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不少市民外出都戴上口罩。

【星島日報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引致的肺炎疫情,當地錄得首宗死亡個案,患者為一名六十一歲男子,常年在華南海鮮市場採購貨物,他因呼吸衰竭及嚴重肺炎入院,經呼吸機、人工心肺(ECMO)協助後,情況仍然未有好轉,上周四離世,但武漢衞健委昨日才公布。昨日亦有內地科學家公開武漢病毒的基因圖譜,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稱,新病毒跟蝙蝠帶有的沙士冠狀病毒相似度達八成,認為內地嚴重個案比例達兩成不算低,本港要嚴防首宗病例傳入,防疫工作不能鬆懈。

武漢衞健委昨公布最新疫情,出現首宗死亡個案,死者為一名六十一歲男子,因呼吸衰竭、重症肺炎入院,同時患有腹部腫瘤及慢性肝病。他常年在武漢市華南海鮮市場採購貨物,入院後要用呼吸機、人工心肺等支援,但情況沒有好轉,本月九日離世。

經核酸檢測後,證實對新型冠狀病毒核酸呈陽性。他的死亡診斷為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逼綜合症(重度),膿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嚴重酸鹼代謝紊亂,肝硬化;直接死亡原因為呼吸循環衰竭。

衞健委昨表示,武漢目前有四十一宗個案初步診斷患上新型冠狀病毒,其中一人死亡、七人嚴重、兩人已出院,其他患者病情穩定。在七百三十九宗密切接觸個案,當中有四百一十九人為醫務人員,已接受醫學觀察,並未發現相關病例,自本月三日起亦未發現新感染個案,亦暫未發現明確人傳人證據。

衛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昨午表示,內地有關部門仍未公布相關新冠狀病毒的基因排序,但上海公共衞生中心及公共衞生醫學院、武漢市中心醫院、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疾控中心、中國疾控中心,以及雪梨大學等研究人員,共同發放其中一名病人的初步病毒基因圖譜。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檢閱圖譜後表示,武漢病毒類似其他冠狀病毒,更與蝙蝠的沙士類病毒有八成相似,但表面抗原的蛋白只有六成相似。他以本港的基因測試比對武漢病毒基因圖譜,認為武漢病毒最相近沙士冠狀病毒,「病情嚴重性,甚至死亡各方面可能可以借鑒沙士病毒」。

不過袁強調,只要幾個基因排序改變,都可能令病毒的毒性及傳染性大有不同,所以未能單從基因排序斷定新型冠狀病毒會否人傳人,始終要靠內地專家研究。不過他指出,本港現時採用的基因測試,可檢驗出任何冠狀病毒,亦相當有效,而現時本港呈報由武漢返港入院的病人,經測試後亦同新型冠狀病毒無關;不過若得到內地提供的基因圖譜,相信本港的測試速度可以縮短。

至於武漢病毒死亡率,袁國勇認為數據不足無法揣測,「(內地)四十一例其中一例死亡,是否正表達死亡率是百分之三呢?太少(數據)一點也不準。」不過一宗死亡個案加七宗嚴重個案,顯示嚴重比率佔兩成,呼籲社會切勿鬆懈及掉以輕心,本港有可能需要加強戒備。

武漢衞健委早前曾公布「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診斷患者五十九例」,但昨日表示「初步診斷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四十一例」。

袁國勇解釋,情況在流行病學調查十分普遍,因為疫情初期未有較好的測試,「去過華南海鮮城有發燒就當有事,但化驗後發現是陰性,不是指定病毒,個數就會減少。」在未有有效測試前,主要是透過接觸歷史決定。

袁國勇重申,暫時無法估計新病毒的爆發程度,相信內地科學生會為死者解剖,了解他除了肺炎外,還有甚麼疾病引發出來,估計短期內會有結果。他呼籲市民按照衞生防護中心的提醒,保持個人衞生,勤洗手、切勿進食野味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