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秦玉芳 深圳報道

截至3月27日,已有平安、招商、中信等9家上市銀行公佈2018年業績。整體來看,各銀行2018年在金融科技投入上持續上升,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成爲銀行金融科技轉型的重點之一。

平安銀行年報數據顯示,2018年,該行不斷加大科技人才的引入和培養,培養了一支擁有約6000名複合型金融科技人才的科技隊伍,截至2018年年末,全行科技人力較2017年年末增長超過44%。

招商銀行也指出,下一步將繼續加大科研投入,科研投入佔營收比提升至不低於3.5%,培育與金融科技銀行相適應的隊伍和文化;特別在科技領域加大金融科技人才的投入和引進,積極迎接金融科技競爭。

金融壹賬通首席技術官兼首席運營官黃宇日前在第十屆中國(深圳)金融科技發展論壇上曾指出,金融科技的發展意味着金融人才與科技人才缺一不可,目前尋找甚至培養一個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人才非常困難。

北京大學金融智能研究中心研究員劉新海告訴記者,金融科技是個交叉應用學科,有很強的應用性,但之前技術與金融往往是割裂的,導致金融科技領域專業的應用型人才比較缺乏。“需要觀唸的轉化,同時加強應用培訓,在實踐中強化金融與技術的融合,提升金融科技應用人才的專業化能力。”

爲此,深圳市推出專才計劃。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聯合香港金融管理局、澳門金融管理局、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等單位,指導平安集團、華爲科技、騰訊集團、倫敦金融城、深交所、招商銀行、國信證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資本市場學院等23家發起單位,成立“深港澳金融科技師”專才計劃。

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何傑介紹,專項計劃建立深港澳金融科技師課程和考試體系;並將灣區高端人才培養計劃納入到深圳金融人才政策體系中。

業內分析認爲,這一人才專項計劃,打好深圳集全市之力支持大灣區建設的“開山炮”,率先實現深港澳三地金融界在人才方面的“聯通互享”。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構建開放型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探索有利於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和區域融通的政策舉措,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和國際化創新平臺。

早在2018年9月,廣州市金融局發佈的對外開放十條中,也將打通粵港澳人才培養和流動放在了重要位置。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邱億通曾明確指出,將研究推進在自貿區工作的港澳金融專業人士通過培訓測試方式申請獲得內地從業資格,其在港澳的從業經歷可視爲內地從業經歷,這將是以後的發展方面,未來將會在粵港澳大灣區範圍內推廣。

劉新海指出,大灣區城市羣有着很好的基礎,不管是資本還是技術力量等方面能力都很強,關鍵是制度和技術設施方面的完善,打通區內各地人才數據信息的流動機制,完善各方面基礎設施,做好開放銀行、沙箱監管、虛擬銀行等政策的一體化聯動,爲金融科技的創新營造好的、包容的外部環境。

何傑還表示,深圳是金融科技的領跑者,編制了香蜜湖金融科技指數(399699),出臺了金融科技人才培訓計劃,擁有百行徵信、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等重要金融機構,金融科技生態體系完善;深圳將繼續營造金融科技創新氛圍,加強對深港澳金融科技人才的培養,加強金融科技載體建設,用金融科技手段推進大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助力打造世界級金融科技大灣區。

(編輯:朱紫雲;校對:彭玉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