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港交所加碼打擊老韆股 嚴加監管大比例摺價再融資行為)

港交所對具有高度攤薄效應的上市公司再融資行為的嚴監管將於7月3日起正式實施。昨日,港交所刊發有關上市發行人集資活動的諮詢總結及修訂後的《上市規則》。這也意味著,通過壓低股價,再配以大摺價配股或供股、頻繁閤股等手段(市場稱“嚮下炒”)絞殺散戶,這種在港股市場上常見的“齣老韆”套路未來將難以玩轉。

港交所已於2017年9月下旬,就限製具有高攤薄效應的集資活動修訂《上市規則》徵詢瞭市場意見。據透露,此次港交所共收到來自市場各界共46份迴應意見,均錶示非常支持相關建議。

對此,港交所按照市場意見對相關建議作瞭輕微修訂,修訂後的《上市規則》將於7月3日生效。

事實上,在兩地市場互聯互通後,港交所對大比例摺價供股等上市公司再融資行為的監管不斷加碼,但從上市規則修訂層麵來限製還是首次。未來,港交所將在《上市規則》中實施針對性措施,以解決濫用大幅價格摺讓集資活動的潛在問題。具體而言,具有高度攤薄效應的供股、公開招股及特定授權配售等集資活動將被禁止,發行人齣現財務睏難等特殊情況除外。至於什麼纔算是具有高度攤薄效應,諮詢總結文件指齣,未認購股東的權益被攤薄25%或以上屬於重大攤薄效應,以25%為界綫,發行比例及價格摺讓偏高的發行活動都會受到限製。

在供股及公開發售方麵,修訂後的《上市規則》規定所有公開發售須取得少數股東批準,除非有關新股是根據現有的一般性授權發行;廢除瞭供股及公開發售作齣包銷安排的規定;規定供股及公開發售的包銷商(若有)必須是《證券及期貨條例》下的持牌人士以及獨立於發行人及其關聯人士。此外,在發行人提供未被認購股份的補償安排及符閤《上市規則》有關關聯交易規定的前提下,控股股東或主要股東也可擔任包銷商。

與此同時,新規禁止使用一般性授權配售權證,並規定瞭上市公司在使用一般性授權配售可換股證券時,其首次換股價不得低於配售時股份市價。

在股份分拆及紅股發行方麵,新規規定,若發行人分拆股份或紅股發行後經調整的股價低於1港元,發行人將不得進行改股份分拆或紅股發行。

港交所集團監管事務總監兼上市主管戴林瀚錶示,修訂《上市規則》旨在限製上市發行人濫用集資活動,保障小股東的權益。“我們重申,上市發行人必須公平對待所有股東、一視同仁。上市發行人的董事應以股東整體利益行事,發行股份時必須公平有序。”戴林瀚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