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媒體報道,金馬獎影帝孫越因1日晚上9點56分因總膽管結石,及消化道惡性出血合併感染,加上年事已高,身體狀況不佳等多重因素,引發「敗血性休克合併多重器官衰竭」逝世,享年87歲。

據專家介紹,膽結石對人體存在潛在的危害,久拖不治有癌變風險,因此,一旦體檢發現膽結石,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密切關注或及時診治,以免將膽結石「拖」成膽管結石、膽源性胰腺炎及膽囊癌等。下面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膽結石。

膽結石又稱膽石症,是指膽道系統包括膽囊或膽管內發生結石的疾病。膽結石能引起膽管梗阻、膽絞痛和急性膽囊炎,嚴重的甚至發生膽囊穿孔,危及生命。近年來,膽結石發病率明顯上升,我國膽結石的發病率可達7%-10% !且出現了年輕化趨勢,這與大家的一些不良生活習慣脫不了幹係。

1、不喫早餐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重視早餐,早上起晚了,不喫,早晨起來發現肚子不餓,不喫,為了與時間賽跑趕來上班,不喫!其實人在早晨空腹時,膽囊內膽汁經過一夜大約12小時的貯存,使膽汁中的膽固醇的飽和度較高。如果是在正常喫早餐的情況下,由於膽囊收縮,使膽固醇隨著膽汁排出,同時食物刺激膽汁分泌,造成膽囊內殘存的膽汁中的膽固醇飽和度降低,而使結石不易形成。

2、喜愛甜食

抽樣調查中發現:90%以上的膽石症患者都有喫甜食的習慣。過量的糖分會增加胰島素的分泌,加速膽固醇的積累,還會自行轉化為脂肪,促使人體發胖,進而引起膽固醇分泌增加,促使膽結石的發生。

3、肥胖

肥胖者體重超過正常標準15%者,膽結石的發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20歲至30歲的肥胖女性膽結石發生率比正常體重的同齡人高6倍,60歲以上的肥胖女性40%有膽囊疾病和膽結石。其原因是肥胖者喜歡進食油膩食物,有缺乏運動,大量攝入脂肪和膽固醇,消耗又少,所以容易產生膽結石。

4、肝硬化

肝硬化病人膽結石的發生率明顯高於正常人,這與肝硬化病人身體中對雌激素滅活功能降低,身體內雌激素滅活功能降低,雌激素水平較高,以及又有慢性溶血,膽囊收縮功能低下,膽囊排空不暢,膽道靜脈曲張,血中膽紅素升高等多種因素,均會導致膽結石形成。

5、多次懷孕

女性在妊娠期間膽道功能容易出現紊亂,造成平滑肌收縮乏力,使膽囊內膽汁瀦留,加之妊娠期血中膽固醇相對增高,容易發生沉澱,形成膽結石的機會則大大增加,而多產婦女發病率則更高。

如何遠離膽結石?

1、合理三餐,合理搭配

每天一定要規律地喫三餐,多喫些新鮮水果,尤其是獼猴桃、鮮棗、草莓、枇杷、柿子等,維生素C含量較高,多喫可以起到預防膽結石的效果。

此外,蔬菜、香菇、木耳等也可以適當多喫,還有纖維成分含量高的粗糧,可以促進膽固醇的排泄。

肉類最好去皮後食用。雞肉、魚肉脂肪含量低,是肉類中比較好的選擇,豬肉最好喫瘦肉。

2、動起來

生活要有規律,注意勞逸結合,適當的運動能促進胃腸道的蠕動,減少膽管內膽汁的淤積,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

泓華醫療,讓健康更簡單!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