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點震盪不止,今天大盤全線下跌收尾於2997點,這意味着什麼呢?意味着如果你一直沒有賣出的話,那麼前幾天的收益基本快吐回去了。是不是很扎心。太多的人總是自責自己爲什麼不“入袋爲安”。可是大家卻忘了,這個安也是分情況的,你在牛市中後期,那叫入袋爲安。你現在3000點那叫什麼入袋爲安?那叫傻!

  作者:邊塞小股民

  來源:雪球

  我們在低估的區域買入股票,又在低估區域(或者說剛剛到正常估值)賣出?你投資公司就爲了賺低估區域裏上下波動這點錢嗎?

  其實所有人想高賣低買,關鍵是我們沒那個能力,怎麼可能預測漲跌呢,那純屬癡人說夢,雖然昨天或者前天有很多文章確實說會下跌什麼的,而且也找到許多似乎合理的理由去解釋這個結論,他們的這種預測能力也許很厲害,但他們既然有預測的能力,怎麼會還有心思寫文章呢?

  很多人一定會有疑問,投資需不需要關注宏觀,外部的情況?我的回答是,如果你是個短線交易者那麼關注對你來說可能是有好處的,但如果你是長期交易者,我認爲要抓大放下,遠離這些東西,只專注於公司即可,最多關注關注行業,不要給自己太多的信息衝擊。

  更何況,股市的漲跌那背後是由一系列錯中複雜的因素決定的,怎麼能憑我們區區小散掌控?別說咱們小散了,就是那些大經濟學家他們也不敢說能預測股市。因此,與其關注外部環境不如立足於我們能把握住的,你說我說的對不對?

  一般買入一家公司的時候我們是站在3~5年的角度來來考慮的。換句話說,在買入之前我們就已經確定了公司未來的發展要比現在好,最起碼市值要比現在大。如果沒有說明你的功課做得不到位。

  那麼短暫的下跌,尤其是這種整體性的下跌,絕對是你加倉的好時機。因爲更便宜了。你有機會吸入更多的籌碼,從而放大未來的潛在收益率。

  一套價值100萬的房子的學區房,現在只賣50萬,你絕對不會因爲你現在已經有了一套自住房了就不考慮了。大多數情況下,只要有點投資常識的人就不會放棄這次機會,因爲你知道50萬買上你60萬賣你還淨賺10萬。

  投資股票也是如此,只不過你的猶豫不定取決於你對這家公司的瞭解程度,如果你根本不知道一家公司可能達到的高度,就和你根本不知道這套房子未來能不能60萬賣出一樣,在大跌或者加倉時心理必定是舉棋不定的。

  因此,我覺得還是要多關注公司自身,少留意外部環境,把握我們能把握的。如果你贊同我上面所說的,那麼請聽我下面的兩點建議:

  1、加倉要有規矩。加倉前要給自己定一個規矩,不要傻乎乎的跌一點兒就買,很多時候股票還沒跌到位,你卻沒子彈了,很尷尬的。

  具體的做法,我建議設置10%~20%一個檔。比如我的話,我會在一隻股票跌20%的時候加一次倉,根據我對這家公司的瞭解深入程度不同加倉的金額也會不同。

  比如說,一家確定性極高的公司,根據你的測算,最保守三年後的市值都可能翻一倍,那麼當它達到這個位置的時候,我會大比例的加倉。如果實在沒有資金,會考慮賣出確定性不高的標的,換入該公司。

  我見過很多人,面對下跌的時候也知道該加倉來降低成本。但是胡亂加,跌1%就加,或者跌幾毛錢就加。接下來漲了還好,但是未來如果繼續下跌呢?

  同時爲什麼設置20%呢,這其實也算是我的一個習慣吧,首先我們買入的時候這家公司肯定是處於低估的吧,其次呢大多時候如果一家基本面還可以的公司,那麼在便宜的價格買入之後還能下跌了20%,那這20%的波動很快就被抹平了。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機會,不是災難。

  ps:你也可以設置10%;或者15%,根據個人偏好而定。

  當然這一點的前提是,公司基本面沒有變壞。如果一家公司基本面已經變差了或者你買的時候就是一隻垃圾公司,那麼你的加倉就是無底洞,別說20%這條線了,就是50%你都可能會有加不完的倉。

  2、永遠不要只買一隻股票。只買一隻股票的人尤其是全倉一隻股票的人,他們只看到了“收益”,卻忽略了“風險”。這樣如果“壓對了”賺起錢來說很爽,但虧錢會更算爽。

  好公司就一定賺錢嗎?顯然不一定。萬一遇到像三聚氰胺事件呢?塑化劑的事件呢?

  估值低就一定能賺錢嗎?還是不一定。估值低往往反應的市場的預期,這種預期有時候少則幾個月多則好幾年。如果你偏巧全倉這一隻股票,那麼你可想而知吧。

  因此你也不要抱怨,爲什麼你買的公司基本面也ok,估值還不高,可就是爲什麼不漲。

  我在在給大家講個極端的例子,長生生物大家都知道吧。就是那個被曝光也要退市的公司。

  你知道這家公司它發生這件事之前公司基本面是個什麼情況嗎?它財務指標顯示出很不錯的生意,又有牌照又有技術壁壘,成長性也算ok,雖然也有一些小毛病,但也是行業的通病。

  退一萬步來說這家公司哪怕說不上好,但也絕對不是那種差到不行的垃圾股。因爲站在當時看來,18年2月份的pe也才20倍,這家公司也不是沒有到達那種不可投資的地步。

  你如果全倉或者只投資這隻股票呢?它的危險就在於,我們很難在買入之前通過財務上的虛假來排除。

  對於這塊我的建議是:如果個人有深研能力的話,建議配置3~5家公司爲最佳,並且最好在不同的行業。之所以是3~5家是因爲每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每家公司每個一個月或幾個月又都會發布一些公告,這都需要我們去研究去跟蹤,太多的話會有些力不從心。

  因此,如果你現在是全倉或者大倉位投資一隻股票的話,那麼我建議你隨着大盤的回調適當的分散一些風險。

  以上這兩點建議,如果在談的深入的話其實會涉及一個倉位管理的話題,這可是一個大學問,也是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