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小編認為這份觀展秘籍一定能讓親們在參觀展覽時不再「兩眼一抹黑」,而能夠做到瞭然於胸,甚至侃侃而談,從此走上博物館參觀的「人生巔峰」。滿滿都是乾貨哦(^o^)/~

1馬王堆  馬王堆漢墓位於長沙市區東部,因封土堆造型酷似馬鞍,故又名「馬鞍堆」。宋代以來,馬王堆被罩上一層神秘面紗,流傳著一些迷離的故事。據北宋《太平寰宇記》載,馬王堆為西漢長沙王劉發埋葬景帝妃子程姬、唐姬(劉發生母)的墓地,名「雙女墳」。清嘉慶《長沙縣誌》稱,此地是五代楚王馬殷及其家族的墓地,故名「馬王堆」。2軑(dài)侯  漢初,諸侯國丞相在政府機構中地位僅次於諸侯王,不但統率小朝廷里的文武官員,而且控制王國的軍隊,實為王國的最高行政長官。利蒼是漢初所封140多個列侯之一,食邑700戶,因封在軑(dài)縣(約今河南光山縣和羅山縣之間),所以稱「軑侯」。  那軑侯又是誰呢?與馬王堆又有什麼樣的關係?  首先,馬王堆總共有三個墓葬(並非只有一個墓葬):利蒼,二號墓墓主,第一代軑侯;辛追,利蒼之妻,一號墓墓主;利蒼之子利豨(xī),三號墓墓主。

  其次,為了表明身份,在隨葬品中,隨處可見「軑侯」的紋樣。

漆器上的「軑侯家」

軑侯家丞封泥3墓葬發掘  1971年年底,某醫院在這裡挖防空洞,施工的過程中有氣體衝出,遇明火竟然冒出神秘的藍色火焰,人們通常稱這種不明原由的火為「鬼火」,稱這種墓為「火坑墓」。可燃氣體的出現說明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仍然保留著良好的密封狀態,未被盜擾。隨即,考古隊員立即展開勘探考古工作,拉開了馬王堆墓葬發掘的序幕:

一號墓發掘現場

二號墓發掘現場

三號墓發掘現場  經過1972-1974三年的考古發掘,馬王堆漢墓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貴文物,內容涵蓋衣食住行、藝術創造、天文曆法、養生保健、宴飲享樂及追求永恆等多方面,完整的呈現了漢代貴族生活的輝煌榮光。4千年不腐之謎  提到馬王堆,相信很多觀眾都會想到千年不腐的馬王堆女屍——辛追遺體。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專家們總結出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深埋。辛追墓墓坑深16米,封土高4.5米。坑內填土夯實,與陽光、空氣完全隔絕;  二是密封。辛追墓葬具為一槨四棺,槨板共用70塊巨木拼合,最大一塊長4.84米、寬1.52米、厚26厘米,重1500公斤。四棺中有三層是漆棺,榫合嚴密。槨外又填塞防潮木炭5000多公斤,不滲水不透氣的白膏泥1米多厚,層層封閉,保持了棺內恆溫恆濕、缺氧及無菌的環境;  三是棺內浸泡遺體的棺液。經化驗含汞化物和氨基酸等化學成分,具有輕度抑菌防腐的作用。  註:很遺憾,本次《神奇的馬王堆漢墓珍品展》不會展出辛追夫人的遺體,不過小編們將奉上其餘精彩的文物展品,保證讓觀眾們大飽眼福。

一號墓剖面圖5絲織品  漢代貴族服飾色彩絢麗,款式繁多,多以染色、印花及刺繡進行裝飾,以達到繁縟豐富、生動多彩的藝術效果。其質料的精良、做工的精細以及質地的輕薄,更顯示了當時高超的織造技術。馬王堆一號辛追夫人墓中出土的大批錦繡羅綺,雖歷經兩千多年的風風雨雨,至今仍鮮艷無比。

絹地茱萸紋綉6雲氣紋  雲氣紋是一種用流暢的圓渦形線條組成的圖案,是漢族傳統的裝飾紋樣。從商周的「雲雷紋」、先秦的「捲雲紋」、兩漢的「雲氣紋」和隋唐以來的「朵雲紋」、「如意紋」,都是當時典型的、定型化的紋飾,在陶器、青銅器、漆器、銅鏡到陶瓷,都能看見它活躍的身影。本次展覽的展品中,也有不少文物帶有雲氣紋,感興趣的觀眾不妨在參觀時找一找。

雲紋漆水盂 局部雲紋圖案

  短短6個關鍵詞只涉及馬王堆漢墓的一小部分,還有更多的等著親們來展廳探索,小編也真誠的希望這一篇攻略能給觀眾帶來一些觀展幫助。

不過小編也提醒各位觀眾:  1、常州博物館現需實名登記入館,請廣大市民觀眾攜帶身份證等有效證件前來觀展哦!  2、由於本次參展的帛書、漆木器、絲織品等一系列文物對光照、濕度、溫度的要求非常高。例如:絲織品、漆木器、帛書等文物所能夠承受的光照度為50lux以下,50lux即在一間漆黑的房間中點燃一根蠟燭,並且和蠟燭保持一定的距離時的光照亮度。為此,常州博物館特定重新更換了展廳所有的燈光照明設備以滿足文物的需求。對溫度、濕度的控制調節亦是如此,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更好的保護文物。所以,小編希望親們在參觀照相時務必關閉閃光燈,每一次閃光對文物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常州博物館微信號:czmuseum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