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祭,演唱会。(图/取自免费图库Pixabay)

▲过去40年来,美国音乐祭和演唱会门票价格出现「爆炸式增长」。(图/取自免费图库Pixabay)

财经中心/综合报导

参加音乐祭愈来愈昂贵。在加州举办的科切拉音乐节(Coachella)为期3日,今年的门票价格为429美元(约新台币1.3万元);英国格拉斯顿柏立当代表演艺术节(Glastonbury Festival)票价253英镑(约新台币1.01万元);下个月将于美国芝加哥举办的Lollapalooza音乐节门票售价340美元(约新台币1.06万元),VIP票价更达2200美元(约新台币6.8万元)。

加上参与音乐祭的食宿、交通成本,对于许多音乐爱好者来说,参加一场音乐祭所需的花费,占他们每月薪资的很大一部分。为什么音乐祭的票价会如此高昂?经济学家以「鲍莫尔成本病」(Baumol' s Cost Disease)来解释这种现象。

请继续往下阅读...

美国已故经济学家克鲁格(Alan Krueger)在其著作《摇滚经济学》(Rockonomics)中写道,过去40年来,美国音乐祭和演唱会门票价格出现「爆炸式增长」。据演唱会数据追踪器Pollstar的数据,美国演唱会的平均票价从1981年的12美元增长至2017年的64美元。但若票价与通货膨胀一致,现今的演唱会票价应只有目前售价的一半。

▼美国演唱会门票价格上涨速度快于通货膨胀。(图/取自Quartz)

▲▼美国演唱会门票价格上涨速度快于通胀。(图/取自Quartz)

克鲁格表示,演唱会票价高涨可以「鲍莫尔成本病」解释。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William Baumol)于1967年的论文中提出「鲍莫尔成本病」,用以解释现代经济的众多领域为何呈现生产力成长停滞的现象--当生产力无法提升时,单位售价将因成本而更加昂贵。举例来说,过去50年来,制造业已变得更有效率,但教育与医疗却没有。这使得大学债务及医疗帐单的支出占典型收入者支出比例愈来愈高,而家庭用品及衣物方面的支出则相对减少。

演唱会及音乐祭等现场音乐表演就是一个生产力尚未提升的领域,像保罗麦卡尼(Paul McCartney)就仍需耗费很多时间来演唱他过去的经典热门歌曲。克鲁格指出,因为喇叭与麦克风的改进,使得现场演唱的效率较过去更好,但仍不足以使演唱会的票价出现有意义的改变。

另外,这也同样解释了音乐祭为何愈来愈普及。克鲁格称,音乐祭让艺术家可以分担工作人员、灯光及维安费用。每多一场演出就可让成本更低,这是音乐祭用提高演出者生产力的优雅方式,而其结果将会使观众的票价更加便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