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說起“怎麼打包”,多半關注的是揹包內部空間如何分配 ,但揹包還有外掛系統,正確使用會給你更多方便。

  揹包是山友們的核心裝備,每一次遠行,它都要容納你的“衣食住行”一切裝備,怎麼打包是個大問題。

  很多新人對登山揹包最常見的誤解是將其等同於普通旅行包,打包時“往裏裝”就對了——結果要麼不夠裝,要麼使用時不方便。

  一些山友則意識到了打包的祕訣不僅在“裝”,還在“掛”,在揹包外掛點上亂刮一通,導致揹包搖搖晃晃,費力且不安全。

  雜亂的揹包外掛方式不僅背起來更累,還影響安全

  的確,針對戶外需求的突發性和一些裝備的特殊性,揹包廠商會設計實用的外掛系統,提高揹包擴展性的同時,還方便你隨時取用裝備,讓戶外效率提升。

  這些不起眼的設計,遍佈頭包、肩帶、包體周身、腰帶,首先我們先從頭包上的外掛點說起。

  一、頭包:掛環

  走線時,正在徒步的你需要用太陽能板充電,怎樣才能兼顧呢?徒步時,遇到水源想隨時取下杯子打水,那杯子該放哪裏呢?這些問題用頭包掛環就可以輕鬆解決了。

  頭包正面和背面的小掛環。

  掛太陽能板、杯子等——不少戶外揹包的頭包頂部都有四個不起眼的小掛環,用快掛把太陽能板固定在這四個小掛環上,然後背起揹包,山友們就可以邊走邊充電了。

  這樣掛太陽能板牢固,太陽直射面較大,還可以儘量避免遮擋包身,影響拿東西。

  另外,這幾個掛點用來掛杯子也是不錯的選擇。

  掛包身,不方便——如果忽略這四個小掛環,你只能把太陽能板或杯子掛在包身,在卸包時它很有可能隨之撞地,或被壓壞或被弄髒。

  頭包部分的外掛點只有一類,但是窄細的肩帶則有兩種。

  二、肩帶:水袋管掛環

  山友們登山時,水袋一般都放進揹包,長長的水袋管則從揹包延伸出來垂掛胸前,方便及時飲水,但水袋管晃來晃去甚是礙事,這時就要利用上肩帶上的水袋管掛環了。

  控制水袋管——如果你仔細觀察揹包肩帶上方,會發現一個以織帶、塑料卡扣或者塑料圈的形式存在的一個小裝置,這裏就是水袋管掛環。

  把水袋管用掛環固定住,它就不會晃來晃去了,喝水非常方便。

  除了水袋管掛環,有些揹包肩帶上還有一個很實用的外掛點。

  三、肩帶:墨鏡掛載系統

  登山時,太陽正晃眼、有雪坡等狀況下,你都需要戴上墨鏡,而進入森林、想洗把臉時,你又需要取下墨鏡,隨戴隨取,拿在手裏不方便,稍不注意就丟了——不妨試試用墨鏡掛載系統。

  隨時掛墨鏡——一些揹包肩帶會設置由掛環和彈力繩圈組成的墨鏡掛載系統,山友們取下墨鏡後隨手把它掛在掛環裏,再用彈力繩圈將其捆紮固定。

  肩帶這兩個掛點很方便吧?包體的掛點就更多了,先看側面。

  四、包體側面:減震掛環、壓縮帶

  登山杖、三腳架、帳篷杆等“硬”裝備,山友們不可能將其裝進揹包,不用時該怎麼辦?其實,揹包上的減震掛環、壓縮帶可以將它們牢固掛在揹包外。

  把登山杖、三腳架等捆紮在揹包上——在你的揹包兩側,一般會有由彈力繩環、扣件組成的登山杖減震掛環,山友們把登山杖、三腳架、杖杆等收短、貼緊揹包側面,隨後用繩環纏繞、拉緊扣件,先固定好。

  配合揹包側面壓縮帶或者彈力網布口袋,它們會更穩固;捆紮登山杖時杖尖戴上保護套,避免戳傷他人。

  側面壓縮帶固定揹包——對於大揹包而言,側面壓縮帶可能還有一個用處:把兩個側面壓縮帶在揹包正面扣在一起並收緊,可以壓縮包體,避免揹包重心過於靠後。

  除了登山杖,冰鎬也是可以固定在揹包側面的。

  五、包體側面:冰鎬固定系統

  冰鎬只有在雪坡、冰壁等路況下才能用到,並且因爲尖利細長,不能收進揹包。那在打包託運、徒步路段,山友們又該如何安置冰鎬呢?你揹包上的冰鎬固定系統已經給出了方案。

  固定冰鎬——對於一般的徒步揹包,冰鎬的固定方法可參考登山杖,不過除了藉助登山杖減震掛環、側面壓縮袋,揹包底部一般還有一個掛環用以固定冰鎬的鎬尖。

  對於技術攀登揹包,則會有更專業方便的冰鎬固定系統,將冰鎬的握把和鎬尖牢牢控制。

  除了登山杖、冰鎬,揹包側面還有一個很實用的外掛設計:收納口袋。

  六、包體側面:彈力網布收納口袋

  登山時,需要隨手取用的東西太多了:小零食、能量膠、水杯、垃圾袋等,這些東西需要放置在伸手可及、方便拿取的地方,包體側面的彈力網布收納口袋就幫了大忙。

  方便隨手拿——在你的登山揹包一側或兩側靠近底部,一般都會有一個彈力網布收納口袋,可能是開放式的,也可能用抽繩或拉鍊封口,登山揹包行走時,這裏最方便拿放零碎東西。

  很多人的揹包口袋側面還有一個小開口,這個大小很方便你拿取能量膠等小東西,你也可以把側面壓縮帶從這個小開口穿過並扣緊,以更好地壓縮包體。

  從側門口袋的小開口可以輕鬆拿出防曬霜、能量膠等,圖源:Ospery

  另外,大揹包的側袋空間更大,可以放的東西更多,比如書籍、薄外套等。

  比如配合側面壓縮袋帶,還可以放杖杆、登山杖等“大件”。

  側袋也可以用來放帳篷杆,圖源:Ospery

  大揹包的側面,還會有一個別有洞天的設計:水壺倉。

  七、包體側面:水壺倉

  登山時隨時補水是山友們的硬性需求,這就要求水壺可以隨拿隨放。而揹着大揹包從側袋裏拿水壺很不方便,一些大揹包水壺倉的設計便應需而生。

  隨時拿放水壺——很多揹包的水壺倉在揹包右側靠近底部位置,一些品牌揹包的水壺倉是可摺疊、隱藏的,倉口還有彈力繩圈。徒步時放入水壺,再把彈力繩圈纏繞在壺口,就很牢固了。

  揹包側面的外掛設計精巧連連,面積最大的正面豈能缺失?

  八、包體正面:收納口袋

  登山時要隨時穿脫衣服、調節體溫;夏季更要備好雨衣以應對驟雨;攀登雪山還需要隨時取用冰爪……這些東西都需要快速、隨時取用,放進揹包內部太麻煩,揹包正面的收納口袋則可以幫大忙。

  隨時取用衣物/冰爪——山友們的揹包正面一般都會有一個收納口袋,或者是如鞋帶般來回交叉的彈力繩覆在包體正面,構建出一個不小的空間,登山時備用的衣物、雨衣等都可以放在這裏,方便拿取。

  大揹包的收納口袋容量更大,大件的營地鞋、護膝等都可以收在這裏。

  而一些技術攀登揹包,會把這個彈力收納口袋做成冰爪大小,作爲冰爪倉使用。

  揹包側面、正面的外掛點都已介紹完畢,最後還有揹包底部。

  九、包體底部:底部捆紮帶

  銀搓、蛋槽等睡墊是山友們“佔地面積”較大、不怕暴露在外的裝備之一,除非你的揹包夠大,否則都需要把它束在揹包外面。除了揹包側面的收緊帶,底部的捆紮帶也是安置睡墊的好地方。

  捆紮睡墊——在揹包底部的睡袋倉,都有兩個由外掛帶和扣件組成的捆紮帶。打包基本完畢後,把睡墊摺疊好,用兩條捆紮帶捆紮在揹包底部,非常結實。

  最後,我們來看看腰帶的掛點吧。

  十、腰帶:工作環

  攀登技術型雪山時,有時需要隨時取用快掛、上升器、下降器等技術裝備,除了掛在安全帶上,你還可以掛在技術型揹包上的工作環上。

  隨時取用技術裝備——一些技術型揹包的腰帶上,除了腰包還設計有工作環,山友們可以把技術裝備掛在這裏,遇到需要用到它們的技術路段,隨時取用即可。

  揹包,不僅僅是裝東西

  上個世紀以來,揹包設計發生了天翻地覆的革命,再也不只是“裝東西”這麼簡單。每一處外掛細節,都蘊藏着山友們的寶貴經驗,賦予了揹包更多功能,拓展着揹包的外延。

  這些小設計都有大用處,正確運用,你的揹包在戶外簡直“無所不能”,但用錯了,不僅浪費創意,還有可能揹包搖晃、人受累受傷。

  分享你的經驗

  關於揹包的外掛,你還有什麼見解?歡迎下方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