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谨代表广州沙面热忱欢迎各位。

  CIMG3235.JPG修正.JPG  

CIMG3234.JPG修正.JPG  

带著好奇心跨过大桥进入沙面,就见到一群工作人员围著一位模特儿在拍照。背景是地标建筑物汇丰银行。

CIMG3276.JPG修正.JPG   

宽敞的大街中央是公园,各式雕像是人们拍照的好对象。

IMG_2773.JPG修正.JPG  

再转过头,也有人在拍沙龙照。

广州沙面摄影疯.jpg   

入境随俗,当然不能放过这种机会,有样学样,如法炮制,为旅途添加美好的记录。

 CIMG3226.JPG修正.JPG  

整个沙面区面积0.3平方公里,位于广州市区西南部,南临珠江白鹅潭,旧称拾翠洲,因为是珠江冲积而成的沙洲,因此叫作沙面。我们会来这里,当然不是为拍照,而是因为这里发生的过往,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租界史,亲临其境,读活书。

广州沙面昔日.jpg  

(资料照片取自百度百科) 

打开沙面的历史,从宋朝开始,经过元、明、清各朝代,这里是国内外通商要津和旅游地。明朝,设立华节亭管理外商货物进出;清中叶设立西固炮台,拱卫广州城池。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地方群众烧毁了原来的外贸区「十三行」。英、法两国占领广州后选择十三行附近的小沙洲,人工填筑成沙面岛。按照出资比例,西部的4/5划为英租界,东边面积较小的1/5为法租界,各有一桥与北部的华界相通。于咸丰十一年(西元1861)迫使两总督签订租约,自此成为英法租界,直到1946年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华民国政府才收回主权。

广州沙面水道.jpg   

历经百年,跨过桥进入沙面,曾有十多个国家在此设立领事馆、九家外国银行、40多家洋行、粤海关会所、广州俱乐部等在这里见证广州的变迁,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CIMG3247.JPG修正.JPG 

(1906年兴建,曾作美国亚细亚火油公司、德国领事馆用)

CIMG3255.JPG修正.JPG  

CIMG3241.JPG修正.JPG  

(广州第一冢五星级旅馆白天鹅)

CIMG3240.JPG修正.JPG  

正因为如此,全区共有150多座欧洲风格的建筑也就不奇怪了。 区内建筑多为十九世纪末建造,包括了新巴洛克式、仿哥德式、券廊式、新古典式、折衷主义式以及中西合璧等风格样式,散落在不同街道和角落,全区充满了异国情调。

 广州沙面建筑.jpg  

广州沙面天主堂.jpg  

(露德天主教圣母堂)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在沙面游览,不用担心看不懂什么建筑是什么式样,石造建筑,厚实稳重,或有廊柱、或有拱门、或有尖塔、或简单俐落,或是综合体,有人把这里称作是露天的「建筑博物馆」,放松心情,带著欣赏的眼光四处逛逛,重要建筑物旁都有简明的说明告示牌。徜徉在绿意盎然的环境中,十分惬意。

CIMG3298.JPG修正.JPG   

按图索骥,寻找一些知名的建筑物。来到「红楼」面前,这座原来是海关洋员华员俱乐部,红砖建筑,不巧正在整修中,围篱包围,怅然若失。

 CIMG3284.JPG修正.JPG  

却在不经意中发现「台湾银行」,鲜艳的黄色外观当醒目。原来这是1911年台湾银行在广州设立的分行,扳手指头算算,那还是日本占据台湾时期呢。

 CIMG3297.JPG修正.JPG  

走走看看,宽敞的大楼上斗大的招牌「美媛一生母婴会所」,原来是坐月子中心。

广州沙面小学.jpg   

一栋楼房前站了好多人,再仔细一看,「沙面小学」,家长们正等著孩子放学呢。

 广州沙面托老中心.jpg  

好奇的走进紧邻的楼房,「沙面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沙面街日间托老服务中心」两块大招牌,明白告诉过往游客,挥别往日的异国繁华荣景,进入现代社会,沙面虽然是旅游景点,这里依然有人居住,生活机能配合良好。

CIMG3313.JPG修正.JPG  

CIMG3333.JPG修正  

广州沙面时尚店.jpg  

目前全区已列为文物重点保护区。老房子也可以赋与新意。「星巴克咖啡」高朋满座;沿著河道的楼房是新颖时尚的轻食百货咖啡店;新与旧、古与今,巧妙的结合,来到沙面,你可以怀旧认识历史、抚今追昔;你也可以寻觅现代生活的点点滴滴。

 CIMG3616.JPG修正.JPG  

同样的道理,今日的广州凭借旧有中外文化交会优势,古调今弹,在市区和周边地方共有23个创意园区,红砖厂艺术园区是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

CIMG3639.JPG修正.JPG   

CIMG3630.JPG修正.JPG  

CIMG3627.JPG修正.JPG  

CIMG3707.JPG修正.JPG  

简单的说,就像台北的华山文创区或松山烟厂文创区,红砖厂的前身是广州鹰金钱食品厂〈广东罐头厂〉。这是当年苏联和中国大陆经济合作的165个重点项目之一,轻工业部于1956年筹建,两年后投入生产的大型罐头食品加工企业,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罐头厂,利用广东丰富的水果、蔬菜以及水产资源,为国内外提供大量的味美价廉的罐头食品。

CIMG3614.JPG修正.JPG   

CIMG3674.JPG修正.JPG  

CIMG3643.JPG修正.JPG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生产后,厂区内原有的苏式建筑以及结构已经渐渐不能满足大型现代化机械生产的需要,厂方决定搬迁厂房。罐头厂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不过园区的历史老建筑得以保存下来。2009年,红砖厂艺术与设计工厂诞生。

 广州红砖厂概念店.jpg  

在保留原来老厂房建筑群整体风格、色调的原则下,把原来的罐头工厂变身为一个国际化的创意产业基地。引进艺术家进驻创作、推动国际性艺文展览、设立个性化的创意餐饮店、书店,力求打造时期、创意、艺术和人文精神的新领域。

 CIMG3621.JPG修正.JPG  

走在园区,盘根错节的老树处处可见。说明这里历史的悠久。

CIMG3677.JPG修正.JPG   

废弃不用的老设备成为了装置艺术的好材料。

 CIMG3696.JPG修正.JPG

 

(Photo by Melinda Lai)

园方针对现代人的喜欢拍照打卡,贴心的设置了好多摄影场景、道具,大有「不怕你利用,就怕你没创意」,向游客发出挑战之意。既然如此这般,当然不能辜负他们的好意啰。   

广州红砖厂沙龙照.jpg

(Photo by Han Wei; Melinda Lai"图下中") 

于是,童心大发,脸皮一厚,拍了好些照片,而且不时参考其他年轻人的pose,依样比画一番。让老伴边摇头边帮我拍照。

广州红砖厂魏瀚.jpg   

「受人恩惠必须回报」,也捕捉了老伴一些镜头。难得机会「返老还童」,旅游不就是要放轻松吗?

CIMG3645.JPG修正.JPG  

广州红砖厂斑驳.jpg   

我们参观的当天,游客不多,一些展览已结束,偌大的园区显得相当安静,腐锈斑驳的铁门、关闭的厂房、静谧的步道,很特别的感觉。地陪说,假日时步道间会设置临时摊贩,出售一些文创商品,访客也会比较多。不过,听说园区可能会在2019年结束,是我们来得及时,还是要为故事又将翻过一页而惋惜呢?

CIMG3641.JPG修正.JPG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