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豔潔 博鰲報道

  今年4月中旬,經過多年討論的《歐盟外商投資審查框架》即將生效,之後會有18個月的過渡期。去年,美國總統特朗普批准《2018年外國投資風險評估現代化法案》(FIRRMA)並開始實施《FIRRMA試點計劃的暫行規定》。美國和歐洲相繼加強了對外國投資尤其是中國企業投資的監管。

  2月19日,普華永道發佈了《2018年中國企業併購市場回顧與2019年展望》(下稱“報告”),2018年中國企業海外併購交易金額下降23%。

  在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會上,多位企業家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歐美加強對外國投資的監管,對我國企業海外投資確實有一定影響,他們呼籲相關國家注意保護主義擡頭的趨勢,同時亦表示,仍有很多海外企業表示樂於接受中國投資。

  海外投資需要消除誤解

  報告顯示,中國大陸企業海外併購下降明顯,由2017年的1225億美元下降至2018年的941億美元,其中,中國企業在歐洲的併購交易額約爲509億美元,其次是亞洲、152億美元,第三位是美國,吸引到的中國併購交易額爲132億美元。

  偉凱律師事務所提供的數據則顯示,2018年,出海併購的中資企業在美交易大幅放緩,下跌65%至29.7億美元,而2016年峯值爲567億美元;而中國企業對西歐的併購在2018年強勁復甦,上漲78.3%至588億美元,僅次於2016年峯值的906億美元。

  “我們的投資重點是歐洲和美洲,我們和歐洲企業家接觸比較多,企業家對外國投資的需求很大,”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委員、總裁、董事顧建國對《中國經營報》記者分析,歐盟國家政府對外國投資審查的收緊可能不會持續太久。

  波士頓諮詢公司全球主席漢斯保羅·博克納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中國企業和歐洲企業在美國投資都會受到審查,因爲中國公司或者是其他國家的公司往往被看作是美國公司的競爭對手,會影響美國的就業等問題。

  “上世紀60年代的時候歐洲人擔心美國對歐洲的投資,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我們又擔心日本在美歐的投資,那個時候日本人什麼都買,包括酒店和房地產。現在中國的投資在歐美地區不斷增加,我覺得這個現象其實是挺自然的。”博克納認爲,關鍵是要保持理性、不要感情用事。

  遠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局主席、黨委書記蔣錫培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我們現在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誰都離不開誰。他認爲,歐美對一些產業限制外國投資,是因爲信息不對稱,因爲政府或者是行業協會考量的結果。“但是如果要真正地借鑑經驗、促進社會更好地發展和實質性地提高人們幸福生活,政府不應該有太多的限制,因爲限制只能帶來落後,開放才能更好發展。”

  博克納建議他國政府,不要將中國公司看作一種威脅,企業和投資國的政府應該理性溝通,這樣能夠讓當地政府更好地理解中國投資者的目的,“我覺得每個國家都希望吸引外資,同時也希望一部分的產業和市場份額掌握在本地公司的手中。所以我們希望不僅有機構投資者,而且要有產業投資者。”

  第三方機構也對海外併購的未來表示樂觀。偉凱律師事務認爲,中國企業對海外併購仍然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未來仍有大量跨境併購交易機會。普華永道的報告則認爲,2019年下半年海外併購有望回暖。

  綠地投資還是跨境併購?

  面對複雜的投資環境,企業是選擇綠地投資,還是跨境併購呢?

  歐盟諮詢聯盟-安博思高級合夥人博吾樂認爲,投資並沒有一成不變的方式,應該根據不同的目標選擇不同的投資方式。

  顧建國認爲,不同的行業,不同背景的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所採用的方式都是不一樣的。“就我們企業來說,我們看到中國目前正好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消費升級。在這個背景下,我們是一個金融背景的公司,怎麼構建產業基礎來適應這個時代的變化,這是我們考慮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選擇的還是到境外做一些併購投資。我們定的目標往往是比較成熟的公司,它有比較長的發展時期,盈利模式、經營模式都是比較穩定的。”

  爲了保證對所投公司的控制,中建投傾向於控股性、戰略性的投資,“這樣可以發揮更大的主動性,可以把企業的優勢和國內的市場緊密對接起來。一般境外投資,要麼是資本的配置,要麼是生產要素的配置。我們認爲應該把國外的比較先進的技術以及一些盈利模式、產業能夠跟中國廣大的市場充分結合起來。”顧建國表示。

  蔣錫培認爲,走出去是必經之路,一定要把控好風險,考慮好萬一失敗是否能夠承擔後果。蔣錫培建議,先把本土市場做好,再考慮歐洲市場、北美市場、中東市場。“如果不抓住家門口的機會,跨境併購也不會順暢。中國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就是我們的機會,如何解決客戶的需求和社會的痛點,企業才有價值。”

  博克納建議,進入一個陌生的市場要做好萬全的準備,這需要3~5年的時間,“我們經常會看到中國公司的出價比其他國家公司的出價高得多,別的國家公司出價100元,中國公司就要出200元。”

  許多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時往往抱有一種“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的心理,博克納建議中國公司要深思熟慮,“不要讓虛榮心驅動你的投資,如果沒做好準備,還是放棄這個機會”。

  (編輯:郝成 校對:張國剛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