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這首膾炙人口的《賞牡丹》想必很多人都能脫口而出,牡丹被譽中花中之王,也是我國國花的重要候選花卉,不僅擁有極高的地位,也擁有極爲悠久的歷史,人們賞牡丹、畫牡丹、頌牡丹、贊牡丹由來已經,早在3000年前的《詩經》中便有記載。

據歷史記載,秦漢時代牡丹以藥用植物被記入《神農本草經》;南北朝時,北齊楊子華畫牡丹,使其進入藝術領域。其後隋煬帝在洛陽建西苑,詔天下進奇石花卉,易州進牡丹二十箱,植於西苑,自此,牡丹進入皇家園林,涉足園藝學。唐代,牡丹詩大量湧現,劉禹錫的“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膾炙人口。而李白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更是千古絕唱。

到了宋朝,除牡丹詩詞大量問世外,又出現了牡丹專著,諸如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陸遊的《天彭牡丹譜》、丘浚的《牡丹榮辱志》、張邦基的《陳州牡丹記》等,宋代有十幾部。元朝姚遂有《序牡丹》,明人高濂著有《牡丹花譜》、王象晉有《羣芳譜》,薛鳳翔有《亳州牡丹史》。到了清代末年,牡丹更曾被當作中國的國花。上個世界八十年代,牡丹又被評爲中國十大名花之一,被譽爲花中之王。

雍容花貴的牡丹,不僅在古代廣受歡迎,現代人一樣非常歡迎,尤其是河南洛陽,有着“洛陽牡丹甲天下”的美譽,一年一度的牡丹節更是享譽全球,但是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洛陽牡丹雖美,但的確是還是太遠了。

不過重慶人有福了,賞牡丹不用去洛陽了,甚至連墊江都不用去啦,一小時經濟圈的潼南古溪正有7000畝牡丹盛放,坐高鐵只需要40分鐘,週末賞花、春遊、踏青一趟搞定,還可以順道喫太安魚、到大佛寺禮佛、去雙江古鎮閒逛。

漫步古溪牡丹基地,山坡上、山腳下一朵朵白色的、粉色的油牡丹競相綻放。陣陣花香拌着濃濃的春意撲面而來,令人心曠神怡。

據當地朋友介紹,潼南古溪的牡丹基地裏面主要有兩種牡丹花,一種是油牡丹,另一種則是觀賞牡丹。本週起,油牡丹已經進入盛花期,觀賞牡丹則會在下週陸續綻放。

本組照片由潼南本土藝術家劉安祥老師與盧一勤老師拍攝,渝帆配文,大家喜歡的話,找一個風和日麗的好日子,一起去潼南賞花吧,除了這裏的牡丹花,還有崇龕的油菜花,雙江的李花、花巖的梨花、桂林的桃花也正逢花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