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養蜂總會有遇到很多棘手的問題,最初養蜂覺得很容易,接著徒生失望,甚至很痛苦,最後再到能養好蜂的過程,這是很多搞規模化養蜂人必經的養蜂之路。養蜂並非易事,話說隔行如隔山,一點沒錯的。那麼對於一個新手如何真正的養好蜂,真正的進入養蜂的境界,小編藉此閑談幾句,僅供參考。

一、態勢分析法評估當前養蜂的可能性


想進入養蜂行業的朋友必須對自身情況、外界環境做一個綜合性評估,特別是想從事養蜂創業的朋友,切不可憑一已之念輕易放棄原有的事業,也切不可不顧一切,未做評估就全面投入的。需要通過四問一下:

1.優勢在哪裡:當地有大宗蜜源植物,有精力全國各地跑.....

2.劣勢在哪裡:技術不熟悉,行業不熟悉......

3.機會在哪裡:當地養蜂人少,蜂蜜價格好......

4.威脅在哪裡:當地是否有大量的噴施農藥,有沒有污染源......

現就第4「威脅」項來談,如果當地有大量施用觸殺劑農藥或是除草劑的習慣,那麼這個威脅有沒有辦法迴避或消除?如果不能消除,那麼能否迴避。比如可以小轉地到沒有農藥污染的地方,假如不想轉場也沒場地,那麼建議業餘養蜂幾窩就可以了,即使有偶發事件,也無多大損失。

二、零養摸索或是現場蜂場專來學習


如果當地只有零星蜜源,建議業餘養點中蜂,如果當地或不遠之處有二茬以上大宗蜜源,也可以選擇採集力強的意蜂進行飼養,針對業餘養蜂的,可以邊養邊模索,邊學習邊實踐,針對想專來從事養蜂的,建議先進行養蜂技術的專業培訓和蜂場現場操作培訓。

三、加強蜂業技術理論的學習與運用


養蜂是一門技術,而且是綜合多門領域的科學技術,凡事得信科學,莫信迷信,要學好養蜂得專讀幾本書,特別是《蜂羣生物學》要反覆讀。同時要活學活用,在實踐中多多總結,多多回過頭來看看的理論知識,這樣才能更好的領悟技術要領,針對養蜂中的日常管理及人工調控,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對為什麼要如此操作要有一定的領悟。

四、善於運用現代養蜂技術及最新蜂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相信養蜂的人都知道蜂具的重要性了,特別是蜂箱,一套較好的蜂箱,在同等養蜂環境下,相應可獲得高產,所以要重視其最新的技術成果,特別是規模養蜂的,勞動強度非常大,檢查蜂羣等日常管理,按一箱蜂6分鐘算,一個小時只能檢查10箱蜂,人不是機器,不可能不停地在工作,還有就是大流蜜期的搖蜜工作,整個過程下來,使得長年在外的養蜂人都烙下了腰痠背痛這個職業病,超負荷的勞動,使原本一份健康益心的行業,反而累得自身並不健康。所以,對於規模養蜂的人來說盡量使用能節省勞動力,節省時間,節約空間的工具及一些能提升蜂羣發展及產量的最新蜂具。

五、重視對轉場地環境條件的調查研究


轉場,意味著奔波及高額成本的付出,也意味著獲取大豐收的希望,但要對轉場線路要知根知底,可以通過朋友,通過網路等手段調查瞭解。同時也要了解當地的社會環境,有些地方人情複雜,人心險惡,蜜源地被壟斷,像這樣的地方,建議避讓,中國那麼大,自東向西也好,自南向北也好,還是走中線也好,處處有風景,處處有蜜源,多留心打聽,轉場前不熟悉的地方,最好親自前往,然後回來再拉蜂過去,這樣穩妥一些,有時候道聽途說聽到的,可能不是自己認為的那麼理想。

六、加強學習蜂產品的包裝及營銷推廣


養蜂的終極目的是為了獲取社會的認可,為了改善一家人生活,為了使蜂產品賣上較好的價錢。所以必須懂得怎麼來包裝好生產出來的蜂產品,如果夠創意,可以肆意發揮。當然一是要注意衛生;二是要注重品質;三是要注重包裝,一罐優質的蜂蜜裝在老乾媽瓶給消費者的印象與裝在蜂蜜瓶裏的印象是截然相反的;四是要加大宣傳力度,注重口碑營銷,注重平臺營銷,注重人脈營銷,注重網路營銷,批發不如零售,只有把「大量的批發」換成「大量的零售」才能倍增產值。

七、提升個人道德修養誠信待客亮招牌


產品的品質可以窺探一個人品質的高低以及誠信度的好與壞。當然,一個有道德修養,為人善始善終,樂於助人的人,一個有愛心的人,沒有人會相信他會拿差的產品來賣給你的。所以,提升個人的修為,對周邊的人要心存愛心,樹立自己的行為準則。只有這樣,才會擁有更多的朋友,擁有更多的人脈 ,從而也會招來更多的顧客。

以上簡略幾點,泛泛之談而已。小編記得某處一文有記載:關於古時有一位徒弟問其師傅張三豐:如何練好太極拳?張三豐答:一個字「悟」。

註:為本平臺創作,僅供參考,轉載需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