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世紀第一顆鑽石現身,最貴鑽石賣5.4億,還有兩顆無法估價 | 文 三隻眼文齋

  世界上最貴的石頭莫過於鑽石,鑽石俗稱“金剛鑽”,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最堅硬的物質。科學的說法:鑽石是一種由碳元素組成的礦物,是碳元素的同素異形體。第一顆鑽石的發現源於印度。據有關記載,公元前8世紀,在印度東部的一個河谷上,有人發現一條眼鏡蛇正跟一顆光彩奪目的“石子”搏鬥。這個人非常好奇,趕走了眼鏡蛇,並揀起這顆“石子”,後來,識寶人確定這顆石子爲“金剛石”(金剛石在梵語裏意爲“不可戰勝的法寶”)。原來眼鏡蛇生有一對“熱眼”,它特別敏感閃光的東西,而鑽石具有強烈的折光性能。陽光透過鑽石,能被折射成如彩虹般的7色,就連紫外線和X射線也能使鑽石發出藍、黃、綠的熒光。正是這種折光引起眼鏡蛇的恐懼,於是與之展開搏鬥。

  由於鑽石之光呈現神祕莫測的色彩,於是,人們最初便賦予它無數神祕的功能。文藝復興時期,用鑽石粉末製成的慢性毒藥曾流行在意大利豪門之間。當人服食下金剛石粉末後,金剛石粉末會粘在胃壁上,在長期的摩擦中,會讓人得胃潰瘍,不及時治療會死於胃出血,是一種難以讓人提防的慢性毒劑;古希臘人相信鑽石是隕落到地球上的星星碎片,甚至有人認爲鑽石是天神滴落的眼淚,人們也一度認爲鑽石是由天水或天露而形成;在中世紀末期,一些宗教書籍中,描寫大祭師利用鑽石的神力,可使人競技勝利,獲得力量、勇氣、權力、財富、永生等等,甚至說可以使死者復生。15世紀以前,只有皇帝才能佩戴鑽石,作爲領兵打仗、治理國家的護身符;據著名印度史詩《瑪哈帕臘達》中記載,四千多年以前,人們就用鑽石來裝點他們的英雄。

  自古以來,鑽石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夢,一種理想和一種形象。然而,由於鑽石源自不同的區域、時代和文化背景,它對每一個人來說,又有某種特定的含義。現代社會,鑽石就是一種最昂貴的奢侈品,是富貴男女的最愛。但是,鑽石也給人們帶來災難。非洲的塞拉利昂就是以鑽石做工業發展而成的,當地叛軍“革命聯合陣線”武裝強制本國人民進行開採,並以此利潤循環購買武裝力量而維持地下活動。塞拉利昂的鑽石開採工人們每天都要在烈日下進行十六小時以上的高壓工作,而且鑽石礦的工作環境也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苦。一旦發現有人偷偷私藏或攜帶哪怕一小粒鑽石,無論鑽石成色如何,一律直接槍殺。因此,產自塞拉利昂的鑽石又稱“滴血鑽石”、“衝突鑽石”。

  歷年以來,鑽石在國際市場上的賣價越來越高。2013年4月佳士得拍賣會上,一顆名叫“普瑞斯”的36.45克拉粉色鑽石,以3930萬美元成交(摺合人民幣2.47億);2016年5月在日內瓦拍賣了一顆取名“奧本海默”的藍鑽,這時有史以來最大的藍色鑽石,以其前任所有者菲利普·奧本海默爵士的名字命名,14.62克拉的“奧本海默”拍出了5750萬美元(摺合人民幣約3.5億);“粉紅之星”是迄今爲止最大的已知粉色鑽石,重59.6克拉。在2017年4月蘇富比拍賣會上,這顆鑽石以7100萬美元成交,相當於5.4億人民幣,打破了有史以來寶石的最高拍賣紀錄。

  除了以這3顆鑽石爲代表的天價奢侈品外,還有一些鑽石目前仍未有適當的標價,簡直可以用“無法估價”來定論。一顆是來自印度的“Koh-I-Noor”,波斯語中意爲“光之山”,拋光後測量爲105克拉(21.6克);另一顆鑽石“桑迪戴蒙德”,也被認爲是印度“血統”,一顆重55.23克拉的淺黃色鑽石。這兩顆鑽石至今沒有一個具體的估價。鑽石的光彩是無與倫比的,由於種種原因,被定義爲罕見、昂貴的寶石。而“罕見”是根據清晰、顏色、切割和克拉(重量)這幾個特徵,加上有獨特的一面,纔有了這樣的定義。現代人常以鑽石的美麗、稀有,來象徵愛情和忠貞,願人人都擁有一顆幸福的“鑽石”。

  (文章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