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老排長們

  新下發的軍官證

  職務一欄已不再是

  “排長”那個熟悉的稱謂

  取而代之的是

  “小隊長”這個陌生的名詞

  從“排長”到“小隊長”

  稱謂變了責任卻不變

  責任不變

  能力素質卻需要改變

  今晚,與您分享的是第77集團軍某特戰旅,小隊長們破繭成蝶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聆聽。

  排長變成了“過去時”

  本文作者|彭小明 丁濤 劉兵

  今晚主播|趙健

  音頻採製 | 王冠宇

  稿件來源|人民陸軍報

  川西,寒意料峭,第77集團軍某特戰旅的20多名特戰小隊長正一同展開單槓七練習的激烈角逐。一名戰士突然站在單槓一側振臂高呼“排長加油!”小隊長賀超聽後會心一笑,解釋道:這些經歷了單位調整改革的戰士還不習慣改口,可實際上,排長的稱謂在這裏早就成了“過去時”。

  小隊長們埋頭扎進訓練場,源於他們在新體制編制下對能力不足的恐慌。在這個旅轉型後的第一次實戰演習中,小隊長高承志與戰友們一道擔負前出偵察任務。他們成功滲透至敵指揮所附近後,高承志卻花了數分鐘才完成偵察要圖繪製,遠遠低於大綱要求,導致行蹤被敵發現,特戰小隊最終被“包了餃子”。

  演習結束,當了“俘虜”的高承志回到營區,在頭盔背後寫下“要以素質立身”的“被俘”感想。

  通過該旅作訓科瞭解到,排是連與班之間的軸點,但排長更多擔負的是班組戰術行動的指揮員;而在特種作戰行動中,特戰小隊需要獨立遂行偵察引導等任務,是作戰行動的基本單元,小隊長的能力素質過硬與否往往直接決定着任務成敗和小隊存亡。

  翻開新版訓練大綱,共同課目訓練、基本技能升級、小隊課題研究……字裏行間中,透射着部隊調整轉型給小隊長們提出的要求和期望。小隊長張平回憶,去年一年的訓練,他先後磨爛了3套作訓服,蹬破了兩雙作戰靴,常常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他自豪地說,自己如今已能熟練操作幾十種武器裝備,精通多種通信器材,掌握了跳傘、潛水、爆破等數十項特戰技能。

  張平所經歷的嬗變不是個例,在這個旅,很多小隊長都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着破繭成蝶的過程,有很多坎坷讓他們印象深刻:比武場上,小隊排雷員漏排了一枚地雷,導致整個小隊被判損傷嚴重,與冠軍擦肩而過;演習場上,通信兵意外“陣亡”,特戰小隊失去了“耳目”變成“睜眼瞎”……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這些坎坷和教訓讓小隊長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特種作戰並非小隊長們的單打獨鬥,若是無法將小隊內數個編制的專業手攥指成拳,任何一個環節缺失所誘發的“蝴蝶效應”必會導致整個作戰行動滿盤皆輸。

  對小隊長們來說,體能、技能的提升只是起點,小隊作戰的核心在於協同作戰,這是一個繞不過去的關隘。

  當有人報告前方有河流阻擋小隊前進道路時,此刻,密林深處,河流湍急,牽引橫渡是這支特戰小隊繼續滲透至目標點位的唯一方法。只見小隊長王傑做出前進手勢,12人順勢散開。3人警戒搶佔地形,前方尖兵泅渡掛繩。王傑右手又是一揮,其餘人員紛紛打起坐式保護套。待保護套打好,尖兵也同時將繩掛好。王傑第三次揮手,隊員們齊力將連通兩岸的繩橋緊了又緊,或在繩下仰臥橫渡,或在繩上俯臥爬行。待最後一人通過後,王傑再次揮臂,隊員齊力將輔助繩用力一拉,繩橋砰然解脫。小隊長4次揮手,全程無一句語言交流,隊員們配合默契、井然有序。

  去年小隊長王傑在備戰“特戰奇兵-2018”比武期間,和小隊成員們一同對牽引橫渡課目進行專攻強化,總結出一套完整的分工規範。

  其實,牽引橫渡只是小隊協同作戰的一個縮影。特戰小隊在作戰行動中通常要執行機降抵達集結地域、潛入滲透地區、偵察引導打擊、破壞襲擾目標、有序撤離戰場的全流程作業,小隊長只有熟練掌握整個的行動流程、各專業特點,才能在調配力量時遊刃有餘,特戰小隊才能匯聚起“1+1>2”的打仗合力。

  如此要求,也就不難想象小隊長們平時訓練中是如何衝鋒在前——攀登訓練場上,他們將戰術要求貫穿於訓練全程,或攀窗上行,或踩繩登頂,靜如處子,動若脫兔;偵察專業訓練場上,他們手持電臺、綜合數據鏈終端等現代化高科技裝備輪番上陣,讓人目不暇接;爆破課目訓練場上,他們根據不同目標,現場計算裝藥量,製作點火裝置,響雷聲陣陣傳開……

  從“排長”到“小隊長”,稱謂變化的背後,正是改革大潮下特戰人主動作爲、矢志強軍的奮鬥足跡。

  主播 | 趙健

  陸軍某試驗訓練基地大學生士兵,大學時期就讀於大連藝術學院戲劇影視與傳媒學院表演系。

  我們在《一陸有你》等你 ——

  每天20:00,我們期待與你同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