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人 韓慶祥教授

以普惠價值支撐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李海青

  與西方國家推行自己特殊制度模式的「普世價值」不同,中國「一帶一路」建設所體現的是一種普惠價值。互利共贏的普惠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本質,以普惠為價值追求的「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大的世界歷史意義,有利於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以普惠為價值追求的「一帶一路」建設,首次表明世界大國可以通過共商共建、共贏共享的和平發展方式實現內部經濟能量的外向釋放。深入總結近現代以來世界大國現代化的歷史進程可以看到,在其市場化、工業化達到一定程度以後,都需要通過經濟的對外拓展特別是生產要素流動性的增強來解決國內市場化、工業化積累的問題與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在當今時代,中國要解決工業化、市場化達到一定程度後國內經濟問題不斷積累從而必須向外尋求突破的難題,就必須另闢蹊徑。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一帶一路」合作共贏倡議應運而生。這一倡議首次實現了世界大國以普惠價值與合作共贏、和平發展方式來解決國內問題與滿足國際需求的有機統一,在利他中實現中國發展,在互惠中達成互信。

  「一帶一路」建設所體現的普惠價值有利於在價值觀領域傳導、宣示中國理念,切實增強中國的文化軟實力,提升中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既要注重硬實力的建設,也要高度重視文化軟實力提升。「一帶一路」建設中所體現的普惠價值正在發生廣泛積極的影響,它體現了一種交互主體性的思維方式,它把每一個國家都視為人類共同體中的一個平等主體、平等成員,共同協商、平等參與、休戚與共、共贏共享。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普惠價值也必將為世人更好地認可與接受,中國的文化軟實力與國際話語權也必將由之獲得實質性提升。

  以普惠為價值追求的「一帶一路」建設使中國在世界歷史上首次開始積極主動參與全球化的歷史進程,這可能成為全球化歷史上的界標,其深遠意義有待深化研究。1978年以來,中國把對外開放確定為基本國策,並開始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歷史進程,特別是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更是與世界經濟深度融合。但較長時期以來,中國主要致力於國內建設、改革和發展。以普惠為價值追求的「一帶一路」建設則意味著一個巨大轉折,這是社會主義國家第一次積極主動參與並推進全球化的頂層設計。這一轉折意味著近現代以來特別是二戰以來形成的西方資本主義主導的世界體系開始進入深刻調整時期,社會主義中國對於世界歷史和世界體系的主動參與和塑造作用開始顯現。

  點評:提出普惠價值概念很有意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觀基礎是普惠價值,其本質應從普惠價值和「普世價值」的區別中來理解。二者的區別在於:價值觀不同,立論基礎不同,哲學思維不同,實現方式不同,實踐效果不同。普惠價值是共同價值的實質與核心。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

王虎學

  自從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明確提出「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又在多個外交場合反覆強調並闡發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人類命運共同體表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人有能力思考全人類的前途命運問題,可以用中國理念和中國方案給世界以積極的現實的建設性的影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鮮明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底蘊。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哲學基礎:「社會化的人類」。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明確提出:「人是類存在物」。在著名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就對費爾巴哈進行了集中的批判,通過對費爾巴哈的「類」概念的真正揚棄進而彰顯的正是人之為人應有的類存在、類意識、類思維、類價值。正是馬克思對人的社會存在這一包含了「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的現實的「類本質」的真正自覺,既超越了費爾巴哈的抽象的「類」,也打破了抽象化的原子化的個人,把「類」發展成為社會化了的人類,它表明人與人、人與社會、個性與社會性、個體化與社會化高度統一、一體化的人是應然的理想的社會存在狀態。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基礎:「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在馬克思的經典文本中,「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這一經典論斷,既是對人類歷史日益從民族的區域的歷史向全球的、世界的歷史轉變的大趨勢的大判斷,同時也構成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基礎,可以說,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是在「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時代背景和歷史場域中應運而生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全球化背景下、「地球村」時代的人類何以生存和發展提供了一種更趨合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案。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基礎:「真正的共同體」。人是類存在物,共同體是人類得以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方式。在馬克思看來,共同體在資本主義社會表現為利益共同體、貨幣共同體、資本共同體等,可稱之為「虛幻的共同體」。置身於「虛幻的共同體」,最終必然導致人的異化。馬克思明確提出要構建作為人的活動、人的本質的「真正的共同體」,這正是對未來理想社會的一種理論憧憬。這種「真正的共同體」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共產主義社會」,即「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的「自由人聯合體」。從一定意義上講,致力於世界各國雙贏、多贏、共贏的目標,積極倡導聯合、合作、共享價值觀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正是馬克思一生追求的「真正的共同體」所蘊含的價值在當代世界的表現和實踐。

  點評:從哲學基礎、歷史基礎和價值基礎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深化了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解。這裡講的哲學基礎實際上是人學基礎,其中所講的「類」有兩種理解,一是費爾巴哈的理解,即抽象的類;另一個是馬克思的理解,就是多樣性、社會化基礎上的人類的共同性。

「共享」理念與現代性概念的重建

王縱橫

  「一帶一路」是一項世紀工程,是中國主動性地構建全新全球國際治理體系的第一步。無論是親、誠、惠、容的新外交理念,還是全面、共同、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都滲透出一種凝聚著濃厚中國韻味的觀念體系。這種強調以和為貴、休戚與共理念的未來圖景,描述著一種多個命運主體相互糾纏的綜合形態,我們把它稱為「命運共同體」。

  「命運共同體」尋回了共產主義最高理想的世界性維度。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倡議:「全世界無產者們,聯合起來!」在共產主義的原初發展圖景中,其本身就具有世界性維度。今天,「一帶一路」建設的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的構建,更加力證了馬克思主義在當今時代的無盡生命力。「共享」是命運共同體的核心。這裡不僅指資源共享、文化共享、成果共享,還包括機遇共享、願景共享、價值共享。在經濟上它表現為收益的共贏,在文化上表現為交流與共融,在政治上表現為戰略上的共商,在社會上表現為發展的共建等等。「共享」是將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統一起來的最高理念。

  「共享」理念從全人類的高度上建構了一個終極價值,亦即最高目的。「全球化」雖是一個常見的概念,但嚴格來說它是對一種現象的描述。在任何領域,只要是主體之間的聯繫超越了單個政治國家的範疇,並逐漸發展到多個國家彼此互動的程度,都可以被稱為全球化。中國強調「共享」,才真正具有全球性的價值。從這個角度看,西方所謂的「全球化」顯然不是一種價值建構,而是更傾向於把它作為一種利益手段。一般研究認為,「現代性」的內核是「理性與秩序」,與「現代性」相應的文化形態孕育了資本主義,孕育了全球化,它是導致全球化的價值遺失的重要根源。

  只有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體系中,「全球化」才具有真正的意義。回顧歷史,中國在一段時期、一定意義上缺席了對「現代」與「現代性」概念的建構。即便到了20世紀,中國從馬克思主義的先進理論中汲取了現代社會的思想資源,但馬克思主義也是以批判西方世界的價值前提為基礎的。今天的中國道路證明了,所謂「現代」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西方模式並非絕對標準。中國把「現代」變成了一個開放的概念,中國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現代性」。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概念的提出,表明中國致力於用「共享」的價值理念建構一個「全新的全球化」圖景。

  點評:西方所謂的現代性之哲學基礎是「主客二分」,當今中國完全有資格來重建有利於當今世界健康發展所需要的現代性,其哲學基礎就是「共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總的來講就是要共商、共建、共享。

西方經濟困境與中國應對方案

張慧君

  「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是中國針對國際國內發展環境發生複雜深刻變化而提出的積極應對戰略和策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既是中國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實現自身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也符合加強區域和世界各國互利合作的時代要求,同時有助於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演進。

  西方經濟困境與全球經濟運行中的潛在風險。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西方國家普遍陷入系統性經濟困境,這些困境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經濟的金融化,產業的空心化,社會結構兩極化,資本運動成本的外部化,經濟風險的全球化。後危機時代全球經濟運行中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加大,而當前由西方主導的全球治理體系缺乏代表性和包容性,新興經濟體缺乏制度性話語權,導致這一體系無法有效處理自由貿易、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氣候變化等重大國際問題。

  「一帶一路」合作倡議與應對挑戰的中國方案。從中國自身發展來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有助於中國實現從外貿大國向外貿強國轉變;有助於完善中國在全球的投資布局;有助於保障國家的能源安全和能源通道安全;有助於統籌國內國外兩個大局,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有助於加快中國在營商環境、外商投資管理模式、政府管理體制等領域的改革,增強對外開放制度環境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一帶一路」建設為促進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變革創造了有利條件。「一帶一路」建設可以利用中國資本的力量,撬動和引導全球資本,使其更多投入支持發展中經濟體的實體經濟發展,為促進沿線國家經濟的長期繁榮奠定堅實基礎;有助於為全球經濟增長培育新動力;有助於縮小西方主導的全球化產生的貧富差距擴大和生態環境危機,促進區域及全球經濟更加平衡和可持續發展;有助於改善全球治理體系,形成更加公平、公正、開放、包容的全球政治經濟秩序。

  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好中國優勢。在建設「一帶一路」過程中,要注重凝聚中國智慧、總結中國經驗、發揮好中國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綜合優勢。一是中國倡導的價值理念能夠凝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共識,降低各國間合作的交易成本。二是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為支撐「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強大的物質基礎。三是中國的制度優勢有助於形成建設「一帶一路」的合力。四是中國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和智慧為建設「一帶一路」提供了重要借鑒。

  點評:當今世界困境集中體現為發展赤字、和平赤字、治理赤字。資本主導的邏輯是造成西方困境的制度性根源。為破解當今世界困局,中國積极參与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邏輯是:主張世界(文明)多樣,強調平等包容,注重文明互鑒,實現共享普惠。

「一帶一路」與全球經濟治理創新

陳建奇

  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學理創新,更需要治理機制的依託。「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既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平台,也是推動中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機制。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治理體系面臨三重挑戰。第一,政治變數對全球開放合作產生了較大影響,對全球經濟治理產生了三重衝擊:滋生貿易保護主義;催生對區域或者全球體系的重構訴求,促使區域或者國際經濟秩序受到衝擊,影響全球經貿持續增長的制度基礎;對全球價值鏈構成衝擊,促使勞動生產率增速放緩乃至停滯,影響深化開放合作的國際經濟秩序目標的實現。第二,國際貨幣體系不穩定性構成國際經濟秩序重大挑戰。第三,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碎片化」風險在加大。世界格局變化內在推動國際經濟秩序調整訴求,但如何調整的問題沒有形成共識,世界主要經濟體各自加速推進區域治理體系構建,金融危機以來新成立的自貿協定達到了300多個,這些治理體系相互交叉,加大全球經濟治理「碎片化」風險。

  「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推動全球經濟治理創新的三個維度。一是「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有助於推動全球經濟治理理念創新,緩解政治變數對全球治理的衝擊。「一帶一路」合作倡議不會因為意識形態、經濟制度、政治體制等差異而限制相關國家參與,它已成為當前最為開放的治理平台之一,而且努力保障各方在發展中的訴求,攜手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踐行了「合作共贏」的治理理念,有助於緩解當前治理體系下全球不平衡所滋生的政治變數等問題。二是「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有助於人民幣國際化,推動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促進國際金融貨幣體系穩定。自從「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提出以來,人民幣國際化在不斷推進,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2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本幣互換協議。在今年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人民幣也成為金融合作的重要內容。伴隨人民幣逐步國際化,未來有望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更加多元化,國際金融貨幣體系的穩定性將有望逐步增強。三是「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有助於緩解全球經濟治理「碎片化」的問題。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演講指出,「一帶一路」建設不是另起爐灶、推倒重來,而是實現戰略對接、優勢互補。「一帶一路」合作倡議與其他國家或者地區戰略對接,促進各自戰略的互聯互通,有效避免「碎片化」帶來的風險。

  點評:「一帶一路」建設對中國來說,就是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對整個世界,則意味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特別關注和思考「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風險問題。

「一帶一路」增強中國理念領導力

趙柯

  理念領導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關鍵組成部分。「一帶一路」建設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探索和實踐,同時也蘊含了體現時代精神的發展理念,引領著新時期國際合作的新方向,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理念領導力。

  以理念領導力影響國際體系改革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和完善現行國際體系,不意味著另起爐灶,而是要推動它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要推動改革全球治理體制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解決好發展赤字、和平赤字、治理赤字。「一帶一路」合作倡議順應了時代要求和各國加快發展的願望,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包容性發展平台,具有深厚歷史淵源和人文基礎,能夠把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的利益結合起來。讓所有參與國家得益於我國發展,堅持各國共享機遇、共迎挑戰、共創繁榮。

  以理念領導力凝聚國際共識。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就是無論各國大小、強弱、貧富,他們都是國際社會平等的一員,都有平等參與多邊合作的機會,都可以建言獻策參與到「一帶一路」的建設中來。各方應充分尊重他國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通過溝通與協商,努力達成合作的最大公約數,實現發展戰略對接。各國發揮各自優勢,促使資源在最大範圍內實現優化配置。「一帶一路」建設強調在國際合作框架內,各方攜手應對全球化帶來的新挑戰,開創新機遇,謀求新動力,拓展新空間。這些新理念正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內涵,對於凝聚國際共識極富感召力。

  以理念領導力推動時代發展。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元化是當今世界的主要特徵,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問題仍然存在,經濟增長需要新動力,發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歷史經驗一再證明,當世界經濟長期處在增長乏力的困境時,貿易保護主義變得越來越有市場,嚴重者甚至會導致全球性政治經濟領域方面發生危機。在這種形勢下,更加迫切需要反映時代精神的先進理念。無論是從歷史經驗還是從現實利益來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精準地把握住了時代脈搏,這就是「中國智慧」為推動時代發展貢獻的理念領導力。

  點評:伴隨著中國的「跟跑、並跑和領跑」,新時期以來,我國的理論研究也經歷了「理論辯護」「理論闡釋」和「理論引領」的演進。當今中國正以合作共贏、和平發展的理念引導整個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向。合作共贏理念是這樣形成的:第一個環節是世界多樣;第二個環節是平等包容;第三個環節是文明互鑒;最後一個環節是共享普惠。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