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願》 。(圖/翻攝自遊戲畫面)

▲《還願》遊戲引發了社會廣大的討論,在理財上也暗藏了許多玄機。(圖/翻攝自遊戲畫面、示意圖)

記者吳靜君/臺北報導

近期由臺灣赤燭公司製作的《還願》精彩的故事內容、還原臺灣許多生活樣貌,引發社會廣大的討論,大家對於還願男主角杜豐於的下場同樣不勝唏噓,專家表示,理財上杜豐於也犯了許多的錯誤,民眾在生活上也可以仔細思考,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生活困頓時 未找正確管道紓困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臺灣財富管理顧問公司董事執行長陳宥綸表示,從《還願》的遊戲裡,可以看出杜豐於的生活是困頓的,但實際上杜豐於可以尋求社會上或者政府的幫忙,來解決生活困頓的問題。

陳宥綸指出,從杜豐於的背景來看,應該是曾經有過輝煌的時間,其實只要加入工會每個月有繳交基本的保費幾千元,一旦發生事業危機時,就可以申請政府的勞保補助,假設失業給付原本是六成薪水,但是如果眷屬也確定是失業,加上子女是身心障礙的話,每個人還可以加發10%,最高可以達到投保薪資的八成,而勞保的最低薪資是2萬多元起跳,對於杜豐於困頓的生活多少有一些幫助。

即使生活困頓 不肯透過兼職來增加收入

從《還願》的遊戲來看,杜豐於雖然在編劇寫作上遇到瓶頸,但還是可以透過其他兼職的方式,來增加收入,包含現在的共享經濟、新興產業仍可以找到商機,像是可從事Uber Eats等工作,認真一點的話可以增加收入2~3萬元,對於原本工作還未有希望前,可以維持家庭的收入來源。

未量入為出 信封理財術可以幫忙

陳宥綸指出表示,杜豐於雖然生活條件出現的問題,卻還是花昂貴的錢買紅龍魚、唱片機,甚至大筆的功德金信仰宗教,更容易使家庭生活陷入困頓之中。因此他建議,如果收入不穩定的民眾,就可以依照「食、衣、住、行、育樂」5個信封袋,以每個信封袋5000元來起跳,基本生活費就是2.5萬元,再依重要性調整,例如家庭食如果是基本上要花1萬元的話,可以從衣和育樂上來調整,信封理財的好處是,當民眾看到裡面的千元大鈔愈來愈少時,就會警惕這個月花費太高,應該有所樽節,且花費千萬不要超過預定金額。

未累積緊急預備金 平時存小錢緊急時變大錢

杜豐於與妻子鞏莉芳在風光的時候,顯然並未有儲存緊急預備金的概念,遇到風險顯然也沒有反應的能力,其實累積儲存緊急預備金可以投資固定型商品例如定存、儲蓄險、失能失業險等,在購除基本生活費後就可以儲蓄為緊急預備金,當作是緊急狀況時來運用,儲存的額度要能夠支應家庭生活6個月以上。

也許很多人會認為,平日的花費都不夠,剩餘的錢來儲蓄相當困難,陳宥綸表示,每天所剩下的零錢,很多人都會任意丟在桌上,甚至是遺忘在角落,這些零錢若蒐集起來,一年也有數千元,因此陳宥綸建議民眾,如果有剩餘零錢可以存入空罐當中,只進不出長年累積下來也是相當可觀。

▲「還願」杜美心。(圖/翻攝遊戲畫面)

▲臺灣有許多像杜豐於家一樣小家庭結構,在理財上更要注重風險、穩定收入的概念。(圖/翻攝遊戲畫面、示意圖)

三口之家忽略基本保障 小額、微型保險不可少

杜豐於的家庭結構來看,與臺灣多數的家庭結構類似,多是父母養育子女的小家庭結構,而父親是主要的經濟來源,但是如果經濟來源發生狀況,例如失業、死亡、殘疾等,就可能讓這個家庭遇到更難的困境。所以,基本的保險對於小家庭來說是必要的,像是微型保險,符合一定條件且夫妻年收入不超過70萬元,就可以透過幾百元買到基本的保障50萬元;或者小額終老保險保額30萬元,保費也是隻有其他終身保險的兩成到三成,對於收入有限的民眾來說,可以先建立起基本的防護網。

錯誤的觀念 缺乏改變的決心

陳宥綸表示,杜豐於最基本的錯誤還是來自於其心性,包含過往的大男人主義、偏執的宗教觀念等纔是最終要解決的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