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晨報-上游新聞昨日(2月10日)刊發了一篇關於北海樓市的專稿報道——《這個春節,重慶人北海鐵山港買房,賭一個港區的未來》:

報道說,“從去年開始,因爲有重慶開發商率先在這裏開發了樓盤,重慶人便聞訊而來。然後,一傳十十傳百地來得這個地方,幾套幾套地買,一層一層地買”。

於是這個春節,“到鐵山港看房也成了重要行程”。但整個鐵山港區因爲沒有商業,很難找到一家飯館解決喫飯問題,來的人就在重慶人徐姐家喫飯。徐姐在鐵山港買了房,現在做房產銷售。因爲來的人多,她特意租了一棟民房來煮飯,“每天喫着流水席,一輪四桌,通常一頓要兩輪”。

有個超市大姐對記者說, “從早到晚忙不停的,全是重慶人,每天都保持100人左右的記錄。”

報道提及到鐵山港兩個樓盤:一個是“商業中心”,公寓精裝均價5500元/平米,重慶人買得多。另一個叫“臨海嘉園”,是一個經濟適用房項目,不分樓層朝向都是2700元/平方米,據說重慶人“買來過冬”已近400套。

超市大姐面對記者“發出來自靈魂深處的”詢問:你們究竟做多大的生意有這麼多錢?你們爲了過一個冬天就要買一處房子嗎?你們爲什麼要來這裏買房?

來自渝北的張先生說,“投入的錢不多,現在實在太荒了,我就是賭個未來。”

鐵山港前途遠大

鐵山港,位於北海市東部,距城區40公里左右。港口西面,是“鐵山港(臨海)工業區”,是北海市鐵山港區的範圍。港口東面,是北海市合浦縣和玉林市博白縣的轄地,目前有兩個產業園:鐵山東港產業園、玉林龍港產業園,兩者合起來叫“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龍港新區”。

鐵山港(臨海)工業區2007年設立,規劃面積123平方公里,重點打造石油化工和臨港新材料兩大千億元產業,積極發展林紙、海洋裝備製造、港航物流、加工貿易等其他臨港型產業及配套產業。

龍港新區2017年4月經廣西政府批覆同意設立,總體定位爲“廣西南部重要的出海新通道、北部灣臨港產業新城、廣西-香港合作的先行示範區、環北部灣發展新增長核”。2018年8月,川企與北海簽訂了位於鐵山東港產業園的“川港合作園” 框架協議,擬投資500億元“開園借港”。

龍港新區剛剛起步,效果尚未足夠顯示。鐵山港(臨海)工業區已經成爲北海市工業基地和發展代表。2018年,工業區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35億元,同比增長12%;實現稅收127.4億元,同比增長4.79%。在它的西面,還有“南珠新城”和“海洋新城”,未來發展前途很有吸引力。

現在樓市幾乎空白

上游新聞記者在報道中慨嘆:“在鐵山港區,目光所及完全荒得夠嗆。沒有高樓、沒有任何商業、沒有人!”

從報道內容來看,記者應該是在春節期間實地採訪的。這個時候港口冷清,不意外。

但房地產開發商目前對鐵山港確實興趣不大。北海市房地產交易中心網站的數據顯示:鐵山港區至今爲止只發出5張商品房預售證,其中3張位於南康鎮居民區(都是住宅用地、純商品住房項目,發證時間是2009-2011年,共390套住宅)。

另外2張預售證分別是:臨海嘉園7-10幢(2018年1月發證、396套住宅)、金港商業中心1幢(2018年7月發證、462套辦公室)。新聞報道中提及的鐵山港樓盤,應該就是這兩個項目。記者可能沒有認真留意這兩個項目的預售證內容:臨海嘉園7-10幢是“鐵山港區經濟適用住房一期建設項目”,金港商業中心1幢規劃是是“鐵山港工業區石化產業園商務中心辦公樓”、是“商務金融、住宿餐飲用地”。

2018年11月23日,北海市住建局發出公告(北建公告〔2018〕23號)強調:“臨海嘉園是經濟適用住房項目,需按申購、審覈、公示等規定程序取得購房資格後才允許購買。”

開發商興趣不大的原因,應該是時機未到。畢竟鐵山港與市區有40公里左右的距離,畢竟它的發展重點是石化產業、造紙產業、玻璃製造產業等等。

官方也許也考慮到這個因素,特意在工業區之外的營盤鎮規劃了一個南珠新城,作爲鐵山港(臨海)工業區的城市配套。由此,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南珠新城可能纔是鐵山港房地產發展的重點。

所以,重慶人“鐵山港買房,賭一個港區的未來”,眼光確實超前。

但鐵山港目前拿到預售證的兩個項目如此特殊,爲什麼依然能夠吸引客戶前赴後繼?

原因着實令人好奇。

熱點啓示

從上游新聞的這篇新聞報道可以看出:北海樓市的吸引力依然是非常強烈。房地產從業人員也許從報道中可以琢磨琢磨:不是沒有市場,只要找對客戶;不是沒有熱點,只要找準概念。

鐵山港這樣的房地產熱點也提醒北海看房人:購房是大事,要看清楚問清楚樓盤的資料手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