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個小朋友,過年的時候,他們媽媽各自給他們留了1000元的壓歲錢,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使用。

第一個小朋友:

他把1000元放在父母那裡,等他18年歲時拿出來,還是1000元。

養成了守財的習慣。

第二個小朋友:

從小爸爸就教他學著賣兒童玩具,於是,他用1000元的資本賺回了10000元。

他知道了錢該怎麼用。更重要的是,到了18歲時,他擁有了大幅領先同齡人的財商。後來,他成為了一名成功的企業家。

第三個小朋友:

拿著1000元錢,買吃的、買玩具、充遊戲點卡,一個月就把1000元花了個精光。

18年過去了,月光族的習慣一直保留至今。

三個同樣大小的孩子,在對待同一件事情上的做法截然不同。

而現實是,大多小朋友都會像第三個孩子一樣,把手上的錢花光。

孩子對於財商的認知,很大程度取決於家長的教育。

父母對孩子的金錢觀教育,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那麼為什麼大多數的孩子,不能成為第二個小朋友的樣子呢?

孩子的財商在哪裡?是誰耽誤了孩子的財商?

1、家庭教育

從小開始,家裡寵溺,很多孩子並不知道錢的意義,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而父母,平時也幾乎不和孩子談錢,更多關注的是孩子的健康和學習。

一旦涉及到錢的問題,家長們大多都會搪塞過去,從不做教導。

2、傳統教育

傳統教育更加註重的是課本教育、品德教育,也可以說是智商的開發,幾乎不會涉及錢的教育,更別提財商教育了。

正是因為教育的不到位,造成了孩子們的財商缺失。

同時,也是家庭乃至社會,至今對財商的教育和重視嚴重不足。

而財商教育教會孩子的不僅是用錢這點事兒,它是對孩子一生有用的能力,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也讓他們學習規劃夢想、管理人生。

?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