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華夏有5000多年的歷史,湧現很多的朝代,例如我們所知道的唐宋元明清朝代,但是我們也知道近現代有一個非常特殊的時間段,也就是從1912年到1949年期間這長達38年的時間,我國經歷了一個特殊的時期,我們把這個時期叫做民國時期。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考慮過這一個問題,就是民國時期爲什麼不能稱作爲一個歷史朝代而存在,而是叫做民國時代呢?

  在評價民國到底是不是一個“朝代”之前,我們先要明白“朝代”究竟指的是什麼?所謂朝代,在官方定義爲:建立國號的帝王世代相傳的整個統治時代。而民國肯定不符合這個要求。民國的歷史上,經歷了孫中山——袁世凱——北洋軍閥——蔣介石這四個大體時期。

  北洋國旗

  這四個階段,民國統治者的政治思想,統治當時都截然不同。不僅這四個階段的統治者們在血緣上不連貫,在思想上也是不連貫的。而且這四個時期,歷任的民國元首們經常彼此敵對,互相鬥爭,這就更加不能算作一個政權了。從史學的角度講,民國只能算是一個時期,比太平天國略強,遠比漢唐明清弱,大概屬於南北朝或者五代這種性質。

  國民黨北伐結束後,全國實現了名義上的統一。但蔣介石的命令也僅僅在東南地區是真正有效的。山西閻錫山,西北馮玉祥,雲南龍雲,四川劉湘,青海馬步芳,新疆盛世才,廣西李宗仁、白崇禧等,多是陽奉陰違,跟唐朝的藩鎮一樣。而西藏、蒙古等地的統治,也基本跟國民政府沒有什麼關係了。

  因爲從民國開始,中國才結束帝制,結束“家天下”,纔有民主、共和,纔有現代主權國家的概念,這是影響中華民族命運的重大變革,與以往的朝代更迭不同,因此不應該把民國稱爲朝代,而稱作時期、時代,以示區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