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太行山深處的西柏坡曾長期被貧困“困擾”,那裏一度土地貧瘠、生產生活條件惡劣。70年過去了,昔日封閉的小山村勇於求新,轉型升級,闖出了新路子。

  距離西柏坡景區1公里,有片整齊的新民居——樑家溝新村。35歲的齊娜娜是村裏第一批經營民宿的村民。

  一到節假日,齊娜娜都要接待幾十位來西柏坡參觀的遊客。走在樑家溝,“新”是最強烈的感受。

  現在的樑家溝,是完全重建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因爲修建水庫需要,它搬遷到這裏,人均只剩三分旱地,溫飽都難解決,更別說村容村貌了。

  後來,村子隔壁建起了西柏坡景區,但樑家溝因爲村裏環境差,遊客都繞着走。窮則思變,2009年,樑家溝村決定“拆舊村、建新居”,請專業機構規劃,修建新村。

  黨的十八大後,樑家溝村的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都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支持。到2014年,一個全新的樑家溝出現在柏坡嶺下,吸引着遊客的目光。

  村黨支部借力上坡,引導村民辦民宿。然而,真把遊客接進了家,他們才發現,住宿條件、餐飲水平上不來,遊客留不下。

  2016年,樑家溝黨支部推動升級旅遊服務,他們設立了一家農宅旅遊專業合作社,在平山縣都是頭一個。

  樑家溝先後30多次組織村民外出考察精品民宿,學習人家的服務,齊娜娜等三家示範戶帶頭改造自家民宿標準,每家還得到了村裏3萬元的獎勵。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激活了農村的創新活力。2018年,樑家溝用拆舊村騰出的土地入股,引入一家公司建設西柏坡紅旅小鎮,每年村裏有保底收入200萬元,給村民分紅。如今,全村70%左右的人做旅遊服務,齊娜娜的丈夫就在景區裏開觀光車。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與樑家溝緊鄰的北莊村,今年也打算依託紅色歷史,打造旅遊產業。

  從西柏坡到樑家溝再到北莊,一批小山村依託紅色旅遊、鄉村特色,相繼脫貧。去年平山縣旅遊收入129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82元,全縣甩掉戴了32年的貧困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