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羅老師倒在血泊中,身中八刀。

他沒想到,捅他的是平時最愛的寶寶——還有幾個月就滿15歲的女兒。

他沒想到,是因為補課。

他沒想到,他會死。

還有太多的沒想到。

只留下40多天的兒子,嗷嗷待哺。

2

羅老師在當地小有名氣,女兒就讀於當地最優秀高中的最優秀班級博雅班,只有30餘人,是考清華北大的主要力量。

在外人眼裡,羅老師很愛家人,妻子是大寶,女兒是二寶,有時一家三口攜手散步,其樂融融。

在羅老師眼裡,「孩子如果不好好念書,一輩子就出不了這個縣城,所以不聽話必須要打,他說他自己也是這麼從小被打到大的」。當年,他以總分第二的成績通過教師招聘考試,跳出農門,進入縣城。他希望女兒更進一步。

他一直為女兒未來的生活做準備。跟同事聊天時說,「現在房價漲得這麼快,這幾年要努力掙錢了,好給小寶在長沙買一套房子」。

為此,他辦了個補習班,每周組織10多個學生來家裡補數學。他不知道,他和女兒的矛盾,正是起於補課。

3

在女兒眼裡,生日願望是可以在家好好休息一天。

補課對她來說是家常便飯。寒假補課,暑假補課,周末也補課。補課的時候,晚上還要上晚自習。

她不敢鬆懈,如果成績稍有下降,就會遭到父親的打罵,被抓著頭髮往沙發上撞。

她離家出走過3天,但反抗的結果是更加猛烈的家暴。

為了女兒的未來,羅老師拚命工作。父親以自己的方式去愛女兒,但在女兒的眼裡,這種愛,可能不是她想要的。

4

3月18,周末。羅老師堅持讓女兒去補課,妻子不認同。夫妻為此吵架,繼而廝打在一起。

為了保護母親,女兒抓起一把連鞘的水果刀,敲打父親。刀鞘脫落後,便用刀戳向父親。

羅老師背後身中七刀,都不致命,在奪刀的過程中,一下沒有站穩,龐大的身軀撲倒在女兒身上,小小的水果刀正好扎進心臟。

女兒或許恨父親,女兒只想保護母親,女兒絕對沒想過,要殺了父親。

5

對普通人來說,讀書考好大學,是改變命運的最佳方式。

有人說,孩子太苦了。是的,可是,讀書是最苦的嗎?事少錢多離家近的的工作,輪得到普通人家的孩子?對他們來說,這世上不存在不勞而獲的東西,一切只能靠自己。

我高中就是這樣過來的,寒假補,暑假補,雙休日節假日通通補,高三過年補到陰曆二十七。

不過那個時候學校統一補課,家長咬著牙要求的。那個時候的家長都聰明,學校補的既便宜又有效果。再不濟,也好過花幾倍的代價送到那些連學校都看不上的人手裡。

我媽有時候開玩笑,如果當年不送你讀高中,讓你去打工,多出來的錢估計可以建棟房子娶個媳婦了。

我立馬提醒她,你不用後悔,送我讀書,絕對是你這輩子做過的最划算的投資。

普通人家的孩子,有不讀書的資本嗎?

6

有個學生的父母,不知道從哪裡學來一套快樂教育的理念。高二暑假的時候執意不參加學校的補課,要帶著孩子去國外長見識。並揚言,我們都沒讀過書,現在不一樣住別墅開寶馬,就算孩子不讀書,我也有能力給她想要的生活。

出去見識了一個暑假,孩子眼界高沒高我不知道,但成績是一落千丈了。因為暑假兩輪補課,她已經錯過了太多的知識,全方面的。

快樂教育的結果是,原本有望考一本的孩子,最後讀了個三本。

後來聽說她家是靠拆遷得了一大筆錢,然後栽進一個金融騙局,大部分錢都沒了。

這個社會日新月異,騙子都讀書。不讀書,你甚至連保有財富的能力都沒有。

我不曉得她女兒還能不能等到新一輪的拆遷。

多年之後,她想起自己本來可以考個一本時,會不會恨父母?

但願她以後不要在網上說老師上課不講補課講。

普通人家的孩子,有不補課的資本么?

8

以前有HR直言,招聘的時候,他們都是一視同仁的,不問學歷,有說有笑,問的問題都差不多。

招聘會結束後,他們會帶走所有名校學生的簡歷,其他的,直接扔進垃圾桶。

這個HR在網上被人噴出翔來,口誅筆伐有用嗎?

有!

現在的招聘會結束後,HR會帶走所有的簡歷,然後回公司的時候,把那些非985、211的,扔進垃圾桶。

自己不讀書,指望一通語言暴力就獲得別人千軍萬馬擠獨木橋才換來的資格,可能嗎?

在最適合讀書的時候選擇了快樂,就甭想在需要知識的時候不痛苦,這很公平。

龍應台的一段話很多人都看過:「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我的孩子,我會讓他去讀書,去補課。我不強制他的生活,我不需要他過成某個人的模樣,但十八歲之前,除了讀書,他沒有選擇的餘地。

他可以一輩子做個漁夫,每天躺在沙灘上曬太陽。但有一天不想做漁夫時,我希望他保有改變的能力。

讀書,是為了獲得更大的自由與更多的選擇。

同樣是曬太陽,漁翁和富翁,能一樣嗎?

無數雞湯都在安慰世人,平凡可貴,這沒錯。但為人父母者,不能因此剝奪孩子追求卓越的能力與機會。

我的孩子要補課,我的孩子想考清華北大。你可以罵老師,你的孩子可以去減負。

我感謝你們。

PS:如何在學習與休息之間保持適當的度?以什麼樣的方式去督促孩子學習?此事都值得我們去反思。歡迎大家轉發討論,但不要轉給那些罵老師的人,讓他們去減負吧,我們的孩子,要讀書。

END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