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關國政學人公眾號

作者:李宗勛

1.薩德入韓是美國對中擠壓和包圍政策的重要環節

蕯德入韓,說到底是一場由美國主導的把戲,對美國來說,薩德入韓可謂一舉三得。第一,可保障駐韓美軍的安全;第二,是管控中國軍事力量的絕佳機會;第三,不但通過北約東擴牽制俄羅斯在歐洲的軍事力量,而且此次又能從遠東遏制俄羅斯在亞太方面的實力。

長期以來,美國通過回歸亞太、TPP、干涉南海局勢等策略全面擠壓中國,以謀求其世界唯一霸權地位。而此次強行在韓國設置薩德系統,與其說是為了防禦來自北朝鮮的彈道導彈對韓國的襲擊,不如說是對中國國防直接「合理」管控,是其總體戰略的延續和加強。因此,美國不顧韓國各反對勢力的強烈抗議,迫使韓國政府同意引入薩德,進一步製造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達到挑撥中朝、中韓關係的目的。而且為了迷惑韓國民眾,宣稱薩德入韓的一切費用由美國負擔,只要求韓國政府提供場地。但稍知內情的人都知道,駐韓美軍的大部分費用由韓方支付,因此即便美國一開始支付一點,但將來的大部分還得由韓方承擔。駐韓美軍的費用一直在漲,但韓國政府也一直按美軍意願如數交付美方。美國從來就不做賠本的「買賣」。

2.薩德對韓國來說意義不大

首爾是韓國的心臟,也是佔韓國四分之一人口的人口密集區,而薩德如果設置在慶尚北道的星州,首爾就不在薩德防禦範圍之內,因首爾地處薩德防禦射程200公里以外區域(星州離首爾約有300公里距離);其次,對韓國來說,來自朝鮮的巨大威脅還是重型火炮對首爾的襲擊,朝鮮經常警告韓國的「瞬時間讓首爾變成一片火海」並非危言聳聽,而薩德對朝鮮的這種軍事威脅同樣起不到什麼作用;最後,從朝鮮經常試射潛射導彈情況來看,朝鮮是在考慮躲避薩德攔截導彈的預案,也就是說要想通過潛艇導彈近距離直接攻擊韓國某些重要目標。而薩德只能正面攔截彈道導彈,對來自其他方位的導彈或短距離導彈仍然失效。此外,韓國政府也已正式解釋說,薩德主要防禦韓國中南部地區,顯然與主要防禦包括平澤、羣山、浦項、釜山地區在內的美軍基地有關。總之,不能保障首爾安全的薩德對韓國是沒有多大意義的,韓國多半是屈於美國的壓力而引進薩德的,因韓國從來就是一個沒有完全軍事主權的國家。

3.樸瑾惠政府是在「玩火」

表面上看,韓國政府對美國2014年就提出來的薩德問題一直採取「消極」的態度,沒有馬上迎合美國,並對外宣稱韓國正在研討這個問題。其實,韓國不會拒絕美國引入薩德的強烈要求,只是等待恰當的時間點宣佈。薩德入韓,韓國政府考慮最多是中國方面的反應。近兩年,韓國政府在對北政策上為取得中國方面的支持,以達到其孤立和全面制裁朝鮮的目的,不但積極參與了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和「中國紀念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等活動,而且也不想過早地刺激中國。然而,待中國在南海問題上處於「麻煩」境地、中國即將在九月份舉辦杭州G20會議、朝鮮頻繁試射導彈之際,韓國政府終於在7月7日這個節點宣佈引進薩德。即韓國政府可能認為,在這個時點中國政府不會反應過激,中國政府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在朝核問題上也不能「出爾反爾」。

但韓國政府應清醒地認識到,薩德入韓,不僅僅是屈從美國,履行美韓軍事同盟義務的個案性簡單問題,而是引火燒身,為了美國的利益犧牲自己的核心利益,更有甚者,整不好韓國會成為促使半島及至東北亞局勢極度惡化的主犯。韓國政府能負得起如此大的責任?半島國家應牢記歷史教訓,不能重蹈覆轍,不能使半島再次成為大國角逐場所和戰爭策源地。

4.薩德入韓應與韓、美下屆總統選舉有關

樸瑾惠政府和奧巴馬政府的執政期均只剩下一年半時間,因此他們今後出臺的政策大多考慮所屬黨繼續執政的問題。前不久,奧巴馬已明確表示支持希拉里﹒柯林頓競選下一屆美國總統,同時也預感到共和黨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並非等閑之輩,二者支持率不分上下,實力旗鼓相當。所以,奧巴馬會利用政府的各種資源和措施確保希拉里﹒柯林頓最終當選,其中一個重要的牌就是壓制中國以贏得更多選票。這是民主黨的慣用伎倆,最近美國在南中國海問題的公開且加緊圍攻中國,催促韓國儘早引進薩德皆為上述策略的具體體現。從美國的慣用方式來看,它的各種遏制中國的行動並非真的要與中國真槍真刀地幹一把,而主要是給國內選民看的,即所謂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樸瑾惠更是期望現在執政的新國家黨下一屆繼續執政,這是她卸任以後能夠安度晚年生活的最有力保障,因韓國的總統文化一直就是這麼過來的。而下一屆總統選舉,必須取得美國方面的支持,雖然美國不能直接左右韓國的大選,但美國的各種因素也會造成很大影響,在這重要時期樸瑾惠政府當然不能得罪美國,不惜以犧牲韓國的重大利益和中韓友好關係大局為代價,最終決定引入蕯德,償試一場危險的政治賭博。

執政的新國家黨能否在下一屆總統大選中取勝,關鍵在於怎樣爭取「湖南地區」選民的支持。在前不久的第20屆國會選舉中新國家黨慘敗,但他們同時發現,一向絕對支持民主黨的湖南選民也出現很大變數,下次大選中也可能出現反對民主黨支持新國家黨的傾向。韓國政府明確宣佈,蕯德系統將主要防禦韓國中南部地區(包括湖南地區),且將發謝地點選定在距離湖南較遠的慶尚北道,這些不能不說執政黨具有拉攏湖南選民,取得他們好感之嫌。

5.韓國政府的兩大誤判與薩德問題

韓國政府的戰略決策者及保守黨議員大多是留美博士或有美國背景的人士,他們親美、隨美、炫美,崇尚美國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相反,真正懂中國的專家卻很少,即使有中國專家,他們往往也沒有什麼發言權。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出生的人中具有反共、反社會主義體制傾曏者還大有人在,所以,難免對世界格局及東北亞局勢造成較大誤判。

韓國政府的一大誤判是,仍然視中國為冷戰時期的中國。由於朝鮮半島是當今世界唯一維持冷戰狀態中的區域,南北政權分斷,民族隔絕,美國冷戰思維的影響等,韓國為數不少的人一直保持冷戰意識是可以理解的,但以這種思維同樣看待現在中國那就大錯而特錯了。如他們還視中國為意識形態濃厚型國家,仍將中朝關係看作是同盟關係,依然認為與西方國家敵對或為西方國家所孤立等,更不懂中國踐行親、誠、惠、容的外交新理念。殊不知,現在的中國是一切以國家核心利益為重的務實性國家,不像過去那樣唯意識形態為重,與朝鮮的關係也逐漸朝著一般國家間關係轉化,並以負責任的大國形象與西方國家一道在全球國際事務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中國一直奉行的「反對國強必霸」,命運共同體的外交理念,以及冷靜不偏的朝鮮半島政策均證實了崛起之後的的中國國情。如果韓國繼續一味追求美韓同盟關係,把中國當作當年蘇聯的角色,甚至疏離中國,與中國敵對,將是一個不明智且有害於本國的錯誤選擇。

另一大誤判是,仍視美國為韓國唯一救世主。冷戰結束後,世界一體化、經濟全球化、地球命運共同體趨勢已勢不可擋。韓國的經濟騰飛和近數十年的崛起都是在這種國際環境之下取得的。特別是冷戰結束後,朝鮮半島局勢相對平穩,韓國與中國的友好合作關係飛速發展,促使韓國社會取得舉世注目的發展。但一些韓國政治家卻認為,韓國的崛起是美韓同盟關係的結果,是駐韓美軍的威力保障了韓國穩定發展。韓國決定引入薩德,還與部分政治家唱衰中國有關。近兩年韓國部分人士與其他國家一樣也在唱衰中國,他們認為中國經濟下滑很嚴重,中國將會因為各方面的社會問題、南海問題、體制問題,在不久的將來會有很多麻煩,而美國仍然是世界老大,所以戰略上還要依附於美國。還有個別韓國專家認為,與中國的貿易順差越來越小,這樣的趨勢將有增無減的。

其實,韓國部分人士的這種思維是很危險的。美國的綜合勢力已近強弩之末,特別是在軍事上實施全球戰略,鋪得面太廣,戰線太長,它的同盟國理念也不同於二戰及朝鮮戰爭時期。冷戰結束以後,它在朝鮮半島實施的戰略無非就是製造半島緊張局勢,誘使韓日購買它的軍火,平衡和牽制有利於美國的東北亞均勢等。這些都是東亞人有目共睹的,韓國要將本國的命運完全依託於這樣的美國不得不說是一種特別輕率的想法。

中國的崛起不會如此短命,而是要維續發展,進一步強盛。最為重要的是,中國是韓國的鄰國和廣闊市場,中韓兩國已構成社會經濟合作非常緊密的命運共同體,中國的朝鮮半島政策及社會經濟發展與韓國的利益和命運息息相關。

6.中國該如何應對?

既然薩德入韓的根源在於美國,中國不必將應對的主要矛頭指向韓國,情緒高漲,並動輒要對韓國實施經濟等各種報復。因貿易關係是相互的,兩國還剛剛啟動自貿協定,各種合作關係不應因此而前功盡棄,否則對兩國都很不利。而且也應理解韓國方面在薩德問題上的焦灼心理,今年以來,朝鮮不但進行了第四次核試驗,還試射了包括「飛毛腿」、「蘆洞」在內的彈道導彈14次共27發,並揚言要首先攻擊韓國的重要目標,你讓韓國不採取任何有效措施也是不可能的。

但無論如何應讓韓國政府知道引入薩德的代價是什麼,疏離中國、盲目屈從美國將意味著什麼,並在合理的範圍內採取有效措施牽制韓國的同時,繼續保持與韓國的合作關係。因韓國畢竟仍是美、日、韓軍事同盟中可以爭取的力量,同時在南海問題處於複雜嚴峻狀態下,中國不應樹敵過多。

在目前局勢下,中國更應將著重點置於聯俄擠壓美國、改善與朝鮮的關係上。保持與美國的大國關係固然很重要,但美國在南海、朝鮮半島等問題上公開向中國「劍拔弩張」,中國安保處在「火燒眉毛」之際,中國也應積極「亮劍」,在軍事上拿出什麼硬東西進行挑戰。在保持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快速尋找解決中朝關係的突破口是當下中國外交的緊迫課題。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