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4月8日,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七年之久的單霽翔正式退休,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接任。單霽翔迴應媒體釆訪時說,“光榮退休,期待已久,但每天還會在故宮博物院走走,看看門。”

  單霽翔的退休,引發了網絡熱議。雖然人事上的代謝屬自然規律,但關於單霽翔留給故宮的遺產,關於故宮“網紅”產品能否持續,以及故宮今後能否繼續當下的紅火走勢,網上仍然熱議紛紛。

  在單霽翔的帶領下,故宮博物院重新散發出青春氣息。故宮口紅、故宮火鍋、故宮的小紀念品、故宮燈光秀“上元之夜”,所有這些都讓近幾年的故宮成爲了網紅旅遊地,爲故宮帶來了巨大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故宮的改變,讓世人看到了一些新的東西,故宮的文化正在延展,故宮的影響力正在擴大。

  故宮以及它代表的傳統文化,是一座富礦。中國古代建築藝術、明清歷史文化、明清宮廷文化、中國文物藝術、考古學……每一個領域,都可以分分鐘成就一個又一個“大IP”。守着這個富礦,在文化繁榮如斯的當下,故宮管理方面如果固步自封、作繭自縛,自然是非常悲哀的事情,故宮也將永遠只是一個高規格的古代建築羣而已。

  在單霽翔任院長之前,故宮的變化確實不大。20年前去和10年前去,故宮給人的印象是幾乎一樣的。同時,來了一次,可能就沒有來第二次的慾望。之前作爲皇室宮廷的故宮,很可能和一些其他地方的古代建築羣沒有太大的區別。在仿古建築遍地都是的當下,故宮的文化創意,實際上賦予了故宮新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傳統文化,從來不是死的東西。在保護的原則之下,對傳統文化搞創新式的傳承,才能讓死的東西擁有新的生命力。新儒家梁漱溟先生在其代表作品《東西文化及其哲學》裏這樣說,“民族的文化是有趨往的活東西,不是擺在那裏的死東西。”相信也正是這個原因,單霽翔管理下的故宮,纔開始走出去、請進來,開啓了向許多國際知名博物館如英國大英博物館、法國盧浮宮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等的學習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我們要善於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緊密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每一個有着巨大學術價值、歷史價值的博物館,都需要利用自身的價值,在創新中傳承傳統文化。

  死氣沉沉的傳統文化只會慢慢消逝在遊人的記憶裏,只有活的文化、新的、有意思的文化,纔會駐紮到人的內心深處。單霽翔雖然退休了,但故宮的文化創新之路不應止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