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要不要學英語的問題又上了熱門討論。起因是一個叫花千芳的人在微博上發表以下言論:

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英語都是一件廢物技能。浪費了我們無數人力財力,犧牲了孩子寶貴的童年。爲英語吶喊的人,無非是那些行業從業者,和一部分思想上自我矮化的奴隸。

說什麼外文資料,維基百科,解決這個問題只要搞一支專業翻譯團隊就搞定了,哪用得着全民傻乎乎的學英語?我覺得這才叫減負。

新浪微博 花千芳

此番言論立刻引起了大家的熱烈討論,當然批評聲居多。就連王思聰也來湊熱鬧。

自己國家的語言都沒學好,

還去學別國的語言?

質疑一:你家孩子中文還沒說得怎麼樣呢,就去學英語,本末倒置了吧?

這是那些不想讓孩子學英語的人,一個常見的說辭。

實際上,其實英語和漢語學習並不衝突。很多人覺得同時學2種語言導致孩子語言能力滯後,這是錯誤的說法。不少國家從小就有意識地讓孩子學習雙語。雙語能使大腦更加靈敏,除了語言方面,其他思維能力方面也能得到增強。在多語國家,如美國,這樣的移民國家,雙語或多語養育比較常見。

在《芬蘭全國教育第一的祕密》一書中就有說到:

“芬蘭和其他歐洲小國一樣,除了母語加上第一外語課程外,還必須多選修一到兩種其他語言專長課程。在芬蘭基礎教育中提供了學生選修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等不同的語言學習機會。”

漢語都沒學好所以不用學英語?

孩子的語言發展本來就需要一個過程。等孩子中文學“好”,那大概要等到孩子長大成人。而這時候孩子的漢語思維已經根深蒂固了,再去學英語,就會導致“中式英語”。並且很難改正過來。

中文博大精深,國家實力越來越強,

沒有必要去學其他的語言

質疑二:我國經濟實力越來越強,語言博大精深,文化源遠流長,不用學其他國家的語言。

祖國越來越強大,我們也感覺很自豪,很驕傲。但這些和我們學習外語並不衝突。

還記得讓女兒學中文的金融大鱷羅傑斯嗎?

美國已經那麼強大,羅傑斯爲什麼還要自己女兒學中文呢?羅傑斯說:

“無論我在什麼地方做演講,特別是在西方,我會告訴人們,當你有了孩子以後,你應當讓他們學中文。因爲中文將是他們餘生最重要的語言。19世紀是屬於英國的,20世紀是屬於美國的,但是21世紀將是屬於中國的,無論我們願意與否。”

羅傑斯本人就很喜歡周遊世界,到處瞭解新生事物,這也是他投資成功的原因之一。如果他一直保持着"美國已經很厲害,其他國家我不用去了解”的傲慢態度,他絕不會這麼成功。羅傑斯之所以讓女兒學漢語,也是知道,語言是瞭解其他國家的重要媒介。

還記得林語堂嗎?

很多人這樣形容林語堂:一箇中國人,用英語寫了一篇小說,這篇小說差點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的英語水平不言自明。

他不僅向世人展示了中國人的文學水平。而且還將許多中國古典文學翻譯成英文出版。如 《西廂記序》、《水滸傳序》、《桃花源記》、《浮生六記》等等。

正因爲中文博大精深,中國實力漸長,更要加強和世界的溝通,才能展示自己的實力。這一切都和英文脫不了幹係。

而且,你真的記得我們國家是怎樣變得越來越強的嗎?

爲什麼是英語?

而不是別的語言?

質疑三:別人都來學漢語了,我們還要學英語嗎?

全世界有20億人學英語。中國是全世界講英語最多的國家。所以,大家一定對我們小時候被迫學英語有很強的心理陰影。

爲什麼國家要逼着我們學英語呢?逆向思維回想一下,你小時候和現在,我們國家發生了什麼重大的變化?這十幾二十年間,中國的經濟水平飛速發展。我們加強了和世界的合作,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高。

很多重要的領域,如計算機、科研水平,越來越能與世界接軌。但這一切依靠的是什麼呢?

我想起我自己的故事。

我大學的時候非常喜歡計算機。所以總是泡在圖書館看一些計算機的書籍。看多了之後,發現大多數書上寫的都太落後了!計算機的發展是飛速的,而這些理論還停留在幾年前的水平。我感到很失望。後來閱讀了一些國外相關書籍,纔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如今,我們的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企業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高。如果起步的時候沒有借鑑國外的互聯網技術,這些企業很難有現在的成就。

學計算機的都知道,所謂編程代碼都是英文的。不學英語,怎麼去學計算機代碼?

而其他領域也如此。我有一個做醫藥研發的朋友。他們每天都要接觸大量的國際專業信息。如果閉門造車,很有可能,你正在研發的藥,早已被別人申請了專利。大家知道,研發一個新藥成本動不動就是幾十億,研發週期一般要20多年

不懂英語,你浪費的是國家和企業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成本。

正巧,我前段時間問這位朋友:你會讓你的孩子學英語嗎?

他拿出手機上的背單詞軟件給我看。他每天加班到很晚,還要抽時間來背單詞。

“所以你說,我會不要讓我們家孩子學英語嗎?”

翻譯機器可以取代人工

沒有必要再學一門語言

質疑四:翻譯這麼發達了,我還需要學習英語嗎?

就拿我們的英文繪本來說。毛媽這邊一直都推薦孩子能讀原版就讀原版,如果實在看不了原版可以看翻譯版。

爲什麼呢?

就拿語言來說,很多翻譯都會“變味”。

比如Goodnight Moon(晚安月亮)中,原文是:

Goodnight room ,Goodnight moon, Goodnight cow jumping over the moon。 Goodnight light ,And the red balloon ,Goodnight bears ,Goodnight chairs……

中文翻譯是:

晚安,房間。晚安,月亮。晚安,從月亮上跳過的牛。晚安,燈,還有紅氣球。晚安,小熊。晚安,椅子……

這樣的翻譯,是不是丟失了原來的意境和舒緩的韻味。變得生硬很多。因爲原文是有押韻的押韻沒辦法翻譯出來!

而且還有一個就是速度問題。

很多原版書出版之後,並不會馬上被翻譯過來。出版商會考慮到市場、銷量等很多問題。所以有的書只有原版,根本沒有翻譯版。

一般的國外暢銷書,也要1-2年才能被翻譯過來。比如這本紐約時報暢銷書,來自Facebook COO 謝麗爾.桑德伯格的 Option B

這本書2017年在國外出版,至今沒有翻譯版本出來。當時我特別想看就買了一本原版。

很多專業競爭是很激烈的,等個1-2年,可能就會導致落後。你真的要寄希望於翻譯嗎?

精英的孩子在苦讀

而我們還在考慮要不要學

大家都知道全國最重視英語學習的省份是上海,上海也是國內最現代化的都市。

連這麼有錢的王思聰都在這次爭論中表明瞭英語學習的重要性。

BBC曾拍過一部紀錄片 《交換學校,階級劃分》,它把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的學生進行交換體驗。

在英國,只有7%的人能夠享受到私立教育。不僅僅是父母有錢就能進去,還對孩子的成績有很高的要求。

紀錄片跟蹤的是威爾特郡沃明斯特私立學校,一所有着300年曆史的典型的貴族私立學校。校長毫不掩飾地說:

這所貴族學校的教育是什麼樣子的呢?

在沃明斯特,課堂時間是從早上八點半到下午五點,課後還有數不清的作業。

而與之對應的公立學校卻是:

下午三點就放學還沒什麼作業,會有較多時間無所事事,還可以看看電視。

除了上面說的羅傑斯的女兒之外,特朗普的外孫女18個月大就開始學中文。

國外的精英都對孩子的教育有着極高的要求,學習努力程度遠超普通家庭的孩子。甚至要求孩子掌握多種語言。

現在社會上很多聲音表示要幫孩子“減負”。真相卻是,社會地位越高的家庭的孩子越努力學習。

“減負”的實質是什麼?也許是社會資源有限,讓普通家庭的孩子享受普通的學習資源,精英家庭享受更優質的學習資源,早日讓孩子實現分流吧!

畢竟如果學校減負,拼的就是學校之外的資源。

而我們很多家長聽到這樣的聲音,還要表示應和,不讓孩子學英文。你確定不是在坑娃嗎?

最後:

在一個TED演講裏,主講人這麼說道:

爲什麼要學英語?用一個詞來講,就是機會。一個獲得更好生活、工作的機會。

你的母語是你的生活,英語能讓你參與更大範圍的討論。一個全世界範圍的關於全球問題的討論。比如氣候改變和貧窮。

英語讓你有更大的話語權。

這個世界上還有其他的全球性語言:

數學是科學的語言

音樂是感情的語言

而英語正在成爲解決問題的語言

並不是因爲美國促使如此

而是因爲全世界的需要

未來世界將用共同語言去解決共同的問題

這個語言,就是英語。

而未來的世界,也包括你的孩子,他也應參與其中。

最後的最後:

總有人把學英語和崇洋媚外扯在一起。復旦大學中文系的嚴鋒教授說出了我的心聲!

西方好的思維方式,我們當然可以用,這並不會使我們成爲西方人。就像我們學習形式邏輯和歐幾裏得幾何不會讓我們變成西方人,只會讓我們變成更有思維能力的人。

看到這裏,你還會讓孩子學英語嗎?

文| 毛媽團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