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姚波

  3月9日MSCI曾發佈通知表示,於6月1日起MSCI旗下的MSCI全中國指數系列(MSCI All China Indexes)將轉換爲MSCI中國全指數系列(MSCI China All Indexes),轉換後前者不再生效。

  4月12日的通知稱,經過與參與各方徵詢意見,MSCI決定推遲這一轉換至11月26日,以便給予各方充分的實施時間。MSCI方面表示,此次推遲轉換,不影響MSCI提升A股納入因子的實施節奏。

  這一指數轉換的推遲也讓一些媒體鬧了烏龍,甚至表示MSCI暫時止步納A:

  實際上,MSCI亞太區研究主管,董事總經理謝徵儐隨後表示,這是一個MSCI指數產品調整的公告。因爲兩個產品在投資定位上有些重疊性,MSCI決定停止舊的MSCI All China指數產品。而MSCI China All Shares指數是個更精確及有代表性的全中國指數。

  他進一步解釋道,延遲推行的原因是讓目前還在使用MSCI All China指數的一些投資者有足夠的時間轉換到MSCI China All Shares指數。這一轉換對追蹤MSCI指數的資金流入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據瞭解,MSCI使用完全透明和創新的指數方法,強調通過使用嚴格的規模和流動性等篩選方法來增強可投資性和可複製性。這些指數旨在以不同的股票類別的形式反映中國境內外公司的一系列機會集的表現。因而,每一次指數調整都反映了MSCI認爲其市場投資環境的改變,或編制方法的進步。

  從推遲一起指數的轉換中,可以發現MSCI指數,尤其是在中國投資方面的指數相當複雜,

  目前MSCI所包含的旗艦中國指數有:

  MSCI中國指數( MSCI China Index)

  基於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包含的中國股票構建,爲投資中國股票提供了一類標準化的定義。該指數旨在代表中國股票的H股,B股,紅籌,P籌碼和外國上市(如ADR)的大中型板塊的表現。中國A股現在已有部分納入該指數。

  MSCI中國A股指數 (MSCI China A Index)

  MSCI中國A股指數涵蓋了在上海和深圳交易所上市的大中型股票。該指數僅涵蓋可通過“互聯互通”來投資,該指數是爲國際投資者設計的,並根據離岸人民幣匯率(CNH)使用中國A股市場價格來計算。

  MSCI全中國指數 (MSCI All China Indexe)

  MSCI全中國指數涵蓋中國A股,B股,H股,紅籌股,P股和國外上市(例如ADR)的大中型股票代表。該指數旨在反映在香港,上海,深圳和中國境外上市的中國股票類別的機會。它基於MSCI中國股票市場全類別的概念,包括了中國A股。

  MSCI中國全指數 (MSCI China All Shares Index)

  該指數涵蓋中國A股,B股,H股,紅籌股,P股和國外上市(如ADR)的大中型股票代表。 該指數旨在反映在香港,上海,深圳和中國境外上市的中國股票類別的機會。 它基於MSCI中國股票市場的概念,包括中國A股。這一指數是MSCI全中國指數的更新版本,在編制方法、A股納入等方法上都有進步。

  出現這麼多的中國相關指數是有歷史原因的:

  首先,對海外投資者而言,中國A股的大型投資渠道是近幾年才逐步開放,尤其是自滬股通開放以來,海外指數公司才加大A股投資權重。而此前如果想要投資中國市場,海外資金主要就是使用的MSCI中國指數,投資的主要是H股,B股,紅籌,P籌碼和外國上市(如ADR),只是去年納入MSCI納入A股後,纔開始包括部分A股。

  其次,當時對應的包括A股市場的是叫做MSCI全中國指數 (MSCI All China Indexe),這個指數還是在主要是沒有納入A股時編制的,編制方法也是綜合指數,只適合少數海外投資者如有QFII額度的機構投資者等。

  隨着“互聯互通”的快速發展,及A股納入MSCI指數體系;需要有新的指數能與時俱進,從MSCI全中國指數到中國全指數,這兩類指數究竟有何區別呢?

  從構成方法來看,舊的指數是一個綜合指數,集成了數個指數編制方法,而新的指數則採用了統一的指數編制方法,這可以更有效的全面的納入相關指數;

  其次,在海外市場中國股票的納入上,舊有的編制方法也是集合了兩類編制方法,而新有的指數則是採用了統一的方法;

  最後,在A股的納入上,舊有指數是使用國內投資納入因子;而新指數則是使用了境外納入因子。

  整體來看,新舊指數轉換的目的是爲了讓指數與時俱進,更好適應目前的投資環境;推遲主要是爲了讓部分大型機構投資者有更加充裕的時間進行調整持倉,提早做出安排,而非放緩納入A股進程,並不會影響5月份即將迎來MSCI第二次擴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