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地區位於新疆北部。西北與哈薩克、俄羅斯相連,東北與蒙古國接壤,邊境線長1205千米。總面積117988平方千米。人口64萬人(2004年),有哈薩克、漢、回、維吾爾、蒙古等民族,少數民族約佔總人口的56%,其中哈薩克族約佔總人口一半。地區行政公署駐阿勒泰市解放路341號。

p1 暮色中的村莊裏炊煙裊裊。

p2 暮歸的羊羣。

p3

p4 牛兒在悠閑地喫草。

p5 哈薩克族人的駱駝是主要交通工具。

p6

p7

p8 哈薩克族人氈包建在山腳下。

p9

p10

p11

p12 路邊的牧民在賣一些獸皮、原石。

p13

p14

p15

千里遊走阿勒泰,只為金山覓巖畫

阿勒泰山脈,西北起西西伯利亞,經我國新疆阿勒泰地區,東南至蒙古人民共和國,綿延約2000公里。

在這漫漫隆起的山脈裏,有一條1000多公里的藝術畫廊,這就是阿勒泰的巖畫

從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哈巴河縣

到最東部的青河縣

逢山必有巖畫

在這些峻峭偉岸的山岩上

有2000-3000餘年前的古代遊牧民族,給我們遺存下來非常豐富的巖畫

因此,這裡也有「阿勒泰山千里巖畫長廊」之美名

這兒的每一個巖畫羣,都是構成阿勒泰巖畫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們分佈在切木爾切克、雲塔斯、森塔斯、蛇川、烏拉斯特、汗德尕特、哈拉塔斯、阿克塔斯等地

多數出現在水草豐盛的山谷河畔,有的刻畫在懸崖峭壁上,有的刻畫在洞窟的壁頂上,有的刻畫在林下的巨石上,多臨近古今牧道。

可以斷言,凡出現巖畫的地方,過去或現在都是優良的獰獵場或放牧場,都曾有較多的人羣在此做過較長時間的逗留。

這些遊牧部族和民族在這片遼闊肥美的牧場上,創造了燦爛的草原文化,其中巖畫藝術就是他們留下的草原文化。

新疆杜拉特巖畫:阿勒泰巖畫羣中的典型代表

阿勒泰地區巖畫羣中的典型代表

阿勒泰巖畫羣分佈地點大多比較偏僻,路況不好,前去比較困難。

對於旅遊者來說,杜拉特巖畫可能是阿爾泰地區最容易到達的一處巖畫了。

杜拉特巖畫位於阿勒泰市至五指泉旅遊線路的路邊,海拔890米。

杜拉特溝是一條南北走向、長約4公里的蛇形溝谷。

距離阿勒泰市東南約30公里處

阿爾泰山岩畫最初的作者,當為塞種人。

而後世遊牧民族又一代代補續之,終完成了這一世所罕見的千里畫廊的藝術鉅作。

巖畫分巖刻和彩繪兩種,內容多為狩獵,放牧、舞蹈、宗教活動及家畜和野生動物形象。

一般分佈較集中且交通較方便的有

位於阿勒泰市西南約25公里切木爾切克鄉的「玉依塔斯」巖畫羣。

其中,有一巨幅巖畫長15.6米,高2米,為目前我國境內阿爾泰山中最大的一幅。

其內容主要為狩獵、動物交媾等等。

阿勒泰的巖畫,構成一條1000多公里的藝術畫廊,其規模之大、內容之豐富都是世上罕見的。

目前,阿勒泰的古代巖畫被越來越多的史學界、考古學界、美術界的中外專家所矚目。

對它的發現和研究方興未艾,不斷深入。

而杜拉特巖畫是阿勒泰地區巖畫羣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巖畫雕刻於陽坡的山體上,畫面分布面大。

主要以動物造型為主,有羊、狗、馬、鳥等動物圖案還有遊牧民族狩獵場面等。

刻制方法是以堅硬工具敲砸而成,圖形均是凹進去的陰紋。

古樸中透出一種動態的原始美

它是古老草原文化的一個縮影。

站在巖畫面前,觀民間圖騰榮物,發思古之幽情,深感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

杜拉特巖畫處于山體陽坡面,刻在片岩平面上,分佈面積達1.1平方公里,有近百幅之多

在構圖中,有的似同類動物成排,對峙呈上下交錯佈局

有的將食肉類或食草類動物放在一起

形成一幅遠古先民放牧、狩獵的生活畫面

這些巖畫在構圖形式上靈活多樣

畫面形象自然,寓有生活氣息

從藝術角度上講是屬於現實主義的作品,在表現手法上也有它獨到之處

這些古代先民善於運用誇張和對比來彌補繪畫技巧上的不足,以期達到藝術的效果。

阿勒泰是古絲綢之路的通道,它輝煌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開發創造的。

為我們探尋阿勒泰地域內草原遊牧民族古老文化提供了一個好的景點。

杜拉特溝位於阿勒泰市東南約30公里處,阿勒泰市至五指泉旅遊線路的路邊,距離汗德尕特鄉約8公里。從阿爾泰市區包乘計程車可輕易到達,沿途都是公路,巖畫就在鄉村公路的路邊山坡上。無需越野車。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