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閣下來到詩詞歌賦匯!

  本期爲“詩詞歌賦匯”原創賞析連載第422期,更多文章請持續關注我,感謝!

  我國自古以來地域就非常的遼闊。其中秀麗的山川美景數不勝數,從古至今人們都不免被美景所陶醉。像唐宋文人才子,就會將眼前所見的秀美的景色和自己興奮的心情付諸於筆墨,化成了一首首令人陶醉的詩篇,被世人保存下來。

  南宋時期,詞風盛行。在諸如辛棄疾這樣的“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詞風盛行之下,也有不少的經典宋詩出現,比如我們今天要欣賞的第一首宋詩就是其中的一首。這首詩的作者是南宋的一位僧人,名叫志南。他的生平資料已無記載。他憑藉着這一首詩而一詩封神,被後人皆知。

  那麼我們就先來欣賞一下南宋志南僧人的這一首《絕句》吧!

  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

  宋代: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志南乘船出遊,被岸上的早春美景所吸引,於是他靠船靠了岸。他將小船系在了樹蔭之下。這句“杖藜扶我”一則寫出了志南已經年邁,二則詩人非常巧妙以被動的形式似乎他是被拐杖拖着走過了小橋一樣。這一句的妙筆可見一斑啊!

  詩人短短的兩句話就勾勒出了一幅老者拄杖悠然漫步走過小橋的畫面,橋下有小舟停泊,碧綠的水面上泛着點點的漣漪。畫面愜意、幽美!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春風吹在詩人的臉上,已經不那麼的寒冷了,寒冬已走遠,春意盎然的美景已經來臨。你看見那一片片洋洋灑灑乘着春風飄飛的杏花了嗎?它們雖然有些已經被春雨打溼,但那晶瑩剔透的樣子更加顯得美豔。這般杏花飄落的美景讓詩人顧不得瀝瀝的小雨也要前來觀賞。可見當時這春景是多麼的醉人了!

  志南僧人的這首《絕句》描寫的是早春郊外的一處美景。志南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寫出了他在微風細雨中拄杖春遊的樂趣,這景色之美,詩人之愜意均是這首詩的亮點。雖然志南生平資料全無,但志南卻憑藉着這首詩一詩封神,被世人皆知了。

  接着我們來欣賞一首描寫秋景的佳作。詩人名叫徐璣,是南宋時期一位知名詩人,與徐照(字靈暉)、徐璣(號靈淵)、翁卷(字靈舒)和趙師秀(號靈秀),合稱爲““永嘉四靈””。徐璣善寫田園詩,風格清新,用詞較爲平實易懂。

  我們就來欣賞他的這首名作《秋行》吧!

  秋行

  宋代:徐璣

  戛戛秋蟬響似箏,聽蟬閒傍柳邊行。

  小溪清水平如鏡,一葉飛來浪細生。

  “戛戛秋蟬響似箏,聽蟬閒傍柳邊行。”

  一個秋天的午後,詩人徐璣漫步在楊柳成蔭的鄉間小路上。此時陣陣不絕於耳的秋蟬鳴叫聲在他耳畔響徹着。那聲音連綿不絕,宛如遊絲,更像是古箏那洪亮的絃音一般。

  這般蟬鳴高柳的秋日情景是如此的熟悉。筆者也是在農村長大的,記得小時候從夏天開始,在林間就會聽見蟬的鳴叫聲,那有時有時如絲一般連綿不斷,有時也會時高時低,斷斷續續的。此刻兒時的記憶就在我腦海裏縈繞着呢!好懷念小時候快樂無憂的日子啊!

  “小溪清水平如鏡,一葉飛來浪細生。”

  離這條小路的不遠處便有一條小溪。遠遠望去那水面平靜得如同一面鏡子。這引得詩人不自覺地想要前往觀賞。驀的,一陣風襲來,吹來了一片葉子正好落在瞭如鏡的水面之上,只見原本平靜的水面泛起了一層層的漣漪。

  詩人徐璣筆下的鄉間美景很是悠然愜意。可以說聲景並茂,既有蟬鳴,又有如鏡一般的溪水,寫出了農村特有的美景。詩人又以“小溪清水平如鏡”將原本蟬鳴四起的氛圍一下帶入了平靜之中。隨後詩人又以突如其來的一片飛葉再次打破了這份平靜。這動靜變換的手法真是妙筆!也勾勒出了一幅有聲有色、動靜交融的鄉村美麗畫卷,讓人沉醉!

  縱觀這兩首宋詩,一首寫的是盎然的春景,一首寫的是蟬鳴高柳的秋景,兩首的景色和氛圍都很幽美,均是不可多得的佳作。第一首作者志南更是被一詩封神,背後人皆知了!

  這兩首宋詩大家喜歡哪一首呢?那秋蟬高柳的情景是否也勾起了你兒時的記憶了呢?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討論!

  如果您覺得文章還不錯,請幫忙點贊、轉發,謝謝朋友的鼓勵與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