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恐怖電影讓我們焦慮,爲什麼我們甚至會喜歡看呢?

自從電影出現以來,恐怖片一直是電影的熱門主題,其中許多最早可追溯到19世紀90年代後期。恐怖電影是“一種氣氛陰森、題材恐怖、通常包含一些暴力事件並立意使觀衆毛骨悚然的影片。西方文化中,恐怖電影包含許多次類型主題,例如殺人、吸血鬼、喪屍、惡魔、外星人、邪惡的孩童、狼人、食人動物、鬼屋、騷靈現象、幽靈船和死亡等主題。例如像“異形”,“驚魂記”和“猛鬼街”這樣的電影引起焦慮,恐懼和一般的不安感,觀衆樂於爲這種體驗付出代價。

當你停下來思考它時,這有點奇怪,因爲我們在生活中做出這樣的努力以避免變得不安,更不用說害怕或焦慮。那麼爲什麼我們這些人爲了讓自己害怕而花錢看恐怖電影呢?

可能是因爲這是一種最安全的體驗恐懼的方式。

焦慮中的恐懼

由安德魯佈雷西亞大學的一個論文項目,試圖弄清楚爲什麼表現出某些特質情緒的人,包括焦慮和同理心,都喜歡恐怖電影。特質情緒通常指的是感覺的一致感覺,無論背景如何。這些與情緒不同,後者通常與特定事件相關聯,然後在事件完成後逐漸消失。這一類型的電影透過影像或故事使觀衆感受到恐怖的刺激。最早的恐怖電影深受文學與戲劇的影響。隨着時代與地域的不同,恐怖電影呈現出來的面貌也有差異。

Miller-Shreve的項目有43名心理學本科生完成了關於他們的電影偏好的問卷調查,排列了七種不同的類型,以確定他們喜歡或不喜歡恐怖電影。那些把它放在前三名的人被認爲對恐慌有“高”偏好,而那些在最後三名中恐懼的人則被歸類爲“低”偏好。學生還完成了多個人格清單,以確定他們的特質焦慮,同理心,情緒調節和尋求感覺的行爲。

小樣本研究發現,狀態焦慮程度高的人,無論情況如何,他們普遍感到某種程度的焦慮,往往比那些狀態焦慮程度低的人更經常地觀看恐怖片。這令研究人員感到驚訝,該項目的假設是它會被逆轉:狀態焦慮程度較低的人更有可能尋找恐怖片。

Miller-Shreve認爲,這些具有較高狀態焦慮水平的人可能會將恐怖電影視爲一種釋放閥門,這種方式可以在電影本身積極鼓勵這種情緒的情況下表達他們的焦慮。畢竟,恐怖電影的設計部分是爲了嚇唬人。鑑於一些(當然不是全部)恐怖電影也以一種積極的解決方式結束,最後的緩解也可能在這些焦慮的人喜歡看恐怖電影的原因中發揮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