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代小佩

  “師傅,您是沙美村人嗎?”記者問道。

  “五百年前我是沙美村人,五百年後也是沙美村人。”48歲的陳學雄皮膚黝黑,說起故鄉,臉上流露出不經意的驕傲。

  沙美村的遊覽電動車

  沙美村位於海南省瓊海市博鰲鎮南面,坐落於金牛嶺腳下。面朝溼地沙美內海,被九曲江、龍滾河環繞。4月中旬,這裏水草豐美,百花爭豔,鷓鴣啼鳴。

  沙美村的湖泊

  幾年前,陳學雄還是在海口漂泊的外來務工人員。如今,他回到家鄉,給遠道而來的遊客開遊覽觀光電動車,還和其他村民一起負責沙美村的衛生、巡邏、林業管理等工作。

  陳學雄告訴記者,他現在每個月的收入約爲3000元至4000元。像陳學雄一樣“歸巢”的人還有很多,他們不用再背井離鄉,因爲現在在家門口就能找到生計。

  這一轉變得益於2017年10月17日的一次破土動工——沙美村1期和2期改造工程啓動。

  對國家來說,10月17日是“扶貧日”,對沙美村來說,這是一個象徵富裕的日子。

  博鰲鎮的宣傳員王秋玉告訴記者,在改造前,沙美村到處都是雞棚鴨舍,各種髒亂差。改造後,成了博鰲鎮美麗鄉村的樣板。

  2018年4月6日,沙美村1期改造工程竣工,開始做起旅遊服務業,搞起農家樂。當年6月,沙美村2期改造工程完工,溼地建設完成。王秋玉說,改造後,2018年沙美村人均收入比2017年提高了1500元,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0元。

  村民屋前的菠蘿蜜樹

  村民屋前的蓮霧樹

  “現在路通了,燈裝了,即便村民不在沙美村工作,在村子附近找工作也很便利。村民們回家,並是不只在村裏待着,而是有了更多元的選擇。”王秋玉說。

  龔煌的妻子莫薇以前主要是料理家務事,從來沒有經營方面的經驗。沙美村搞起美麗鄉村建設,龔煌也藉機把自家農院改造成“小螺號清吧”。爲了經營好清吧,莫薇專門到瓊海市區學習經營酒吧的經驗。如今,每到夜晚,不少年輕人三五成羣來到小螺號清吧,吹着晚風,聽着輕音樂暢聊。

  除了飯店、客棧、清吧和民宿等等讓腰包鼓起來的新業態,沙美村的青山綠水間還掩映着讓腦袋富起來的書吧。一個名叫“溜茶書吧”的地方存有3000多冊書籍,成爲沙美村的藏經閣和科技興農的加油站。

  開設書吧是村民的精神食糧,倡導垃圾分類則是對村民的思想滋養。王秋玉說,美麗鄉村一開始就在做垃圾分類,垃圾先在村裏收集,然後在博鰲鎮轉運。整個村的污水處理能力也比較高。

  鳥瞰沙美村(中國石油報 金添/攝影)

  “美麗鄉村是在生態文明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條件。”王秋玉說。據介紹,沙美內海實行全面退塘還林還溼,現有面積約1500畝的紅樹林溼地。

  陳學雄有兩個孩子,兒子在海南師範大學唸書,女兒剛上初中。“你問我能不能供他們讀書呀?我拼命幹、光着腳丫子幹,一定能。”

  沙美村一村民說,美麗鄉村讓他的收入有了很大提升,他現在希望村子裏的遊艇項目快點搞起來,這樣遊客就會更多一些。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由代小佩攝

  編輯:劉義陽

  審覈:王小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