不留情的剖了出來,也把人的性格缺陷,把人在行爲之下,意識裏的幻覺與恐懼、希望與怯懦,展示在讀者面前,讓“對號入座”者無法適應。

託馬斯·哈代(1840年6月2日—1928年1月11日),英國作家,生於農村沒落貴族家庭。1861年去倫敦學習建築工程,並從事文學、哲學和神學的研究。當過幾年建築師,後致力於文學創作。他的小說多以農村生活爲背景,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文明和道德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但帶有悲觀情緒和宿命論色彩。代表作有《還鄉》《卡斯特橋市長》《苔絲》《無名的裘德》等。晚年主要作品有三卷詩劇《列王》。1910年,哈代獲得英國文學成就獎。

英國,維多利亞時期,一個社會底層的棄兒,在十一歲那年,從村裏的費勞孫老師口中知道了“基督寺”和“大學學位”這兩個充滿神聖光彩的字眼。

基督寺學校,就是牛津大學。

風雨孤行,缺乏愛與溫暖的棄兒小裘德,忽然看到了遠方的航燈。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 “基督寺”給了他光明,在這個封閉的村子裏所有人都帶着讚歎的口吻去讚美基督寺的時候,小裘德給“基督寺”下了一個定義“那是一個光明的地方。”雖然時常被村裏人欺辱,時常遭遇惡意,但想到“基督寺”和“大學學位”,小裘德的心裏總是感到溫暖。

給小裘德帶去光明的費勞孫,這個看似無足輕重的配角始終伴隨着裘德重大轉折的出現,就像命運的使者,步步緊跟地觀察着裘德的坎坷人生。他的存在,並不像小說開頭所預言:

他很聰明,不會在這小地方待下去。

十年之後,裘德來到心儀已久的基督堂,看到當年的費勞孫先生依然在做着同樣的事情,卻早已放棄了當年的雄心壯志時,對於裘德後面的結局,讀者就不難猜測了。裘德在心中埋下了求索上進的宏志大願。但無奈出身底層,只能做鄉村麪包店小廝,後爲石匠學徒,在艱苦勞作之餘摸索自學,排除重重障礙,來到他視爲知識聖地的基督寺(牛津大學),但卻只能以石匠之身久久徘徊於高等學府廣廈深院的大門之外。

費勞孫像裘德命運的一面鏡子,時刻照出裘德悲劇命運的走向:裘德從少年時代的勤奮好學、充滿理想到後來的事業無成、婚姻不幸,道道高牆將他圈在光明之外,他的抗爭不爲社會所容,最終只能“燒燬僞君子的書籍”,孤單地死去,整部小說以螻蟻之死的悲劇結局。

託馬斯哈代畫像

此時的裘德,是否會想起少年時代,看到老師打井水勞累休息的樣子。是否會想起他自言自語的嘀咕。是否會懷疑,自己當時的自言自語是一種不懷好意的詛咒?

“他似乎隱隱約約、模模糊糊感覺到,社會習俗存在着某種問題,它必然使一個人取消經過若干年的思索和努力才建立起來的完美計劃,讓他放棄顯示自己高於低等動物的唯一機會,讓他無法爲同代人的整個進步作出自己的點滴貢獻——原因就在於他被突如其來的本能暫時制伏造成了意外後果,而這種本能一點說不上品質惡劣,最多隻能說軟弱而已。”

讀《無名的裘德》,過程並不愉快,哈代說,這本小說要寫出“靈與肉的生死搏鬥” “力求做到以冷靜客觀的態度來處理人類一次最強烈的激情所帶來的煎熬和狂躁”“展示空懷大志而抱恨終天的經過”……作者處理這種“靈肉搏鬥”,“激情帶來的煎熬和狂躁”,也曾把裘德從理想主義的狀態拉回到對現實需要的渴求和搖尾乞憐,裘德爲了一個浪蕩的女人艾拉貝娜,爲了可憐的關愛,放棄了少年時代的理想“我要把我以前的計劃全毀了——那種計劃算得了什麼哪?那不過是夢想——夢想念書、得學位、追求得不得的學問等等就是了。”當他放棄夢想,追逐愛情的時候,卻被艾拉貝娜無情拋棄……

裘德的故事,就是一個註定走向失敗的故事,無論怎麼做,他都是錯的, 在他的人生道路上,所有選擇都是錯誤的,都是看不到光明的。就像他的抗爭:可是我失敗並非因爲我意志不堅,而是因爲我貧窮。哈代生活的時期,英國工業水平與科技水平有很大的發展。這些優勢使得當時的英國日益強盛,中上層人民對國家和自我的滿足使得他們有更多的時間享樂。但與此同時,失去土地的破產農民又過着貧困不堪的生活。這一時期,鼓吹道德和秩序給社會帶來了祥和的風貌,但社會底層的人卻無法擺脫生存的壓力。如果你已經習慣了讀有主角光環的小說,你就不能指望讀它給你帶來閱讀的快感。如果你只能接受努力就有回報的雞湯邏輯,那麼你會越讀越失望,你不知道你會在什麼時候把書摔了。

裘德短暫的一生,對於“愛與被愛”的需要十分強烈,對於實現自我存在的需要十分迫切。這一切,他無法從其他途徑獲得,哪怕是一種幻想,他也不能得到想要的慰藉。唯有“基督寺”成了他心中憧憬的“可以使他安身立命的地方,一種可以使他的精神有所寄託的東西——一個可以說是令人景仰的地方。”

“雖然眼前他還被關在一切大門之外——包括學院在內——但也許有一天他就會置身其中。也許有那麼一天,他會站在那些顯赫人物和頭麪人物的宮殿裏,透過窗格玻璃俯瞰這世界”基督寺給了他能夠得到滿足的希望,但這個希望看起來渺茫而不切實際。他的所有幻覺,在裘德的童年時期,甚至在他19歲之前,從未得到過實際的滿足。

直到他遇見了阿拉貝娜。阿拉貝娜是個放蕩的女子。但對於愛與被愛的渴望使裘德被肉慾的美妙體驗俘虜了。阿拉貝娜對他的引誘,實則也是一種愛的給予,阿拉貝娜是裘德人生中第一次實實在在感受到的溫暖。她給裘德的遠遠超過肉慾的迷狂。她是一種活下去的覺察,痛苦的、幸福的、疲憊的……活着不僅是肉體的存在,更是精神的鮮活。他們的愛情無論是美好的,或是痛苦失敗的,對於裘德來說,早已超越了肉慾或愛情本身。它更是一種精神鮮活的見證,一種可以真實感受到的生命力。在他們兩人的情愛關係中,裘德是受到傷害的一方,但同時,他在這種關係中也得到了他原本沒有想過的溫情。

阿拉貝娜是裘德最原始的“愛與被愛”“愛與安全感”的需要,那麼裘德一見鍾情的那個城裏姑娘,他的表妹淑就可以說是他人生志向的一種補償。這無疑是他情愛路上的基督寺。

淑在書中是一個令人心動的神聖的女子形象,她美得動人心魄,又有着新的思想與高尚的超越一般女性的特別的靈魂。裘德對淑,又抱着一種心意相通的歡喜之情,也對淑有着一種崇拜與仰慕之情。裘德和淑的戀愛過程,既是愛情至上的姿態,又經過深入思考。但是他們都有過婚姻經歷。婚姻作爲一種承諾,當婚姻不幸福的時候,婚姻的承諾就成了無形的枷鎖。

電影《無名的裘德》(1996年)

所以在他們相愛之後,他們沒有選擇結婚,他們很坦誠的認爲自己不一定能守住那沉甸甸的承諾,那不如因着愛而結合,愛有多久,他們就在一起多久。淑對於裘德來說,是求學路上失敗之後的一種安慰,是沒有得到實在的權力與地位,但是一個美好的女性附庸會是這種失敗的補充與安慰。而他自己卻沒有任何安慰。對於裘德來說,淑和基督寺一樣充滿光明與美,但同樣遙不可及。

但是,他們依然失敗了。麪包遠比愛情有市場,理想主義註定滑向一心想逃避的深淵。在現實生活的壓力下,裘德的長子——當裘德發現自己“功成名就”的理想破滅的時候,他把希望寄託在自己的子女身上“……淑,親愛的!我想起來啦!咱們得教導他,培養他,讓他長大了上大學。我自己本身做不到的,也許在他身上可以做到的啊……”他給他的長子亦取名“裘德”,小裘德有一個外號叫“時光老人”,但是這個他寄予厚望的長子,因爲貧窮、精神壓抑,吊死了自己年幼的弟弟和妹妹,自己也上吊身亡。

在學業、愛情失敗和家庭橫禍的多重打擊下,裘德“大徹大悟”,他決定把堅持多年的理想拋棄, 決定把陪伴了自己成長的書籍燒燬,“他用不着再往下琢磨了,他只需面對這個明顯的事實:他聲稱自己是一個遵紀守法的宗教傳佈者,那完全是騙人……他一邊平靜地燒書,一邊有鄰人的閒語,問他是不是在燒他姑婆留下的廢物。他就在這樣的氣氛中,把自己所有的神學倫理學著作燒得乾乾淨淨。”

這些書,曾經將裘德和他姑婆劃分成兩個世界的人。可是在那個大徹大悟的黃昏時分,它們和姑婆的遺物又有什麼不同呢?熱愛的東西背叛了自己,又或是自己背叛了它,廢品,毒物,再也不想見到,再也不想回憶起來。

愛情的失敗、子女的死亡,淑的瘋癲,接連不斷的打擊摧毀了裘德的健康,那是除了夢想以外他唯一可以依賴的東西。他死的時候瘦得變了形,身邊一個人都沒有,最後用《約伯記》裏絕望的吶喊作了自己奮鬥一生的墓誌銘:

“願我生的那日和說懷了男胎的那夜都滅沒。願那日變爲黑暗,願上帝不從上面尋找它,願亮光不照於其上。願那夜被幽暗奪取,不在年中的日子同樂。我爲何不出母胎而死,爲何不出母腹就絕氣?……不然我就早已安靜躺臥。我早已安睡,早已安息!那兒被囚的人同得安逸,不聽見督工的聲音。……大小都在那裏,奴僕脫離主人的轄制。受患難的人,爲何有光賜給他呢?心中愁苦的人,爲何有生命賜給他呢?”

在哈代看來,命運是難以捉摸和把握的,人生中的巧合和偶然實際上是命運意志的體現。《無名的裘德》有着明顯的自傳成分,主角裘德和青年哈代都從事過水泥匠職業,也和哈代一樣出身卑微,縱有智性上的能力與上大學的理想,卻不能有實現夢想的機會。

縱觀裘德的一生,我們可以發現裘德的每一次選擇都將自己推入了更深的苦難之中,而離基督教這個偉大的夢想越來越遠。最終,裘德是個完全被擊敗的人,社會、宗教、婚姻一起背棄了他,導致他鬱鬱早逝。

而更多的裘德,也只是活過了並不愉快的一生。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評論功能現已開啓,我們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讚美

大益文學

文學 | 品位 | 經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