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千多名開國將軍中,絕大部分的人都是聽黨指揮,活躍在前線作戰的。他們就是黨中央毛主席的左膀右臂,是滅敵的最利尖刀。

  有衝鋒陷陣的,就有護衛後方的。要說哪個是黨中央毛主席的最佳護衛,開國上將張宗遜絕對是當仁不讓的第一人。

  張宗遜出生於陝西的一個普通農戶家庭,幼時念過私塾,後來上過小學和職校。18歲那年考入黃埔軍校,同年加入了共產黨。

  秋收起義後,張宗遜隨着毛主席一同上了井岡山,從這個時候起,他就已經是毛主席的貼身警衛了,是離毛主席最近的人。

  張宗昌保護毛主席,那可以說是寸步不離,毛主席到哪兒他就跟着到哪兒,即便是晚上睡覺都不分房,毛主席睡牀上,他就打地鋪睡在旁邊,以身護衛毛主席安全。

  紅四軍建立起來的時候,張宗遜擔任連長,隨後便投入到了緊張的革命鬥爭中去。轉戰數年,他率部隊東徵西討,在與國民黨部隊對抗階段,立下了不少的戰功。

  尤其是在第一次反“圍剿”中,已升任36師師長的他,還曾配合其他部隊全殲國民黨兩個旅,連敵師長都成了他的階下囚。

  雖說有數年在外徵戰,可張宗遜還有一項特殊的任務是不能放棄的,那就是護衛黨中央和毛主席。1935年,舊傷未愈的他,請命與許世友一起,保護了黨中央北上。

  抗戰爆發前夕,黨中央和毛主席入住延安,也是張宗遜一路保護。毛主席還任命他爲中央軍委第一局局長,允許他直接指揮中央警衛團,足見對他多麼的信任。

  在抗日期間,張宗遜曾轉戰多地作戰,在國民黨反共活動頻繁的時候,他又奔赴延安護衛,保證了黨中央和毛主席的安全。解放戰爭時,他曾率部參加了延安保衛戰,又立一功。

  建國後,張宗遜憑藉着出色的戰功,獲得了上將軍銜,因爲常年肩負保衛中央和毛主席的職責,所以人們又稱他爲“禁衛上將”。

  值得一提的是,張宗遜的小兒子張又俠,也是一位上將。張又俠最出彩的時候,是在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他那時不過26歲,是一名連長。反擊戰開打的時候,他奉命去前線作戰,戰爭結束後,他憑藉優異表現升任團長。

  2011年,張又俠跟父親一樣,成爲了上將,一時間“上將父子”的佳話傳遍了整個軍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