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反對從某些極端個案去討論各種社會問題。
 
每次發些什麼事件,就會有很多「專家」出現,想把各種個案牽扯到某些社會問題上,然後說,就是因為這樣的社會問題會導致這種悲劇,所以要注意這些社會問題~The End。
 
最近看到的是從情殺案牽到沙文主義和家暴,所以就先以這個為例子吧。
 
其實能從殺人案突然接到「傳統沙文主義是本事件和其他殺人事件的主因」,跳躍有點大。我理解的沙文主義是一種男權至高無上,單從「求愛糟拒就施暴」這點無法判斷這個人就是沙文主義還是因失敗而施暴。有可能就是辛苦討好女生花很多錢和心力,女生持續曖昧不明,結果突然被拒,無法接受失敗而施暴,這樣還算沙文主義嗎?
 
那麼,我也可以認為事件主因是「社會和個人都對失敗和犯錯的容忍度太低」,他是因無法面對突然來的巨大失敗挫折而走上極端的個案。畢竟在面對挫折失敗或外界攻擊時,人很容易開始一種保護模式(變刺蝟),具有殺傷力或攻擊性,只是每個人的攻擊模式不一樣。一般而言,越成熟的人越有辦法調整自己在各種挫折時的心態和攻擊性。
 
而對於男性攻擊女性的議題我也可以推測是來自男女「攻擊模式」有差異。
理由 1.男女的武力值天生就是有很大的落差。
理由 2.當要用武力攻擊比自己武力值大的人,多數人應該會多思考一下或是放棄。
以此推測男性對女性較易用武力(懶得或不擅長動口),而女性對男性較擅長使用言語的攻擊(或其他不著痕跡的攻擊)。如果女生增強武器裝備,把武力值提到超越男生,可能就不只有男性攻擊女性的事件了。另外,有些男性很「斯文」遵守著絕不對女生動手的原則,那他們就比較不會攻擊女生嗎?未必,他們只是改用言語暴力而已。
 
武力造成的傷害是明顯實質的傷害,看起來傷口雖重,但看得見,而言語傷害是不留痕跡,無法量測,長期累積下也能把人逼瘋。(突然想到一部電影:「閃靈(The shining,1980)」,喜歡恐怖片的朋友可以看看,我把它歸類為婚姻關係的影片——看一個家庭崩潰的過程。)
 
例如,家暴可能有家暴遺毒(註:看著大人都是這樣攻擊人,小孩子長大也會這樣攻擊人),會成為社會問題。
我認同有機率發生家暴遺毒的說法。但更準確的說,有些人受過傷害後,會去用同樣的方式傷害,但有些人受過傷害後反而會更小心,不讓自己用這種方式傷害人,還有些人生活家庭看起來再美滿再正常不過,但就是個殺人犯(請參考韓國電影殺人回憶和大陸的白銀案)。也就是不管來自正常或不正常的家庭,人都有可能走到極端成為殺人犯,而那都是千萬分之一的機會。
 
極少有人的人生是非常順利、沒有經過任何苦難的。有心的話,去研究任何一個人,我們都能找到一段不好的經歷,然後說,他就是因為這個經歷使他變成現在這樣。
 
因此,我更反對把這種個案和家暴做連結,有點像在故意強化「家庭有問題的小孩長大都會有問題」的印象,社會的這種刻版印象會對小孩不公平。而在我的觀察裡,人從「受害者」轉變成「加害者」的一個很重要的轉換開關是來自「社會(週圍的人)的不公平待遇」。也就是說,一般受害者是不會變成加害者的,通常是在遇到社會各種不公平待遇後才會轉變。即使是再正常的人,在受到各種不公平待遇,都會走向極端的
 
而社會持續檢討這種個案後,把原因推到家暴身上,又沒去有效解決家暴問題,反而持續強化家暴遺毒的印象...這不是再把受到傷害的人們從「受害者」轉變成「加害者」,開始持續惡性循環嗎?
 
所以,我非常反對從某些極端個案去討論社會問題。要討論家暴就單獨討論家暴和研究怎麼解決、怎麼幫助他們。不要總是發生了事件,就從這些個案來說家暴或其他問題很重要,然後就沒了。(OS:不用那些個案我們也知道這些問題很重要,須解決。)希望更多人注意到這種模式產生刻板印象會造成社會的不公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