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屆奧運會面臨的意向最大的挑戰便是餐飲服務。奧運會面對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飲食習慣的運動員,餐飲工作的完成質量非同小可。北京冬奧組委運動會服務部部長於德斌告訴記者,“北京冬奧會期間,3個冬奧村要消耗8600噸淨食材。”

  啥叫淨食材?通俗說就是洗好、切好準備上鍋的食材。

  一方面要讓運動員吃得飽,另一方面在熱量上要根據運動項目讓運動員有不同的營養選擇,而且針對運動員餐飲,根據國際奧委會2020新規範的要求,對食品違禁成分限值提出了更嚴苛的要求。要做好這個工作,首先就是從所有食品的源頭開始。在反覆徵求國家相關部委意見的基礎上,北京冬奧組委出臺了三大類17項食品基地的篩選標準,包括肉、蛋、禽、蔬菜、水果、乾果和調味品。

  “我們制定了一個基礎菜單,8天不重樣,8天換一次菜單,西餐和中餐的搭配上,基本上是7比3的比例。兩地三賽區3個奧運村一個標準每天吃的都一樣,各種菜品的營養成分,如熱量多少,維生素、蛋白含量都會標註清楚。”於德斌介紹。“把基礎菜單上的食品原材料摘出來,預計達到8600噸。”

  還有一個故事,以前就有把“四喜丸子”翻譯成英文後,外賓理解成“四個小肉人”,望而生畏。中餐菜名翻譯成英文總是鬧笑話。現在,已經組建了專門的團隊規範菜單翻譯工作,讓外賓對菜單一目瞭然。

  與往屆冬奧會相比,中餐比例要大些。原因一是在中國本土舉辦賽會,另外冬奧會舉辦時正值春節,可以通過餐飲推廣中國的傳統文化,讓來自世界各地朋友領略原汁原味的春節文化。

  來源:京報體育

  作者:吳東

  監製:高煒

  編輯:吳東

  流程編輯:孫昱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