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姨多鶴》被譽為最好看的嚴歌苓小說,1個男人、2個女人、3個孩子,一生都是身不由己的,命運「連環套」,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1、兩個女人,都想對抗命運

如果朱小環的丈夫不是二孩這樣的男人,如果她不是遇到多鶴這樣的女人,不管怎麼掙扎,她的一生都會很「杯具」。

身懷六甲時,被日本兵追得跳了崖,從而失去了生育能力。「一個沒有孩子的女人,就是房頂上的草,扎不了根。」這在那時的社會是個嚴肅而真實的現象。

張家家境殷實、公婆善良樸實、丈夫勤勞體貼,這本是像朱小環這樣的女子理想中的幸福家庭,可是沒有孩子卻是這美滿中的不足,並且是至關重要的缺陷。

於是,權衡了利弊之後,再不情願也只能同意丈夫和多鶴的事情。

多鶴是在日本戰敗後,逃難的過程中,被土匪掠來放在麻袋裡,在市集上一毛錢一斤的當貨物賣的。

被張家買來延續香火,張儉、多鶴、朱小環三個人開始了一生的不可逃避、錯雜、殘忍又溫暖的感情糾葛。

兩個女人都想過要對抗命運,可是都無果而終。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每個人都有他可憐至極的地方,誰又比誰更苦?誰又該讓著誰?

2、沒有親人,就給自己生很多親人

多鶴所有的親人都死了,她就要給自己生很多親人,春美、張鋼、張鐵就是她送給自己的3個親人。

「母子連心、血緣天性」,孩子對於母親來說,絕不僅是血緣相同那麼簡單,而多鶴對於自己親生的3個孩子,卻不能告訴他們自己的身份,他們不喊多鶴「媽媽」,他們叫她「小姨」。

如果心裡的痛苦可以分為10級,那麼這種痛苦大概是最高的一級,是根植於心頭永遠拔不下的刺。

刀子嘴豆腐心的朱小環,她的「驢脾氣」很容易讓人忽略了她的善良。當她給多鶴泡豬油糖水的時候,嘴上說是為了孩子奶水足,但流露出的是真的心疼。

她待孩子如親生,後來也是她最懂多鶴、護著多鶴。

正是有了她的扶持,多鶴的苦才沒有再多加一分,其實她也是多鶴的親人,因為孩子們喊的「媽媽」是她。

3、隱忍的苦戀

二孩一開始對這個買進家門的女子更多的是一絲報復心理,戰亂這些年的痛苦都是多鶴的同胞們帶來的。

他是一直變化著的,但他一直是個好人。最初的他看待事情單一又固執,脫離開父母、經濟獨立後慢慢注意起了多鶴。

多鶴與他的愛情來的很晚,也必須隱忍,社會、朱小環、同事都是他們要躲避的對象,他們之間這份潛移默化的愛,弱不禁風,從一開始就註定是苦澀的。

4、柔弱身軀里,有無限的能量

多鶴的一生,很苦,她的微笑卻總是那麼淡定、寬容,柔弱的身軀里有無限的能量。

多鶴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張家,朱小環為了家庭和睦忍受著種種。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善良也都有自己的殘忍,是戰爭讓每一個老百姓成了苦命的人,但是人性的本真一直存在著。

女人天生的潛質和無限的可能里,有從容的等待和無條件的堅韌,在等待和堅韌細縫裡,流露出包容一切命運的溫泉。

多鶴挺可憐的,一輩子真的是悲劇,多鶴是在日本戰敗後,逃難的過程中,被土匪掠來放在麻袋裡,在市集上一毛錢一斤的當貨物賣的,後被張家買來延續香火,張家家境殷實、公婆善良樸實、丈夫勤勞體貼,朱小環身懷六甲時,被日本兵追得跳了崖,從而失去了生育能力,並且是至關重要的缺陷,於是,權衡了利弊之後,再不情願也只能同意丈夫和多鶴的事情,多鶴所有的親人都沒了,為了在這個「家」生存,她改名、裝啞巴,為了張家生了三個孩子——他們管她叫「小姨」,張儉曾經對多鶴說:「我很對不起你,你給我生了三個孩子,他們卻不能叫你媽媽


《小姨多鶴》-人世間的苦難只是你美麗人生的註腳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發布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

中華民族在付出巨大的犧牲和代價之後終於迎來了勝利

在廣袤的東北白山黑水之間,有一個小人物的命運開始轉折

她叫竹內多鶴,一個日本小姑娘,嚴歌苓筆下《小姨多鶴》一書的女主人公

時年的竹內多鶴似乎只有12歲,一個小姑娘,日本殖民開拓團的一個小村民

什麼是殖民開拓團?就是非戰鬥人員的鬼子,他們在中國土地上從事經濟侵略行動的鬼子。不要以為不帶槍他們就沒有殺傷力,他們的殺傷力甚至比戰爭更可怕,他們想永久的擁有這片土地。

多鶴的國家戰敗,她的國人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她們還沒來得及撤出中國,自然而然的成為了飽受苦難的中國人發泄的對象

1945年南京受降

一個12歲的小姑娘,戰戰兢兢的跟著族人逃亡,忍受寒冷、飢餓、疾病、死亡等等慘劇。我並不想為侵略者開脫,但是我覺得一個12歲的小姑娘在日本人的侵華罪行中應該不會有什麼功勞。當然她自小耳濡目染應該也不會覺得這些罪行有多麼罪惡。

不知過了多久,她們被中國人俘獲,裝入麻袋,擺在了集市上被拍賣。厲害了,恕我孤陋寡聞,我一直不知道中華大地上也有像亞美利加大陸上一樣存在過奴隸市場。她的買主,東北一個鐵路工人夫婦,為兒子買下這個日本姑娘。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兒媳婦在身懷六甲期間被日本人追殺導致流產且失去了生育能力。他們家需要傳宗接代,所以就買一個媳婦回去。他們的想法很簡單,生完孩子把她趕出去就行了,因為她是個日本人,不方便留在家裡。

多鶴,竹內多鶴,日本小姑娘,開始了新的人生歷程。他有了男人,叫做張儉,張儉有個老婆,不能生育的那個,叫做朱小環。她,是一個很尷尬的存在。在這個家裡,她努力的做好一切。因為她無家可歸,無人可依,孤獨,恐懼,罪惡感等等情緒互相交織,她小心翼翼的維持著自己的位置,生怕再失去這並不算好的條件。她明白她的使命,她不敢奢望愛情,她只是個生孩子的工具;她知道自己沒有地位,她不是妻子,不是小妾,也不是她生養的孩子的母親,她是這個家裡尷尬的存在。

孫儷在同名電視劇《小姨多鶴》中完美演繹了多鶴

時間來到1949年,全國解放了。新中國的政策不允許一夫多妻,麻煩來了。他們一家四人四處躲避,小心翼翼的應對著別人的眼光、質疑。這幾年的生活對於多鶴來說是解決了衣食飽暖問題之後產生的情感折磨。朱小環是個刀子嘴豆腐心,說話實在不好聽;自己的男人,連丈夫都不是,還幾次想拋棄自己;生了三個孩子,卻連一聲「媽媽」都沒有聽到過。

再後來不尷不尬的生活了幾年後,遇到了一個好男人,一個壞男人。一個小石,真正的愛她,可能是苦難的人生追求幸福的最後機會,他死了,死在自己男人的手下。一個小彭,國家幹部,卻滿腦子壞主意,人品極端卑劣,處處刁難折磨。

在這段漫長的歲月里,可能是一日夫妻百日恩的原因吧,她的男人張儉,也曾給過她一段疑似戀愛的美好愛情。可惜太過於短暫,這個男人也被陷害進入牢房。家裡只剩兩個女人,三個孩子。這兩個女人,按照中國傳統觀念,那就是正室朱小環,多鶴,不知道算是親戚還是小妾還是二房。三個孩子都是多鶴生的,但是只能叫小姨。女兒春美,考上了空軍,卻因為在夢中說了日本話被檢舉揭發導致發瘋;兩兒子張鋼張鐵,積極加入時代洪流,與家人劃清界限,離家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生活很艱苦,朱小環和多鶴在艱苦的生活環境中逐漸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為了維持家庭,兩人辛苦的勞作。然而命運從來不會雪中送炭,每每總是落井下石。朱小環靈活的頭腦加上多鶴勤勞的雙手,是他們僅有的對抗命運的武器。可以想像兩個女人在時代的洪流中小心翼翼的生存付出了多少艱辛和努力,也可以想像他們失去男人和子女經歷了多大的心理煎熬。然而,作家總是會給人以希望,這個故事終於要在灰暗壓抑的大環境中迎來一抹色彩。

1945年多鶴在逃亡的過程中救助過同村的一個小女孩。這個小女孩長大後成為了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田中角榮的醫生(護士);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田中訪華。日本社會開始關注流落在中國的僑民。

多鶴一直以來擔驚受怕如芒刺在背的日本人身份,突然,從恥辱變成了榮耀,變成了兩國外交的潤滑劑。多鶴去了日本,多鶴把她生病的男人張儉帶去了日本治病,多鶴給他的子女提供了日本留學(旅遊)的機會。多鶴依然是小姨,只是再也不用擔驚受怕的隱瞞身份了。最大的苦難,結束了。

苦盡甘來,沒想到她能演繹得如此完美

縱觀多鶴這一生,早期由於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的強勢,她度過了幸福的童年,衣食優渥;少年時期日本戰敗,她遍體鱗傷的撿回了一條命,戰戰兢兢的活著;青年時期趕上國家大建設,在辛苦和勞累中照顧子女家人;中年時期經歷了黑暗的時代,失去愛情,失去依靠的男人,被子女歧視,被小人覬覦;中老年時期跟朱小環(尷尬的關係)相依為命維持家庭;老年時期趕上中日邦交正常化,終於可以拋棄擔驚受怕隱瞞了半輩子的負擔。

頂住,沒死就繼續頂

人生總是充滿苦難,嚴歌苓先生這部著作也許正是要告訴我們堅強的與命運搏鬥。想想我這段時間的頹喪,想想我這兩年經歷的苦楚,再看看我這種幾欲崩潰狀態,唉,真是汗顏。

多鶴差點失去生命,我平穩健康的活到了30歲;多鶴連個名字身份都不能有,我是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多鶴期盼過也曾短暫的得到過的愛情,我經過更美好更刻骨銘心的;多鶴在家裡沒有什麼地位更像個奴隸,而我則是家中的長子父母的希望;多鶴需要付出巨大的辛勞和汗水才能勉強吃飽肚子,我生活在這個時代起碼不用擔心吃飯問題。

多鶴的一生,是拼搏戰鬥的一生,是柔弱而又強大的一生。她雖然是個弱女子,但是她比我堅強多了。想想這些,真是汗顏,作為一個七尺男兒,慚愧。不就是創業失敗欠了一屁股債嘛,不就是生意慘淡看不到希望嘛。

會死嗎?不會...

會放棄嗎?不會。

會有撥雲見日的那一天嗎?當然會!

加油吧,騷年,別學三和大神,要學小姨多鶴!


終於說到這部劇了!多年前就看過,當時覺得太悲傷了,但現在想想,孫儷演技的大爆發可能就是從那個時期開始的

這部劇的原作者是嚴歌苓,她的筆下通常都是爭議性比較強的女性作為主角,像《金陵十三釵》因為題材敏感,《小姨多鶴》也是被雪藏了一兩年才播出的

主角多鶴本是一位日本姑娘,戰爭期間跟著家人來到東北,抗戰勝利本以為可以回家,但遇到了屠殺只好逃難,逃難途中和家人走散了,被張儉家人救了回來

張儉一家恨透了日本人,對多鶴自然也好不到哪裡去,原因就是張儉媳婦小環當年被日本兵追的跳下了山崖,導致終身不能生孩子。張家為了傳宗接代,打起了多鶴的主意。多鶴為了報恩就同意了給張家生孩子。

但是孩子生了之後是個女孩兒,傳統觀念的他們想要個男孩,於是只能接著生,有了兩個男孩。

但這部劇從這開始成了多鶴一生的悲劇,張家並沒有把她當成三個孩子的母親,只能讓孩子叫她小姨,為了不被別人識破自己的日本人身份招來麻煩,多鶴只能被迫不開口,裝成啞巴十幾年,小環身體不好,張儉也不太靠譜,全靠她努力工作養活三個孩子。她保持著整潔的習慣,地板擦的亮,屋子也收拾的非常乾淨。可這也沒有用,孩子們在知道了她的真實身份以後,也跟她有了隔閡

後來多鶴終於遇到了對她好的男人,無奈結婚兩次都沒結成,未婚夫還被張儉誤殺了。

熬了半輩子,終於後來一切都過去了,多鶴的母親也找到了她,但她和張家已經密不可分,一家人就這樣繼續生活下去了。她永遠是孩子們的小姨

總體說是一部悲劇,一個女人的一生就被莫名奇妙的報恩,傳宗接代,和國籍給毀了。她本該有安穩的生活,無憂的人生,但命運捉弄,沒有辦法,好在多鶴從未放棄自己,就像黑夜的一束光

孫儷在這部劇里的演技可圈可點,爭議的角色,卻能讓人為她不斷落淚,想來那時才是娘娘演技爆發的開始吧

希望幫到你,強烈推薦看一下


戰爭下,兩個國家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態。多鶴一家是因為日本政府的欺騙,披著發展經濟的外衣,實質上是慢慢滲透殖民中國的先驅殖民者。結果日本戰敗,這批入侵局面被丟棄,被屠殺,多鶴以為自己的家人都死了,她自己成為土匪的商品,被大街上叫賣,一個銅板,一個日本女人,張二孩家買白菜還需要四個銅板呢!命如草芥!多鶴最終是沒花錢就弄家去了,二孩他爹媽還得了一個大洋(看多鶴快死了,用來埋多鶴的錢)。

二孩的娘救了多鶴的命,同時又想讓多鶴傳宗接代,最終二孩的娘感動了多鶴,多鶴心甘情願給二孩生孩子,即使沒有名分,倘若沒有戰爭,多鶴的命運不該這麼委屈。

朱小環的孩子因為日本人丟了,自己也再不能生孩子,偏偏二孩的爹娘給二孩弄回家一個日本女人,對於一個嫉惡如仇、生性潑辣的女人來說,她對多鶴再苛刻,也都有自己的立場。自己什麼都沒有,只有牢牢抓住孩子,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二孩配不上多鶴,也不該阻擋多鶴尋找自己的幸福。

為了避免朱小環吃醋,多鶴收了太多委屈,明知道不能給多鶴名分,還曖昧不清,不贊成多鶴尋找自己的幸福。即使最後多鶴要回日本,二孩還一副要死的狀態,心裡難受覺得虧欠,更多的應該是祝福,希望多鶴尋找到自己的幸福,真正的為自己而活。當多鶴重新獲得人格、自由,任何人都沒資格約束她。很多人會說,多鶴能活下來,全靠二孩的娘,以及二孩兩口子的收留,是的,沒錯,多鶴的命是他們救的,試想一下,一個人用自己貞潔、青春、自己的一切去回報,無怨無悔,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人呢?倘若沒有戰爭,多鶴應該過得很幸福,爸爸媽媽、弟弟一家人該多幸福。珍惜當下的和平年代,傾巢之下無完卵。

電視劇《小姨多鶴》改編自嚴歌苓的同名小說。

由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往往會遭遇原著黨的詬病,《小姨多鶴》也不例外,拋開先入為主的觀點不談,電視劇版從劇本、演員到製作都堪稱精品,是不可多得的良心劇。

尤其是20來歲的孫儷,把前後年齡跨度40年的多鶴演活了——演技甩出現在的流量小花們幾條街。

1945年前後,長達8年的抗戰進入尾聲,日本戰敗投降。大批當年被移民來中國東北企圖對中國實施長期殖民統治的普通日本國民被自己的祖國拋棄,流離失散。十六歲的少女多鶴就是其中之一。

在亂世之中,對生的渴望讓她逃出了死亡的魔掌,她被老張家裝進麻袋背回來給二兒子張儉作為傳宗接代的「工具」。

張儉的哥哥在戰場上被日本人殺害,張儉懷孕7個月的老婆朱小環因日本人追趕跳下懸崖流產,雖撿回一條命,但從此終身不育。家仇國恨之下,日本少女多鶴的介入,使得整個家庭的關係變得曖昧和怪異。

所有的親人都沒了,為了在這個「家」生存,她改名、裝啞巴,為了張家生了三個孩子——他們管她叫「小姨」。

在電視劇里,「買賣「關係變成了「收留」,張儉與多鶴的故事也自然從冷漠的現實化變成略顯溫情的人性化。報恩成了主觀心愿,種種舊時的殘規陋習反而變成了客觀原因。

很多年以後,張儉曾經多鶴說:「我很對不起你,你給我生了三個孩子,他們卻不能叫你媽媽,你在我們家這麼多年,最初時我卻只把你當成生孩子的工具,那時候我恨你是個日本女人…….」

新中國成立後,日本女人多鶴的身份不僅在張家成為重大的情感和倫理問題,在整個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民間生活中也成了巨大的政治問題。因為多鶴是張儉欲拒還休、欲罷不能的另一個女人,是生活在朱小環身邊的情敵,也是張家三個孩子的生身之母,她的身份和地位成了糾纏張家幾十年的頭疼事。

如何掩蓋多鶴的日本人身份也成了張家揮之不去的夢魘。他們不斷搬遷,來遮掩多鶴的日本身份以及畸形的家庭關係,這個奇特的家庭組合在動蕩的政治環境和困窘的經濟生活中飄搖度日。

自己生的孩子不能喊自己娘,孩子他爹是別人的男人,又睡在一個屋檐下,裝了十幾年啞巴……

第一次,她想嫁給小石,結果晚了一步。第二次終於結婚了,以為擺脫了3個人生活的窘境,誰料新婚第一天小石被張儉意外地撞死了……她瘋了,大兒子背叛了,小兒子遠在他鄉,張儉改造去了,朱小環又癱了,她又得扛起所有的責任……

雖一生坎坷,但,多鶴的微笑總是那麼淡定、寬容、善良,柔弱的身軀里埋藏著一個女人無限的能量,完美得讓人致敬。幾十年下來,多鶴默默而固執地以「整潔、較真」等品質影響著這個家庭,而朱小環等張家人則以 「隨遇而安」、「湊合活著」等生活理念改變著多鶴。殘酷無奈而又充滿吸引力的生活因著他們善良的本性使他們活成了不能分開的一家人。

一個中國女人和一個日本女人在戰爭的硝煙中走進同一個屋檐,同一個男人。在特殊年代衍生出的畸形愛戀。血脈的溫情讓她們堅守著同一個秘密,隱忍中,兩個女人呼吸著同一片藍天。


小姨多鶴寫的是抗日戰爭快結束時,跟隨父母作為日本開拓團一員的竹內多鶴因故留在了中國,給中國人張二孩生兒育女故事,故事有喜有悲,悲得是因為戰爭讓毫不相干的異族人融入到一個中國家庭,喜得是故事有一個算是美好的結局。

小說來源於生活,作者嚴歌苓給我們展示了那個時候的愛恨情仇,多鶴15歲之前是快樂的,而以後的歲月是作為張家生兒育女的工具,我不知道張二孩對他是愛情多一點,還是肉慾多一點,或許張二孩自己都不清楚,多鶴整日忙碌,為了這個家,也為了孩子們,和朱小環生活在一個屋檐下,分享著一個男人的愛,沒有正式的名分,在看到張二孩故意把她丟棄的時候我的心是悲涼的,只因為她完成了生兒育女的重任就可以被人像抹布一樣扔掉,多少年的愛和付出都換不來他的憐惜。

小說也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貪婪和自私,以她們的大兒子張鐵為例,文革時期恨不得把自己那點異族血液都換掉,而多鶴回到日本又想跟著母親吃香喝辣的,人是多麼的勢力,對自己的親人也不例外。

作為戰爭遺孤他們在中國被人傷害,回到日本又被歧視和孤立,希望日本反思自己,正視歷史,不要讓悲劇重演。


一個畸形的家庭,一個可憐的女人,一個更加可憐的女人。

永遠不要和另一個女人分享男人,如果你愛他。

這部劇母上大人拉著我看的,我個人並不喜歡看這種年代苦難劇,總有說不完的苦,說不完的悲,也總有那麼多不得不忍受的委屈和不甘。

在這部劇里,我總是無法控制的站在朱小環的角度,所以總覺得太不公平。

朱小環什麼都沒做錯,出身沒有錯,為人媳婦也沒錯,被侵略者迫害得跳崖失去孩子失去生育能力也不是她的錯。

可她卻不得不接受丈夫和別的女人生孩子,還要對那個女人寬容大度,都說孩子是給她生的,可真的如此么,她甚至不能阻止孩子和親生母親親近。

她本有個對她很好很愛她的丈夫,可是隨著肌膚之親和共同孕育了三個孩子,她那個丈夫的心就漸漸偏了,是啊,她既不年輕漂亮,又粗俗不堪,男人變心不是再正常不過的嗎?

她是個可憐的女人,但更可憐的是,她遇到了一個更加可憐的女人,所以連她應該得到的同情,也全都傾注到了另一個女人身上。

有人說,如果沒有女主的出現,朱小環的人生會更悲劇,這我不同意。

就算男主家想另娶,作為一個勤勞能幹的女人,在已經抗戰結束的年代,她一個人絕對不會餓死。也可以領養一個孩子,沒有那麼多複雜的關係,只屬於她自己的孩子。

她的一生或許不會很順遂如意,但待在一個畸形的家庭里,也不會幸福快樂到哪裡去。

有誰會真的相信,一個男人的兩個女人會親如姐妹毫無嫌隙的生活在同一個家庭里么,不過是權衡之下的無奈妥協而已。

感謝時代的進步,給了朱小環這樣的女人更多的選擇和出路,而不是不得不和別的女人分享男人、孩子和家庭。


小人物的輓歌——讀嚴歌苓《小姨多鶴》

文/悅書 圖/網路

熟悉嚴歌苓的朋友們應該清楚她的很多作品都被翻拍成電視劇和電影,但是翻拍的作 品總是和原著有出入,編者無法深入揣度作者的心思,建議忠於原著是最好的選擇。

讀完嚴歌苓的小說總是會給人留下很深的感觸,文字樸實,卻總能寫進人心坎里。

這次推薦的小說《小姨多鶴》就是這樣一本觸及人心的作品,故事主線是日本戰爭遺民竹內多鶴在中國那段混亂不堪的時代的生存奇蹟。

北京大學教授陳曉明曾說:

「《小姨多鶴》是近年來中國小說不可多得的一部優秀之作。我想放在幾十年來都是首屈一指的作品。她的思想意識之高,超越了簡單的民族國家立場,寫出了對戰爭的控訴,以及人性的複雜性。生命是如此高貴不可摧毀,讓我驚嘆。」

01

小說開篇「狼煙不止一處……」就讓人心生畏懼,現社會大多數的我們沒有經歷過戰爭的磨難,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不能切實體會到戰爭會給一個人甚至國家帶來多大的災難。

竹內多鶴作為一個無辜的戰後日本遺民,被土匪用粗布麻袋裝起來當作廉價物品論斤買賣,張家老兩口上街買大白菜,張媽看到此景後,心生憐意,將麻袋裡的多鶴買了回去。

多鶴淪為張家傳宗接代的「工具」。

命運的路數早就已經被安排好,但是命運總是會時不時的捉弄你一下。

多鶴面對異國他鄉的選擇只能是退,一路退,不管是面對愛情還是自己的骨肉,只能將自己放到最低的姿態,謙讓到底,犧牲自己。

讓她活下去的希望是張儉第一眼「憐惜而又嫌惡的眼神」,是二孩媽那「蕩然無存的懼怕與嫌惡」。

她在張媽身上看到了神聖的母性光環,看到了在戰爭中與自己失散的母親,看到了母親在為她哼著日本民謠、梳著頭髮的樣子,此時張儉的母親正在多鶴梳洗頭髮、哼著中國小曲。

愛沒有國界,中國是多鶴的第二個家鄉。

多鶴是一個在亂世中被寵幸的女子,但是嚴歌苓並沒有過分的為難她。處在張儉、小環中間,卻也不是那麼地為難,自己的骨肉從未叫過自己媽媽,但是感情總是和自己更深一點,既能謙讓到底,也能狠狠地愛,安排刀子嘴豆腐心的小環作為多鶴的對照,將多鶴的忍讓卑微襯托得淋漓盡致。

最後三個人的感情竟也走向了和諧,沒有過多的糾纏,只有默然滋生的愛意環繞在三人之間,不曾宣之於口的默契才是愛情最美的樣子,三個人互相之間的愛已經走向了平等。

窮極一生都在找尋自己位置的多鶴,在夾縫中頑強生存,面對語言的隔閡、不能讓外人知曉的日本人身份,做上了永遠的「低頭族」。

也許很多人的命運就是在這樣不知不覺中改變的,對一個異族甚至是仇人的孤女,以為「生完孩子就把它扔掉」那麼簡單的事,卻隨著孩子的降生,一家人在朝夕相處、骨肉相連、相濡以沫中相互影響、相互改變,最終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愫,人性衝突在愛恨交織中達到了極致。

生活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身邊的人在感動著我們,關心著我們,我們也會「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大歷史中小人物的苦楚往往讓人觸動更深,比起如水般沉默的多鶴,朱小環這個人物潑辣但本心不壞的性格讓人既恨由愛,一個典型的中國式保守女性。

漢代《大戴禮記》有「七去」的條例:不順父母、無子、口多言、盜竊、淫、妒,有惡疾。

朱小環佔了多條,它抽煙、犯懶、嘴毒,聒噪,專摳小事,不育,她所有一切行為足以讓世人譴責,甚至於給她一紙休書,但是她最終是無法被打敗的,她身上充滿了陽剛之氣,潑辣硬挺的外殼下,藏著岩漿般火熱的善良。

她放下每個女人都有的嫉妒心理,容下非妻非妾的多鶴;身著粗布麻衣,口吐粗語,做事粗糙,卻明事理,懂分寸,性格大條;卻給了身邊人完整的愛。

她的愛不是湊合,而是成全,始終遵守女人就應該生兒育女的古訓,這樣的女人就是生活本身,生活無法打敗自身,她紮根於生活根底,拽住動蕩歲月里一波波巨浪侵襲下這個家的每一粒沙土,讓自己臂膀就像鐵杆虯枝一樣庇護著家裡人的安危苦楚。

她成全了三個孩子,成全了多鶴和張儉,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張家,沒有她,就不會有張家。

作品中兩個女性形象都在犧牲自己以成大局,不僅成就了一個家庭,也成全了兩個國家。

魯迅說,悲劇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嚴歌苓筆下小人物的悲哀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光環,不堪的外表下留存的是美好的心靈。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李敬澤曾說:

「《小姨多鶴》很好看,但是讀這部小說卻不僅是一次消遣,我們不得不把自己放進去,把我們的記憶和感情放進去,把我們愛的能力和恨的能力放進去,我們不可能無動於衷。

這樣的一部小說,它會感動人、觸動人,會讓我們想——不是置身事外,而是設身處地地想,想的時候或許是矛盾的、困難的,但正是在這矛盾和困難之中,我們免於僵硬和乾涸,我們發展出更為充沛的道德想像力」。

在閱讀這本小說的同時,讓人設身處地想的不僅是多鶴的遭遇,更讓人不禁聯想作者嚴歌苓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她寫作的心態到底是什麼?

為何會塑造出如此令人憐愛的竹內多鶴,讓小環心甘情願和她一起共有張儉?

無論結論是什麼,我們能夠覺察到,作者內心的苦楚多少會寄託到主人公身上。

戰爭沒有感情,消滅戰爭硝煙的不是武器,是無聲的愛。

《小姨多鶴》所展示的不僅是小人物在大歷史中的生命歌哭,也是異國他鄉愛與美的禮讚。


一個中國女人、一個日本女人,同一個男人,在特殊年代的畸形愛戀

中國人有個守舊的思想就是多子多福,今天要說的這部劇更是這種情結的嚴重摺射!一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中國家庭,因為想要傳宗接代延續香火,在戰爭年代收留了一位可以生養的日本女人,故事開始了!

故事從1945年開始,在中國東北有很多日本移民所組建的拓荒團,在日本戰敗後這些移民就成了問題,有些村子集體自殺以示對天皇的忠心,女主竹內多鶴(孫儷飾演)外婆所在的村子正在舉行集體自殺的儀式,多鶴在外婆的幫助下逃了出去,找到了母親,準備逃往大連坐船回日本。

沒想到遇到土匪搶劫,多鶴被搶了去裝到麻袋裡在鎮子的集市上售賣,土匪一位多鶴死了就給了前來趕集的張石匠夫婦一塊大洋讓他們找地方吧多鶴埋了,兩口子不敢不從,把麻袋拉到冰凍的溝里,麻袋竟然有了動靜。下不去手的兩夫婦就把多鶴帶回了家裡

老兩口尋思著讓多鶴為他們家生個孩子以便傳續老張家香火。原來老兩口的兒媳婦朱小環(閆學晶飾演)之前懷著七個月的身孕去趕廟會時,被日本鬼子逼到跳崖,孩子沒保住,以後也無法生育。

可是老張家不能沒有子孫延續香火啊!多鶴為感激救命之恩同意給張家生孩子,朱小環拗不過只好同意!後來為了避免多鶴日本人的身份被識破,張石匠兒子張儉(姜武飾演)帶著朱小環和多鶴顛沛流離。最終張儉在千鋼找了份工作,一家人才算定了下來,這時候多鶴已經為張儉生下一女兩男。

求仁得仁,本來應該是幸福生活的,但是一家人卻過得很擰巴,一個屋檐下,一個男人,兩個女人,自己的男人和她還生過三個孩子,並且相處中,張儉也被多鶴的柔情深深吸引,但是又和朱小環伉儷情深,所以日子難免日飛狗跳。

而多鶴的領導彭主任對多鶴虎視眈眈,多次挑起張家矛盾並想將多鶴據為己有,沒有得逞,就打起多鶴女兒春美的主意,後來更是將其害至精神失常。多鶴不得已和另一個相知多年的男人小石結婚,沒想到結婚當日小石死於張儉的機車下面!

多鶴大兒子更是為了自己的前途檢舉多鶴日本人身份,張儉鋃鐺入獄,大兒子是非不分,女兒精神失常,生活重壓之下朱小環癱瘓了,還好多鶴又回來這個家,辛勤工作併到處求醫,這個家才沒有塌下來!

最後張儉出獄,大子兒幡然悔悟,二兒子在知青點表現也很不錯,春美也被地方文工團錄取,彭主任也惡有惡報,因貪污公款被逮捕!更令人興奮的是多鶴的母親並沒有死,這二十年來一直都在找她……

也算是大團圓的結局吧,只不過劇中人物的命運不得不令人唏噓,人物形象也很飽滿,演員不僅顏值在線,演技也很能打,雖然劇集播出過程中幾次遭禁,但還是很好看的一部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