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金陵十二釵惜春:繡戶侯門女,有多麼痛的經歷,一腳踏進佛門

甄士隱夏日午後做夢,見到一僧一道,這一僧一道仙風道骨,負責紅樓中人物的下凡歷劫。

隨着歷劫人落塵,一僧一道也下凡渡人脫苦海。

“趁此,你我何不也下世度脫幾個,豈不是一場功德。”

一僧一道所謂的度脫幾個,應該就是讓塵世中的人做和尚、道士,或者道姑、尼姑。

縱觀紅樓人物,入道門的有妙玉、柳湘蓮,入佛門的有賈寶玉、甄士隱和惜春。

這五個人中,除了妙玉是因出生適合當道姑,餘下甄士隱、賈寶玉、柳湘蓮、惜春均是被命運所迫遁入空門。其中,惜春是其中唯一的一個女性。

在古代,削髮當尼姑對一個女子來說是一件非常殘酷的事,其決絕程度僅次於自殺。

比如在《尷尬人難免尷尬事,鴛鴦女誓絕鴛鴦偶》一回,鴛鴦不願給賈赦作妾,賈赦威脅她無論嫁到誰家都逃不出他的手心,鴛鴦就發狠說剪了頭髮作姑子去。

剪了頭髮作姑子,這對於一個女孩子來說幾乎等於絕路,那麼出生在繡戶侯門的惜春爲何小小年紀就有了出家爲尼的想法呢?

那個在賈家不那麼出色的小姐究竟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才能做出這樣決絕的選擇?“源易緣”從一個“孤”字告訴你惜春比黛玉更艱難的處境。

衆所周知,黛玉一生可憐,根本的原因就是父母早亡,沒有親兄弟姐妹幫扶。

但如果仔細探究,那個叫惜春的小女孩比黛玉的孤獨真是有過之無不及。

黛玉雖然父母雙亡,但她還有一個把她捧在手心裏的外祖母呵護,還有一個青梅竹馬的寶玉時時爲她消解愁悶。

在物質上,因爲有賈母的呵護,她的吃穿用度基本上都是和寶玉一樣的,這樣的待遇,即使在國公府賈家子弟中也是最高的。

而反觀惜春,雖然是賈家人,但她畢竟是寧國府的女兒,母親早逝父親常年在外煉丹,實際和孤女沒有區別。

惜春是在賈母身邊長大的,雖然賈母十分疼愛,但是畢竟賈母有更親近的孫男孫女,比如寶玉和黛玉,對惜春的教養難免疏忽。在賈母的關懷上,惜春肯定是比不上黛玉的。

與黛玉相比,惜春多了一位親哥哥賈珍,但是從查抄大觀園後惜春和尤氏的對話看,惜春有哥哥還不如沒有哥哥。

“近日我每每風聞得有人被背地裏議論什麼,多少不堪的話,我若再去,連我也編上了。”

寧國府被賈珍鬧得天翻地覆,用柳湘蓮的話說,除了寧國府門口的兩個石獅子,恐怕連貓兒狗兒都不乾淨。

寧國府淫亂不堪,名聲十分差勁,惜春一個女孩家對哥哥一家的行爲十分厭惡,幾乎從不往來。

一個人的孤獨並不是最深孤獨,最孤獨的是你明明有家有親人,而那個人卻讓你倍感孤單。

惜春從小的處境就是這樣,從小就被抱到榮國府,父親不聞不問,哥哥更是不敢招惹,和她最親密的人就是賈母了,但她只是衆多孫子孫女共同的祖母,而惜春應該是和賈母關係最遠的一個。

惜春從小沒有得到親密的愛,她也不會去愛人,在她的世界裏,也許人和人本來就是冷漠的。

正如惜春判詞:“勘破三春景不長。”“將那三春看破。”

她的三個姐姐元春、迎春、探春,爲了家族利益用自己的終身幸福做賭注,到頭來只能換得家族一時之安。

而用姐妹們一生幸福換來的家族之安,她的族人卻用來奢靡揮霍,這值得嗎?

被嫂子尤氏稱爲冷口冷心的惜春,在成長的過程中早已作出了選擇,最後她連陪她一起長大的入畫也退回寧國府,終致一個人孑然一身常伴青燈古佛,尋求一個清靜罷了。

紅妝女兒本應有着五彩繽紛的夢,而惜春只選擇了一種黑白的人生,想來實在讓人唏噓不已!

就此話題,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見,歡迎留言互動。

參考資料:《紅樓夢》、 《紅樓夢脂硯齋批評本》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