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天津工作組在南開大學八里臺校區舉行媒體通氣會,介紹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天津跟蹤研究工作組的階段性工作成果,發佈天津市大氣污染成因。“天津大氣重污染原因找到了,是污染物本地累積、區域傳輸和二次轉化綜合作用的結果。”天津工作組課題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說。

2017年以來,我國開展了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2000餘位專家聯合攻關,爲大氣污染“找病根”,在科學診斷基礎上“開藥方”。2017年9月,“1+X”模式的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正式成立,並向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2+26”城市派駐了跟蹤研究工作組,針對各地大氣污染成因和治污措施效果開展駐點研究。其中,天津跟蹤研究工作組由南開大學牽頭,天津市氣象科學研究所、天津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和天津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參與。與傳統科研課題不同,天津跟蹤研究在機制上大膽嘗試,建立了“研究者+決策者+執行者”三者聯動機制,利用天津市政府調度會機制,以專家點評和污染分析專報等形式將研究成果及時傳遞給管理部門,並有效應用於管理決策中,同時將管理中的科技需求及時反饋給跟蹤研究團隊,形成了“邊研究、邊產出、邊應用”的良性循環。

自2017年9月啓動以來,天津跟蹤研究團隊以天地空立體大氣污染觀測網絡爲基礎,通過外場觀測、實驗室分析和數值模擬等綜合研究手段,開展了大量科研活動,積累了各類科學數據近千萬條,在天津大氣污染成因方面初步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

“目前階段性結論主要包括3個方面。”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天津工作組課題負責人告訴記者,一是天津大氣重污染是污染物本地累積、區域傳輸和二次轉化綜合作用的結果。在秋冬季期間平均狀態下PM2.5貢獻中,本地一次污染物排放佔40%左右,區域傳輸佔30%左右。二是過去幾年天津有針對性的治污措施是環境空氣質量明顯改善的主要原因,這也說明天津的治污道路方向是正確的。三是城市間大氣污染的相互傳輸是客觀存在的,但本地排放是天津以及絕大部分城市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

延伸閱讀

天津空氣質量改善

三成“天幫忙” 七成“人努力”

今晚報記者從上午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天津工作組在津舉行的媒體通氣會上獲悉,2018年本市PM2.5平均濃度52微克/立方米,是開展PM2.5監測以來的最好水平,具體原因是什麼?“2018年本市空氣質量改善幅度中‘天幫忙’佔30%左右,‘人努力’佔70%左右,主要還是‘人努力’的結果。”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馮銀廠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馮銀廠告訴記者,本市跟蹤研究集成了全市高分辨排放源清單、精細化來源解析等技術,基本弄清了天津市大氣污染主要成因。“本市污染物排放超出了大氣環境容量,是大氣污染的根本原因。”馮銀廠說,天津在長期發展中形成了工業佔比高的產業結構和以煤爲主的能源結構,實現根本轉變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其次,本市的大氣污染是污染物本地積累、區域傳輸和二次轉化綜合作用的結果。

本市大氣重污染過程又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我們跟蹤分析了2013到2018年以來天津所有大氣重污染過程。從其中25次典型長時間重污染過程的分析結果來看,PM2.5化學組成以硝酸鹽、有機碳、硫酸鹽等爲主,佔比在40%-60%。”馮銀廠介紹,這些組分的來源既有一次排放,又有二次轉化,氣象條件大多是“低空西南風+大氣邊界層大幅壓縮”,約76%的重污染過程前期觀測到低空西南風輸送,大氣邊界層高度被壓縮至200米左右,大氣自淨能力不及清潔天氣的20%,造成本地排放及區域輸送的污染物快速累積。約50%的重污染過程觀測到明顯的化學轉化影響,特別在溼度較大的條件下,二次轉化的貢獻更顯著。

城市間大氣污染相互傳輸客觀存在

大氣污染治理要“自掃門前雪”

今晚報記者從上午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天津工作組在津舉行的媒體通氣會上獲悉,專家表示,城市間大氣污染的相互傳輸客觀存在,每個城市應在大氣污染治理過程中“自掃門前雪”,將本地污染排放降下來。

天津屬於沿海城市,天津的擴散條件是否明顯好於其它城市?市氣象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韓素芹接受採訪表示,天津雖然東臨渤海,但大氣擴散條件較爲不利。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天津市平均風速爲2.19米/秒,小風頻率爲35.1%,平均混合層高度約爲589米,逆溫出現概率20.7%,相對溼度56%;這些氣象指標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中總體處於中游水平。“天津市區距離渤海50公里,在靜穩天氣下,海陸風等局地環流的影響較明顯。受海陸風環流影響,污染物向遠方的擴散會受到抑制,污染物濃度在局地環流的空間範圍內循環積累。”韓素芹說,有些重污染過程,在天津市及周邊有較明顯的輻合流場,形成局地高濃度污染。例如上月22日,受輻合影響,周邊污染物向位於天津的輻合區域彙集,本市空氣質量達到嚴重污染水平,但周邊城市空氣質量基本處於優良。

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馮銀廠介紹要正確認識區域傳輸的問題,城市間大氣污染的相互傳輸是客觀存在的,每個城市既受其它城市影響,也必然影響其它城市。但整體上看,本地排放仍是京津冀及周邊絕大部分城市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從一般規律來看,排放量大的城市空氣質量就較差,以氮氧化物爲例,“2+26”城市環境空氣中濃度的排序與其排放量排序基本一致。“每個城市應該做的,就是大氣污染治理過程中‘自掃門前雪’,把本地污染排放降下來,這不僅對自身空氣質量的改善起到關鍵的作用,對整個區域污染背景濃度降低也會有重要貢獻。”馮銀廠說。

本市推進大氣污染防治

天津跟蹤研究組提出三大建議

今晚報記者從上午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天津工作組在津舉行的媒體通氣會上獲悉,本市空氣質量得到了明顯改善,但形勢依然嚴峻,由於污染物排放仍超過環境容量,大氣質量受很多自然邊界條件的影響還很明顯。“空氣質量的明顯改善證明我們的大氣污染防治戰略方向是正確的,但我們要認識到大氣污染的複雜性,隨着污染治理的不斷深入、治理難度會越來越大。要實現環境空氣質量的持續根本改善,我們還有很艱鉅的路要走。”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馮銀廠說,對本市下一步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天津跟蹤研究組提出了三大建議。

馮銀廠介紹,第一個建議是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爲約束,謀劃設計城市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在“轉型升級、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正確認識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非常重要。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是能源結構優化的長期戰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優化燃煤結構也是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燃煤會造成污染,做好煤的文章,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是改善燃煤污染的重要途徑。

第二個建議是要提升工業污染源全過程管控和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在工業污染源深度治理方面,通過加嚴排放標準,倒逼企業提升改造末端治理設施很重要。在城市精細化管理方面,從不同角度、不同環節全面加強宣傳教育和培訓,進完善網格化管理機制,推進揚塵污染的全域精細化管控。

第三個建議是發揮跟蹤研究機制的優勢,做好科技支撐與服務。要充分發揮“研究者+決策者+執行者”三者聯動機制的優勢,及時跟蹤污染特徵的演變規律,動態評估大氣污染防治措施的環境效果,爲科學、精準決策提供科技支撐和服務。

海河傳媒中心今晚報事業部出品

今晚報記者:雷風雨

編輯:塗欣

覺得此文有用,就點“在看”支持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