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軍事(ID:GM-junshi),作者:陳建華中央財經大學當前,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和軍民融合,成為改革突破的重點之一。信息技術作為一種產業的「催化劑」以不同的形態出現在其他產業中,加速了其他產業結構的調整,創造新的產業業態、新的產業組織和制度創新,產生新的有活力的企業組織,並為不同產業間融合建立起橋樑,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最大限度地完善資源配置。在軍民融合中,國防產業與民用產業對信息化工業產品研發投入與研發的目的和作用不同,國防產業信息化工業產品研發過程強調國防裝備戰鬥力的提升,民用產業信息化工業產品研發過程則強調民用產業資源配置效率和生產效率的提升。在市場經濟逐步完善的過程中,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為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和軍民融合提供了保障,必然在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過程中,通過創新企業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市場是「兩種融合」發展的前提。融合不能隨機產生,需要不同產業、企業組織動態互動並相互影響。融合發生在交易信息充分的條件下,需要政策引導。同時,交易活動以新的方式進行並引致融合最終得以實現,但前提是市場通過改革釋放的政策活力足以激發創業投資者以新的產權方式對創新企業進行治理,企業家創新精神得到充分釋放。在融合的過程中,充足的人力資本類型、資本結構決定了融合的成本。融合是及時的動態演化。融合演進機制具有重疊嵌入的特徵。融合的速度或動態演化取決於產業類型互補性和相互影響程度,具有高度的路徑依賴性。惟有在特定時刻下才能產生令人滿意的融合結果,如產權屬性界定的完備性、產業間技術重疊嵌入、創新企業的集聚、獨立的創業投資人等。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從產品系統形成的角度看,創新引致集成性技術,並通過事後選擇和組合那些由創新企業發展的模塊產品。眾多企業參與的競爭性開發相同屬性的不同創新產品,信息化創新在系統內獨立和連續的改進,形成了自我演化的功能,產品系統性更容易塑造,可以迅速應用到工業化中。融合的基礎是標準化。創新企業在特定市場上圍繞著產品的最新設計而相互競爭,形成獨創的產品系統,其特點是高度集成並具有產業標準化。標準化需要創新企業具有獨特的信息結構。創業投資者在產業標準化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發揮著信息協調作用,促使信息結構趨於同化。創業投資治理結構支持獨特的信息結構,創業投資者以優勝劣汰的形式激勵創新企業家不斷創新,特定的創新產品可能形成未來新的產業架構,所形成的標準化有力地促進信息結構同化,協調新系統融合。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發展產生累積性互補效應,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軍民融合的產生源於發展性互補,需要工業化與信息化在軍工部門和民用部門的互補能力積累。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產生的新產品有別與一般的工業產品。一般的工業產品在實現軍地產業轉化的過程中由於產品差異化大,轉化相對困難。信息化工業產品具有產品差異化小,軍民通用率好、研發與產品商業化率高的特點。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國防軍事資源和民用生產要素資源配置的效率。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發展引導軍民融合的發展方向。政府部門可以建立起一種規範的信息技術研發合同市場,設立信息技術研發補償機制,引導創新企業對信息產業領域的投入,實現信息核心技術研發的突破,促進信息技術在軍民間的雙向轉移和信息產品的商業化和市場化。合同制訂單式的研發合作,優點是保留各種可能性,降低研發的不確定性,由多個創新系統的創新過程形成的獨有社會資本,有效降低了創新的不確定性。軍民融合式發展為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提供了創新戰略支撐。政府通過制定激勵政策有助於培育不同類型的企業主體參與到信息技術的研發。創新企業家自主性和創新能力得以實現,有利於發揮知識創新功能。創新企業聚集促使企業間基礎知識共享,專業知識迅速擴散,成為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創新發展的動力。隨著「兩種融合」的推進和經濟活動的開展,過去在產業部門、地理上相互分隔的交易領域得以融合,交易雙方開始跨部門選擇交易。融合演進在新的交易方式推動下使得新的產業業態不斷產生,這得益於創新對經濟要素進行了重新組合。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和軍民融合(兩種融合)對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產業技術升級和產業標準化有著導向性作用,可以增強經濟活力和國防實力。在頂層設計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推動軍民融合的機制時,要注意以下幾方面內容:一是政府通過政策引導激勵市場活力,引致創新發展。政府要考慮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制定出符合「兩種融合」的內在規律變數關係的政策。二是國家制定專門的政府採購法案保障軍民信息化工業產品的市場份額。三是政府針對信息產業的技術創新建立統一的技術評估標準、項目合同管理和補償機制。四是政府部門努力營造技術轉移和產品商業化的市場環境,資助企業的發展創新,以此滿足產業發展的需求。解讀《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規劃(2016-2020)》本文由工信微報(ID:gxwbwx)授權轉載作者:信軟司做好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適應發展新常態、實現發展動力轉換、積極應對發展新趨勢的必由之路。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印發了《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全面部署「十三五」時期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工作,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加快製造強國建設。一、背景情況「十二五」期間,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部門大力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工作,兩化融合頂層設計逐步加強,整體意識日益提高,全國兩化融合步入深化應用、變革創新、引領轉型新階段,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新模式新業態、增強企業創新活力等方面的作用逐漸增強,為推動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重塑國際競爭新優勢奠定了堅實基礎。「十三五」時期是世界產業技術和分工格局的深刻調整期,是我國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關鍵期,我國兩化融合發展環境日益複雜,發展條件和動力發生深刻變革,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並存。但從總體看,我國兩化融合發展仍處於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正進入向縱深發展的新階段。大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新舊發展動能和生產體系轉換,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效率層次,對於新時期推動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重塑國際競爭新優勢具有重大戰略意義。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圍繞繼續做好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十三五」規劃體系和《中國製造2025》「1+X」體系相關工作安排,編製形成《規劃》。二、總體考慮《規劃》是深入貫徹落實《關於深化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和《中國製造2025》、協同推進位造強國和網路強國建設的重要舉措,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我國製造業整體轉型升級、搶佔未來產業競爭制高點的現實選擇。《規劃》編製以制約當前我國兩化融合發展的關鍵問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考慮未來發展形勢,聚焦融合重點,突出體系建設,注重夯實融合發展基礎,著力培育互聯網時代製造業的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在此基礎上明確了「十三五」時期兩化融合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主要任務、重點工程以及保障措施等內容,作為未來五年兩化融合發展的行動綱領。具體來說,《規劃》編製的主要思路如下:一是堅持問題導向。「十二五」期間,我國兩化融合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仍存在整體發展水平不高、區域間發展水平不均衡、面臨綜合集成跨越困境、信息化環境下企業關鍵能力不足、第三方公共服務平臺支撐不足、核心技術薄弱、融合發展生態環境尚不健全等問題。《規劃》在梳理這些制約我國兩化融合發展的問題及其原因的基礎上,提出了下一步發展思路和工作重點。二是體現發展新理念。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深刻認識製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是兩化融合在新時期的進一步深化和提升,《規劃》在任務部署時充分考慮了製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在推動創新創業,帶動製造業技術、產品、模式、機制創新,加速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服務化發展,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三是聚焦發展重點。從全局出發,以激發製造業創新活力、發展潛力和轉型動力為主線,圍繞著力打造支撐製造業轉型的創業創新平臺,積極培育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新生態,加快構建支撐融合發展的基礎設施體系等發展重點,增強製造業轉型升級新動能,構築精細、柔性、智能、綠色的新型製造體系,不斷提升中國製造全球競爭新優勢,推動製造強國建設。四是注重夯實融合發展基礎。把握新時期兩化融合發展對基礎設施提出的新要求,《規劃》強調從基礎硬體、核心軟體、服務平臺、網路基礎、安全保障等方面構建完善支撐融合發展的基礎設施體系,尤其強調加快自動控制與感知技術基礎、核心工業軟硬體、工業雲與大數據服務、工業互聯網等四類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工業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提升支撐兩化深度融合發展的服務能力。三、發展目標《規劃》採用了定量目標和定性目標相結合的方式提出了2020年兩化融合發展目標。在總體目標方面,選取了「全國兩化融合發展指數」和「進入集成提升與創新突破階段的企業比例」兩個可以綜合反映兩化融合發展成效的定量指標,提出到2020年,全國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達到85,比2015年提高約12;進入兩化融合集成提升與創新突破階段的企業比例達30%,比2015年提高約15個百分點。值得強調的是,集成是當前我國兩化融合推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體現為橫向集成、縱向集成、端到端集成,集成提升階段是企業兩化融合發展進入中高級階段的重要標誌,企業競爭力與經濟和社會效益可實現臺階式躍升及躍升後加速上揚的走勢。基於中國兩化融合服務平臺(www.cspiii.com)70000餘家企業兩化融合評估數據,可以跟蹤監測我國「進入集成提升與創新突破階段的企業比例」,並及時掌握我國企業兩化融合發展現狀、發展重點、價值成效、特徵模式及發展趨勢。當前我國進入集成提升與創新突破階段的企業比例僅為14.6%。在總體目標基礎上,《規劃》還圍繞製造業「雙創」體系、新模式、新業態、新產品、基礎設施體系等5個方面的發展重點,分別明確了2020年的細化發展目標:基於互聯網的製造業「雙創」體系不斷完善、新型生產模式在重點行業廣泛普及、基於互聯網的服務業態成為新的增長點、智能裝備和產品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支撐融合發展的基礎設施體系基本建立。四、主要舉措《規劃》圍繞「以激發製造業創新活力、發展潛力和轉型動力」主線,聚焦「製造業雙創體系、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新生態以及新基礎」發展重點,設置了7項主要任務、6大重點工程以及5個方面的保障措施。7項主要任務:「十三五」期間,創新推動兩化深度融合以加快製造業新舊發展動能轉換,其關鍵是要激發製造業創新活力,構建有利於融合發展的基礎條件,培育融合發展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新生態,通過新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位造技術等)的在製造業各環節、各領域的全面滲透和深度應用,發展製造領域的智能裝備和產品,變革傳統生產和組織管理模式,培育互聯網時代的新型服務業態,營造跨界融合新型生態體系以加速跨行業深度融合,從而全面增強製造業轉型動力,實現換擋不失速、量增質更優。因此,《規劃》設置了7項主要任務,可簡要概括為「七個新」。一是「雙創」新體系,即構建基於互聯網的製造業「雙創」新體系,激發創業創新活力,包括推動大企業「雙創」發展,構建面向中小企業的「雙創」服務體系,發展新型研發創新服務等內容。二是新生產模式,即推廣網路化生產新模式,引領生產方式持續變革,包括大力發展智能工廠,推進網路協同製造,推廣個性化定製,發展服務型製造等內容。三是新業態,即培育平臺化服務新業態,推動產業價值鏈向高端躍升,包括培育基於互聯網的產品服務,大力發展工業電子商務等內容。四是新生態,即營造跨界融合新生態,提高行業融合創新能力,包括提升系統解決方案能力,創新跨界融合發展模式,加快智慧集羣建設等內容。五是新管理模式,即普及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創新企業組織管理模式,包括加快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普及推廣,持續開展兩化融合評估診斷和對標引導等內容。六是新產品,即發展智能裝備和產品,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包括加快發展智能新產品,做強智能製造關鍵技術裝備等內容。七是新基礎,即完善基礎設施體系,提升支撐服務能力,包括夯實自動控制與感知技術基礎,發展核心工業軟硬體,提升工業雲與大數據服務能力,推動工業互聯網建設,逐步完善工業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等內容。6大重點工程:圍繞主要任務,設置的重點工程分別為製造業「雙創」培育工程、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工程、系統解決方案能力提升工程、企業管理能力提升工程、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工程、工業信息安全保障工程。5個方面保障措施:圍繞保障措施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提出了5個方面的措施,一是健全組織實施機制,二是加大財稅金融支持,三是建立健全標準體系,四是完善人才培養體系,五是加強國際交流合作。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