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她的父親是鼎鼎大名的尼赫魯,而她被印度人稱為「一群婦人內閣中唯一的男子漢」。

1977年印度大選,英迪拉·甘地落敗,卻很快東山再起,1980年再任印度總理。她為什麼能夠再次當選總理?

除去外界因素外,跟英迪拉·甘地的本人特質很有關係,她那比男人還要強硬1000倍的性格,迎合印度人民富國強兵的心態。

1965年第二次引發戰爭爆發,英迪拉·甘地選擇去克什米爾斯利那加獨家,不遠處就有巴基斯坦軍隊在活動。

她名義上是來獨家,實際上是來整頓政府機構,邀請媒體召開發布會,全力消除國民對戰爭的不安。跟其他內閣成員比起來,英迪拉·甘地像一個勇敢的男人一樣,讓印度人民好感倍增。

1966年,印度總理夏斯特里突然亡故,英迪拉·甘地就被推舉為新總理。擺在她面前的印度是個病人,經濟落後、兩極分化、政治不安……

沒什麼可怕,英迪拉·甘地發起狠來,整個世界為之側目。她立馬啟動土地改革、金融整頓、取消印度土邦王公,這還不夠,1975年推行長達19個月的「緊急狀態」。

英迪拉·甘地的暴力獨裁做法,確實給不良的社會現象給予猛烈打擊,但是輕視法治的做法為人所詬病。

在國際上,英迪拉·甘地為印度的聲譽竭盡全力,甚至不惜做出紅線的做法。

1971年11月,英迪拉·甘地派軍突襲東巴基斯坦,直接導致第3次印巴戰爭爆發,戰爭的結果是巴基斯坦失去東部領土,那裡成立「孟加拉國」。

隨後的1974年,在英迪拉·甘地的倡導下,進行不公開的核試驗,非官方的代號為「微笑的佛祖」。從此,本不安寧的世界上硬生生多出一個「核國家」。

1983年,英迪拉·甘地的國際威望達到頂點,當年世界上的2個大會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英聯邦大會都在新德里召開,印度洋溢著一番新氣象。

英迪拉·甘地的鐵娘子作風,在印度內憂外患的大背景下,確實成為人民可以依靠的盾牌。她給印度做出的貢獻,不容置疑,不然也會贏得「印度國母」的稱譽。

但是,他的藐視法律的強硬手段,還是給印度政壇帶來長久的不良影響。就英迪拉·甘地自己來說,個人的生命最終因強硬而終止。

1984年6月3日,英迪拉派軍攻入錫克教聖地金廟,導致646人死亡,4712人遭到拘捕。當年10月31日,她的2名錫克教衛兵射殺了她。


談到英迪拉·甘地必須要提及尼赫魯家族在印度的影響力。眾所周知,尼赫魯是印度的建國之父、首任總理,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總理,任期從1947年一直到1964年。他是印度獨立運動的參與者,主張印度應該擺脫英國的控制,實現獨立,同時也是不結盟運動的創始人。

尼赫魯只有一個獨生女兒—英迪拉。從小的時候,尼赫魯就有意識的培養英迪拉擔任黨、國家要職,並選定她作為自己的接班人,當然這在國大黨內部也遭遇了不少的挑戰。尼赫魯後來幫助英迪拉清除了接班的障礙,也完成了他政治生命最後一項重要任務。

英迪拉年輕時候在旅居歐洲大陸和英國的時候,遇到了同在英國求學的菲羅茲·甘地,兩人後來於1942年回到印度結婚,英迪拉跟隨夫姓,改名為英迪拉·甘地。後來他的丈夫在1960年逝世。

英迪拉·甘地在尼赫魯去世後,並沒有順理成章接任,而是擔任諮詢廣播大臣一職。後在第二任總理去世後,印度國內的辛迪加派看好英迪拉,認為她即在全國享有盛名,又是建國之父的女兒,推她作為候選人參加總理選舉。她在議會兩院中以絕對優勢戰勝競爭對手當選印度第三任總理。從英迪拉擔任總理後,就與國大黨內的辛迪加派發生分歧。

1977年,英迪拉在印度大選中由於高度了自己的受歡迎程度結果遭到慘敗,她也自願下台。她的政治對手人民黨在選舉中大獲全勝,英迪拉的政敵出任總理。後來,她被逮捕和長期審訊,但卻使她在公眾中建立了一個被政府逼害的無助女性的形象。幫助它實現了政治重生。人民黨在執政期間,印度人民生活狀況並沒有改善。同時,英迪拉還不時發表公開講話為此前執政時期宣布的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的所犯的錯誤道歉,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形象。1979年,由於人民黨內出現了矛盾。印度總統下令解散國會重新進行大選。英迪拉獲得大勝,於1980年開始再次擔任總理。

通過這段史實的陳述,不難發現,英迪拉·甘地能夠在敗選後再次出任總理與以下幾個因素存在密切的關聯性。第一,尼赫魯女兒的身份,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更是英迪拉絕對的政治資本。第二,在敗選後並沒有遠離政治,一直活躍的政治中心周圍,並等待時機試圖東山再起。第三,對此前的政策失誤進行深刻的反省,向民眾表明誠懇的態度,以獲得選民的重新支持。第四,政治對手自身治理能力不強,政策出現失誤也給英迪拉提供了重新翻盤的機會。


英迪拉·甘地之所以能二度執政,主要得益於下四個方面:

一是顯赫的家族

英迪拉·甘地出身於印度有名的尼赫魯家族,父親尼赫魯是印度首任總理,而且尼赫魯與印度聖雄甘地私交很深。顯赫家族與靈魂人物相結合,也使得英迪拉在印度具有獨一無二的實力和龐大的支持者。這一點任何競爭對手都沒有。英迪拉從政時,身邊聚集了大量尼赫魯當時的「舊臣」,他們必然把一些經驗傳授給英迪拉。還有聖雄甘地那些大量狂熱支持者,都是英迪拉獲勝的資源。所以英迪拉輕鬆贏得第二次大選,不是偶然性的。

二是執政的業績。

別小看英迪拉是個女人,他比任何印度男人都厲害。英迪拉能成為總理,應該得益於印度政壇三個男人,一個是受到短命的總理夏斯特里賞識,出任印度政府官員,從而使她以女人形象贏得了很多支持者。第二個是時任國大黨主席卡馬拉奇賞識,認為英迪拉出身尼赫魯家族,應該重用。第三個是國大黨實力人物辛迪的推薦。辛迪認為英迪拉是個女人好控制。但沒想到英迪拉上任便展現出超凡的能力,與辛迪發生矛盾,並打敗辛迪掃清障礙。英迪拉第一次擔任總理時,不僅發動對巴基斯坦的戰爭,而且研發核武器,推進強制節育手術,強力制止暴亂,農業和工業都有了發展。這些業績也成為她第二次當選的資本。

三是女人的身份。

本來英迪拉下台後,隨即因為迫害政治人士,使大量貧民喪生而被逮捕,並進行了長時間的審訊。但這期間英迪拉並沒有停止戰鬥,依舊發出自己的聲音,這就給世人一種「女人受迫害」的印象。於是在公眾的壓力下,印度不得不釋放英迪拉,這又使英迪拉走上政治舞台。1979年,德塞總理由於壓力辭職後,辛格出任總理。他本想與英迪拉聯合,但總統雷迪突然下令解散議會重選總理,英迪拉此時放棄與辛格合作,在接下來選舉中輕鬆贏得大選。

四是堅毅的性格

英迪拉雖然是個女人,但其內心卻很強大。因為從小就目睹父親為了事業而不屈不撓的奮鬥經歷。加上自己不幸的童年,這些都直接影響著英迪拉。特別是聖雄甘地的對英迪拉影響最大,她從甘地身上找到了一種力量,使得她在順境中比較強勢,在逆境中能夠戰鬥,這種強大的女人,第二次崛起也正常。就如一名義大利記者曾這樣描述英迪拉:「……她時常有奇妙、高深莫測卻又能引起人們好奇的微笑……」,但這種微笑正是其強大內心的體現。英迪拉遇刺前也曾有句話,能看出她強大的性格:「我相信、我每一滴血都會用來哺育印度,讓她變得更加強大」。都把生死置之度外了,還有什麼可怕的。這也是英迪拉第二次當選總理的一個原因。

五是清除異己。

政治從來不是純潔的。英迪拉在擔任總理,既有老爹尼赫魯的執政經驗,又有一幫追隨者,但英迪拉還不滿足,除了培養自己的兒子接班外,她還注重在國大黨內鞏固自己的權力,只要在黨內有不同的聲音,英迪拉會毫不客氣予以清除,並安排自己的人。所以有人說英迪拉把國大黨當成自己的家。這句話一點都不虛,當時的國大黨並沒有反對英迪拉的聲音。這種獨裁的統治,也使她即使下台,但餘威還在,所以「第二次捲土重來」也是情理之中。

看客原創,歡迎關注【泥腿看客】討論交流,或評論區留言。


  1980年1月,印度舉行了第七屆人民院選舉,英迪拉·甘地國大黨以三分之二的絕對多數擊敗對手,英·甘地本人在兩個選區中當選,所獲票數遠超對手,再次就任總理,這距她自1977年初第六屆人民院大選敗北、辭職下台不到三年時間。在這之前,她曾連任總理11年(從1966-1977年),是尼赫魯之後統治印度時間最長的一位總理(尼赫魯任總理職位17年)。思忖短短三年印度政局出現這麼大反覆,甘地夫人能夠東山再起,主要有下面幾方面原因:

  執政的人民黨政府的失敗以及由此引起的經濟危機和政局動蕩是英迪拉·甘地得以東山再起的最主要原因。三年前在第六次大選前夕由五個黨派臨時拼湊起來的人民黨實際上是一個混合體。這些黨派在人民黨黨內大鬧派性,一心要削弱其他派別和壯大自己的勢力。這種不斷加劇的黨內派別之爭延伸到政府內部,不僅使重大經濟決策懸而不決,而且造成了一次次政治危機。其中總理德賽和財政部長查蘭·辛格之間的激烈鬥爭使政府到1979年後期處於看守政府、甚至半無政府狀態。在印度,以比爾塔塔為首的印度大財團是左右歷屆選舉的重要力量。它們對所有的資產階級政黨特別是那些有影響的黨提供競選經費。隨著印度競選規模和費用的不斷擴大,財團左右選舉的力量也大大加強。在印度經濟困難重重、威脅到印度大財團利益和政局穩定的情況下,印度的大財團們感到甘地夫人是一個能為其利益效勞的鐵腕人物,因此對英迪拉·甘地的國大黨下了巨額賭注。同時,一部分有勢力的大封建主的支持也是英迪拉·甘地東山再起的重要原因。最後,在競選策略上的優勢也是英迪拉·甘地獲勝的一個重要原因。

  英迪拉·甘地的國大黨在競選中強調法制秩序、抑制物價上漲,突出要建立穩定政府的口號等,迎合了大部分選民的心理,競選宣言中還提出了許多大財團要求得到的東西,還用社會改革、免除銷售稅等諾言拉攏中等階層和勞動群眾。相比起來,它的競爭對手民眾黨、人民黨等在競選策略上就缺乏特色,略輸一籌。


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在1977年大選中落敗,黯然離場,卻又在短暫沉寂過後於1980年再次成功當選為印度總理。總結其東山再起原因,對手一盤散沙的糟糕狀況加英迪拉本人成功博取選民同情,是兩大重要因素。

事情還要從英迪拉1975年在印度國內發動「緊急狀態」開始,英迪拉政府「緊急狀態」開始後,政府大肆逮捕反對派領導人和媒體意見領袖,言論自由權利被限制,一時間印國內對英迪拉的反感情緒嚴重加劇。到1977年大選時,選民終於利用手中的選票,將英迪拉選了下去。

可是,雖然成功地把英迪拉拉下水,獲勝的人民黨政府卻拿不出個適應本國國情的發展戰略,內部也是四分五裂,施政表現拙劣,把整個國家治理得亂糟糟,經濟陷入衰退,到了大選之時也極為不給力,使得選民開始思念起英迪拉時期的秩序和經濟發展。人民黨做的另一件蠢事是逮捕英迪拉。英迪拉的被捕和被長期審訊,在選民面前營造出一種被反對黨「政治清算」、「秋後算賬」的「受迫害」女性形象,極大地激發了印度人民的同情心。

同時,英迪拉也發表公開講話,為其在「緊急狀態」下阻礙政治民主的錯誤道歉,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形象。而且,英迪拉以「平民主義」治國,以國有化來增加收入,給予普通百姓許多福利,人民開始思念起「鐵娘子」英迪拉執政的好處。隨著1980年大選的到來,英迪拉成功當選,繼續上台執政,直到其1984年被錫克衛兵刺殺。

(1980年英迪拉帶領的國大黨獲得人民院選舉勝利,英迪拉再次當選為印度總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