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書荷/綜合報導

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14日發布的《2018數位新聞報告》指出,ETtoday在臺灣受訪者最常使用的網路原生媒體中排名第1,而在最受信任的媒體品牌中排名第5。

 ▲▼ 「路透新聞學研究所」發布《2018數位新聞報告》。(圖/翻攝自Reuters Institute Digital News Report 2018)

▲《2018數位新聞報告》指出,ETtoday在臺灣受訪者最常使用的網路原生媒體中排名第1。雅虎新聞(Yahoo! News)聚合各家新聞,是為入口網站。(圖/翻攝自Reuters Institute Digital News Report 2018)

報告指出,臺灣受訪者最常使用的網路媒體(不含入口網站雅虎新聞)依序為ETtoday、蘋果日報、聯合新聞網、TVBS新聞網、三立新聞網、自由時報電子報、風傳媒、鉅亨網、中時電子報、商業週刊、China TV online、天下雜誌、NOWnews今日新聞、中天電視,以及壹週刊。

最受信任的媒體品牌當中,排名依序為公共電視、天下雜誌、商業週刊、TVBS新聞網、ETtoday、中央社、聯合報、中國時報、報導者The Reporter、蘋果日報、民視新聞、中天電視、風傳媒,以及自由時報。臺灣閱聽者對於總體新聞的信任度有32%、對個人所使用的新聞信任度為36%、搜尋引擎的新聞信任度有31%,而對社羣媒體上的新聞信任度則為23%。

▼ ETtoday在臺灣受訪者最受信任的媒體品牌中排名第5。(圖/翻攝自Reuters Institute Digital News Report 2018)

 ▲▼ 「路透新聞學研究所」發布《2018數位新聞報告》。(圖/翻攝自Reuters Institute Digital News Report 2018)

這份報告基於7萬4000人的抽樣調查結果完成,範圍擴及歐洲、南北美洲、亞洲及大洋洲的37個國家和地區。「路透新聞學研究所」委託線上民調業者「輿觀」(YouGov)於2018年1月底、2月初進行調查。

報告提到,由於社羣媒體和主流媒體充斥錯誤訊息,臺灣人對於所使用的新聞信任度偏低,而越來越多人願意付費閱讀新聞,有18%的人願意付費,在37個受調國家中排名第7。此外,使用廣告阻擋器的人有23%,在37個受調國家中排名第31。《2018 年數位新聞報告》臺灣篇的作者、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林麗雲教授指出,臺灣閱聽人對商業媒體信任度較低。

報告提到,臺灣閱聽者從網路(包含社羣媒體)取得新聞的比率達到86%、電視74%、純社羣媒體58%、平面媒體37%、廣播21%,而取自部落格的則有9%。報告指出,臺灣閱聽者相當仰賴社羣媒體,尤其是臉書和Line。不過,這些平臺肩負的社會責任相對較少。臺灣人最常使用的社羣平臺依序為臉書、Line、YouTube、PTT、臉書Messenger,以及Instagram。

臺灣民眾有75%的人透過手機看新聞、57%的人使用電腦,22%的人則使用平板。此外,有46%的人會透過社羣媒體或電子郵件分享新聞,有25%的人會在社羣媒體或網站上對新聞留言。報告提到,獨立媒體在臺灣佔有一席之地,例如風傳媒與新頭殼,吸引許多忠實讀者,而報導者The Reporter則是一個非營利的網路媒體,致力於深度及調查報導。

▼ 臺灣民眾從網路(包含社羣媒體)取得新聞的比率達到86%、電視74%、純社羣媒體58%、平面媒體37%、廣播21%,而取自部落格的則有9%。(圖/翻攝自Reuters Institute Digital News Report 2018)

▲▼ 「路透新聞學研究所」發布《2018數位新聞報告》。(圖/翻攝自Reuters Institute Digital News Report 2018)

報告寫道,臺灣媒體從1990年代至今競爭激烈,除了24小時播放的有線電視臺、數位電視臺,以及四大報以外,更有許多網路媒體不斷竄出。為了在數位時代中生存,許多媒體越來越仰賴聳動的標題與內容,或是未經查證就從社羣平臺取得新聞故事。

報告指出,臺灣受訪者最信任的媒體是公視,但僅有15%受訪者會收看公視的電視節目、10%受訪者會閱讀公視的網路新聞。商業媒體方面,TVBS就有50%的線下收視率和26%的線上閱讀率;蘋果日報則有38%的線下收視率和31%的線上閱讀率。報告指出,商業媒體雖然較不受信任,卻也比較受歡迎。

報告引述林麗雲教授指出,要解決臺灣閱聽人對商業媒體信任度偏低的問題,第一步就是建立「事實查覈機制」(fact-checking mechanism)。雖然許多政治人物認為假新聞會威脅國安,而提議立法,但許多人擔心這會削弱新聞自由。不過,臺灣政府已在各部門成立「爭議訊息澄清專區」,非政府組織也成立第三方新聞事實查覈機制,今年4月,臺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與優質新聞發展協會成立了「臺灣事實查覈中心」,希望透過這個機制重拾社會對媒體的信任。

▼ 臺灣民眾有75%的人用手機看新聞、57%的人使用電腦,22%的人則使用平板。(圖/翻攝自Reuters Institute Digital News Report 2018)

▲▼ 「路透新聞學研究所」發布《2018數位新聞報告》。(圖/翻攝自Reuters Institute Digital News Report 2018)

對於成為臺灣受訪者最常使用的網路原生媒體中第1名,又在品牌信任度中擊敗許多傳統媒體,ETtoday深感榮耀,也時時自我要求,嚴防假新聞。先前《梨視頻》拍攝成大男子為追求陸女「棄千萬家產」送外賣的影片,許多臺灣媒體加以報導,但ETtoday先進行查證,不僅致電成大詢問,也搜尋該男可能考入的臺南大學後,均發現「查無此人」。於是,ETtoday記者朝「這是假新聞」的角度報導,確保傳遞給讀者的資訊正確。

此外,「臺大新五四運動」期間,一名學生自稱被人從後方拉扯勒住,又無預警放手,以致跌倒。不過ETtoday實地採訪,也拍攝了第一手影片,從影片中可見該男「自掐」的畫面。雖然一開始出現許多聲浪責備傷害該男的人,但ETtoday記者對此持保留態度,又以影片佐證後客觀報導,最終收到許多正面迴響。

▼ 報告指出,有46%的人會透過社羣媒體或電子郵件分享新聞,有25%的人會在社羣媒體或網站上對新聞留言。(圖/翻攝自Reuters Institute Digital News Report 2018)

▲▼ 「路透新聞學研究所」發布《2018數位新聞報告》。(圖/翻攝自Reuters Institute Digital News Report 201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