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7/8 留龙头 金柑树山 天地眼(农历五月廿五)

台南县永青山岳协会

金柑树山 海拔2,091公尺 三等三角点 No.4202,小百岳 #54 位于南投县鹿谷乡 与凤凰山、樟空伦山,合称「溪头三姝」,若再加上鹿屈山,或称之「溪头四姐妹」也行。

天地眼 海拔1,800公尺 杉林溪最高点 自然岩壁经风雨侵蚀及风化崩落,逐渐形成宽 8 公尺,深 6 公尺的凹洞,两个凹洞彷如人的双眼。

我的路线:

留龙头 → 忘忧森林 → 金柑树山 → 天地眼

undefined


(07:45)

留龙头观景台前,远眺凤凰山棱线,晨曦破晓,天空明亮,大地清新,青山翠绿,此番美景,是雨后山林的最佳写真。

undefined

 

留龙头的登山口启登,雨后的柳杉林,特感清爽而略带凉意。

undefined

 

白色扁枝瑚菌柳杉共生,洁白的子实体扁平分叉,成珊瑚状,是柳杉林中的娇客。

undefined

(08:03)

行至林缘,豁然开朗,从山顶沿著山坡辟成梯田的茶园景观,略事休息后,再次走回森林里。

undefined

 

阔叶林里的陡坡,大石壁处需拉绳,步径趋于原始,岩块、树根满布山径。

undefined

 

此刻晨曦斜照,为晦暗、幽深的森林,带来光明和暖意。

undefined

 

再度绕到林缘,由江家茶园眺望对面的龙凤峡山茶区,今日晴空万里,穷目所及,视野可看到云、嘉一带,展望无敌。

undefined

 

拐个弯,再度回到森林里,经铁皮工寮和倾斜老树后,陡上茶园顶端

undefined

(08:22)

出产业道路,有靖渊茶园的招牌,沿著水泥产业道路往下走。

undefined

 

岔路口,接土石产业道路,左往岭头山,取右往忘忧森林,路面多积水,由草丛处绕过。

undefined

 

看到龙猫站牌乘车处,取左,经忘忧森林咖啡屋,再绕道制茶厂的外走廊。

undefined

 

经一池黑水,再过一座铁梯,抵忘忧森林

undefined

(08:31)

忘忧森林是一个堰塞湖,湖中枯木林立,景象殊特,让所有的人不得不停下脚步来,伫足湖畔,留影纪念。

undefined

 

雨后的忘忧森林美呆了,湖面水位高涨,阳光照射湖面,氤氲蒸腾、水色山光,令人忘忧,沉醉在这片枯木湖景里。

undefined

 

沿著湖畔走走停停,忘忧森林可说是水漾森林的缩小版,却能一眼望尽梦幻湖景,由于有接驳车往返,游客络绎于途,趁著大清早,游客尚未上山之际,独享不被打扰的闲情逸致。

undefined

 

枯木、湖水、倒木、倒影,交织成一幅独特简洁的湖光掠影画作。

undefined

 

大蝌蚪悠游,可能是蟾蜍的幼虫,一想到蟾蜍就有点煞风景,不过也为这死寂的湖水,注入攒动的生命。

undefined

 

湖里的藻类繁殖甚快,加上长期浸泡的腐朽枯木,加速湖水优养化现象。

undefined

 

这大片枯木,原是柳杉林,堰塞湖的形成,使得柳杉长期浸泡水中,目前已开始腐朽倾倒,眼前枯木耸立的景致,或许几年后终将消失。

undefined

 

湖畔的郁郁柳杉,与湖中的光秃枯干,形成强烈对比,一样杉木两种情怀。

undefined

 

湖畔的树根土阶,并不好走,积水泥泞,想要更深入探秘,穿著雨鞋会较合适。

undefined

 

伐木后遗留的巨大树头,意外的成为游客排队登顶,留影取景的热门位置。

undefined

 

静谧的湖面,和煦的阳光,此情此景,忍不住拿出手机来拍下眼前的美好。

undefined

 

有人问:忘忧森林最美的景观是什么?我会直觉回答:倒影!从倒影中窥伺迷幻世界,如观水晶球,似乎可以看透杉木的前世今生。

undefined

 

阳光璀璨,即使是不起眼的野草,倒映入湖中,野草,将不再只是一棵野草!

undefined

 

停留在树稍的水珠,不经意的晃动中,泛起一圈圈的涟漪,湖面倒影扬起特效。

undefined

 

蓝天为底,湖面如镜,湖中深邃的倒影,是真实?亦或是虚幻?

undefined

(08:44)

今天的目的地远在天地眼,就此挥别忘忧森林,让美景化成记忆!

右上窄棱后取左,沿著棱线行走,两旁密生杂木,步径清晰易走。

undefined

 

棱线上有几棵大树雄踞步径,与大树擦身而过,更能体会森林的原始。

undefined

 

步径上裸露交错的树根不断。形成一条树根路,得小心湿滑的树根。

undefined

 

密林中视野受限,最怕误入歧途,有步条的指引,大致上皆有迹可循。

undefined

 

岔路口,右岔路口摆放横木,左岔路口绑有步条,不言而喻,取左行。

undefined

(09:02)

林间休息区,裂成人字且中空的巨木,树前架有孟宗竹绑成的爱心休息椅。

undefined

 

不做休息,续行金柑树山,低洼的林间步径,泥泞难行。

undefined

 

越过小谷地,进入竹林区。

undefined

 

小有展望,透过林隙,可以看到鳯凰山南岭线的山头。

undefined

 

通过泥泞地,编置竹桥,方便山友通行,心生感恩!

undefined

 

岔路口,下切至杉林溪聚英村,反方向则往天文台

undefined

(09:14)

岭头山东峰,海拔1,990公尺,位在棱线上的森林三角点,续往金柑树山还有1,350公尺。

undefined

 

腰绕路也放置一座竹桥,这座竹桥可就重要了,通过的是险峻危崖,而不是一般的烂泥滩。

undefined

 

荒野中的林径,自然原始,然而行走的山友众多,金柑树山溪头附近的热门小百岳。

undefined

 

山友们不分队伍,通过金柑树西北峰后,鱼贯的走在棱线上,宛如朝圣的队伍。

undefined

(09:55)

金柑树山三角点,座落在一片的阔叶林中,早到的山友,经常会遇到蓝腹鹇出没,基石后方的缓坡林间,是山友休息用餐之处,意外的引来蓝腹鹇的觅食。

undefined

 

短暂的休息后,行程继续,下切棱线,一路向南,把山顶休息区留给其他山友。

undefined

 

离开金柑树山后,大树明显变多,树干粗壮参天,形态各异其趣,虽然不知树种,纯欣赏片段英姿,也能身历其境吧!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台湾茵芋,植株光滑,全缘,中肋凹陷,圆锥花序顶生,核果长椭圆形,成熟时深红色,森林底层常见。

undefined

 

木荷,常绿大乔木,树形高大耸直,树干直达天际,难窥植株全貌,只能从掉落的木质化果实,来推测木荷就在附近

undefined

(10:20)

途中的丛生树,附近是块平坦的林间空地,可充当短暂休息区。

undefined

 

云芝,半圆形,覆瓦状,波浪缘,腹面黄褐色,层层叠叠的生长在腐木上。

undefined

 

竹林山径,沿途皆绑有步条,不致于迷路。

undefined

 

转为柳杉林地,林木密集,落叶遍地,徜徉森林里。

undefined

 

松针步径两旁,蕨类肆无忌惮的伸展枝叶,里白的枝蔓茂盛,很容易就会掩盖步径。

undefined

 

难得的展望,随著步径上下穿梭,已分不清方位,这面平顶的山棱,不知是何处?

undefined

 

伐木后留下的巨大树头,常出现在柳杉人造林中。

undefined

(10:33)

向导在岔路口停下脚步,今早的行程暂且告一段落,休息用餐了。

undefined

 

朱砂根,常绿小灌木,花瓣上具褐色斑点,圆锯齿缘,花果同株,熟果鲜红色,森林中常见。

undefined

 

松萝,通常附生在水气较重的树干和树枝上,这团松萝直接就铺在落叶上生长,洁白纤细像是水耕植物的根系。

undefined

 

著生在大树的石苇,蝉儿辛苦的选择了石苇的叶背处来脱壳,以躲避天敌的袭击!

undefined

 

树上有蓝天队的标示牌,左岔路往天地眼,右岔路往药用植物园,我们续取左行,下天地眼

undefined

(11:22)

休息过后,背包再度上肩,集结等待中,良哥还悠哉的享用著热茶,最近山区常有午后雷阵雨,我们提早启程下山。

undefined

 

开始下切,听队友说:还要翻越数个小山头,大家先有心理准备。

undefined

 

才刚下切至瘦棱,马上转陡上,如坐云霄飞车,上下上下的「麦当劳」。

undefined

 

又换成下切,急陡坡,排队拉绳中。

undefined

 

陡坡上,偏偏有两棵二叶松紧密依偎,会不会太暱、太闪了!

undefined

 

芒草区,通常会出现在开阔地,柳杉林中的空地,是否曾有开垦的痕迹?

undefined

 

12点过后,小雨滴滴答答,初时雨势不大,都被树冠层拦下了,今天的雨显然要比预期的早。

棱线转折处空地,散见塑胶垃圾,真不敢相信爱山之人,会如此粗劣的消费森林,宁愿解读是野生动物拖食垃圾包所遗留,这个画面让我心乱了好久!

undefined

(12:15)

乌松坑山的岔路,地图上标明现在位置,距天地眼60分钟,这条岔路杂草掩径,著实很不明显,此时棱线转西南,往天地眼续行。

undefined

 

棱线上的芒草小径,钻行其间得小心芒草割人,同行队友,只因拉了芒草一把,五根手指瞬间多处渗血,刺痛不已。

undefined

 

对讲机中传来消息:前方的队友,有人被蜂螫伤。似乎还不只一人。好像是小蜂,没什么大碍。由于资讯不明确,陆续有队友中彩。

蜂群的位置又无法述明清楚,正在考虑该如何通过时,突然想起了良哥带来的杀虫剂,请良哥朝著后背喷雾,或许会有效?

林间小雨,天色昏暗,视线不明,经过一道短棱时,耳际传来蜂群嗡嗡作响,小蜂在山径上徘徊振翅,快步穿过蜂群禁区,总算有惊无险,安然通过!

狂下坡,脚步不停的小碎步移动,好不容易再度进入柳杉林,方且舒一口气。

undefined

 

松针步道,野地的二叶松林,常会堆积厚厚的松针,舒软有弹性,是天然的优质山径,也是山友的最爱。

undefined

 

步道左侧出现少见的二块巨岩。

undefined

(13:18)

路径上突然有块尖状峭岩,挡住去路,得翻爬过去,无法绕行,岩体虽不高峭,却湿滑无抓点,不易通过。

undefined

 

看到高大的台湾杜鹃,想起杉林溪杜鹃林道,或许就快到天地眼了。

undefined

(13:47)

前方没路了,改垂降而下,这处十米多的陡降峭壁,就是下天地眼行程中,最令人丧胆的垂降壁,大伙全塞在这段动弹不得,因为垂降壁除了靠拉绳外,还得手脚并用,考验著队友的攀岩能力及胆识。

undefined

 

丁座草,常寄生在台湾杜鹃的根部,出土的部分即是花序,跟落叶混杂在一块,加上花色不显著,很难引起注意,没想到就生长在垂降壁上方的土坡边缘。

undefined

 

终于轮到我表演了,自认手长脚长的我,竟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顺利离开垂降壁。从顶端下来时,由于看不到踏点,常会卡在半空中,手还得抓牢树根,在雨中更是倍感艰辛。

undefined

(14:00)

看到天地眼了,这双深邃的眼,抚慰我惊魂未定的心灵,就此接上了天眼步道,结束了惊险刺激且漫长的纵走。

记忆中,上回来到天地眼已是30年前的事。峭壁中凹陷的两个窟窿,中间隔著一道天然岩鼻,因而称之为「天地眼」,要远观才能看见双眼,我的近拍只拍到其中一眼,也不知是天眼还是地眼

undefined

 

跨过木栅栏,缓步下到人间,天地眼前的木栈道,平坦的出奇,一时还不太适应。

undefined

 

步道湿漉,没有前来的游客,天地眼显得冷清,眼前的康庄大道似乎为我们而开展,迈开大步直下木阶。

undefined

(14:06)

凉亭处,有一棵超级红桧巨木树头,见证著杉林溪的开发史。

undefined

 

仰拍红桧巨木树头,真是神木级的,对照一旁的小柳杉,只能凭想像红桧巨木倒地前的雄姿。

undefined

 

天眼步道沿溪行,水声淙淙,清澈奔流,穿过岩洞,即进入松泷岩

undefined

(14:14)

松泷岩瀑布水势惊人,强风水瀑从天而降,游客们冒雨通过瀑布下方的通道,瀑水迎面扑来,惹来全身雾湿,大家却笑颜开怀,这就是旅游的心情!

undefined

观看松泷岩瀑布

抑拍白练飞瀑,这几天的山区阵雨,更壮大了松泷岩瀑布的声势,气势磅礡,千军万马,下天地眼能看松泷岩飞瀑,就不虚此行了!

undefined

 

瀑布下方的清溪水潭,宁静的忘了汹涌澎湃的飞瀑还在上头隆隆价响。

undefined

 

水潭中似有一石,长满了茂密植被,已看不出原本的面貌。

undefined

 

漱石步道,由于水流急湍,没人敢涉水而过,还是走九九吊桥吧!

undefined

 

吊桥上观看溪流,两旁种满绣球花,如今绣球花开已是杉林溪负有盛名的花季。

undefined

 

洋绣球,花团锦簇,花色会随土壤的pH值而改变,红色花,表示土壤为碱性,千万注意,全株有毒,适合远观,勿随意摘取,误食可就麻烦了。

undefined

 

过吊桥,站在松泷岩瀑布正对面,再次观看飞瀑和顽石之美,潭水自得白瀑倒影。

undefined

 

对于松泷岩飞瀑的精彩演出,我给予最高的评价,虽然镜头已湿,松泷岩写真已烙印脑海里。

undefined

(14:28)

松泷部落,有贩卖部和厕所,也是接驳车站,今天走累了,剩下的柏油路就交给接驳车去跑吧!

undefined

 

花了四十元买张单程票,可能因为大雨搅和,等候接驳车的人非常多,接驳车一班接著一班的开,约20分钟回到杉林溪停车场,找到了属于我们的游览车,结束精彩的行程。

这时雨停了,老天似乎在开我们的玩笑,似乎已无所谓,雨中完成今日的纵走,已属庆幸!

 


后记:

1. 忘忧森林,海拔约1,600公尺,位于岭头山凹,土名叫做草坔仔,九二一大地震后,成小堰塞湖,原本生长的柳杉林,因长期泡水而枯死,形成独殊的白木林湿地景观。

2. 想要观赏忘忧森林的梦幻湖景,得选对季节和时机,夏季或雨后会是较佳选择。

3. 凤凰棱线,北起凤凰谷鸟园,南至金柑树山下至杉林溪,以溪头天文台为界,以北称北棱(北岭)、以南称南棱(南岭)。北凤凰山、凤凰山、南凤凰山均座落于北岭线。

4. 对于此次的蜂螫事件,E-mail请教林业试验所陆声山博士,得到答复如下:这是一种细黄胡蜂,跟虎头蜂算是亲戚,也是社会性蜂类,应筑巢于地底,分布于中高海拔。可能是途中受到惊扰,飞出攻击人类,否则攻击性并不算强。毒性不算强,但竟引起同伴身上起水泡,要注意是否有后续不舒服反应。

undefined

P.S.图片由队友夏天所提供

 

我的足迹:

undefined

 

GOOGLE地图:

 

参考地图:

杉林溪园区导览图

 

参考资料:

台湾生命大百科-细黄胡蜂 

 

延伸网页:

2016/08/28 留龙头   走   金柑树山   下   杜鹃林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