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啟動顏色革命就應善後 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 分享

  

敘利亞3歲男童溺斃悲劇,全球為其作畫悼念。  

  歐洲正在承受難民潮衝擊的痛苦。3歲敘利亞兒童遺體被衝上海灘的畫面震撼了全世界,增加了歐洲通過正規途徑接收中東難民的壓力。德國政府的態度轉為積極,英國也宣佈將接納更多難民,但仍有多個中東歐國家拒絕了歐盟提出的難民分配方案。

  原本平靜的社會突然來一批難民,對西方人來說已很難受。但想想一個國家破碎了,原來好端端的中產階級一夜之間淪為難民,被迫舉家出逃,那樣的難受又會是什麼樣的?

  輿論普遍認為,歐洲負有接納更多中東難民的責任,因為歐洲國家曾對敘利亞、利比亞等主要難民輸出國陷入戰亂推波助瀾。美國同樣有這一義務,因為它是「阿拉伯之春」公認的「政治總指揮」。但現在美國基本袖手旁觀,表示「相信歐洲有能力處理好難民問題」。而歐洲所做的大多是為平息輿論的表面文章,從道理上說,它們應當把國門向那些悲慘的難民完全打開。

  但是歐洲肯定不會真對難民來者不拒。歐洲已多年經濟不景氣,極右思潮抬頭,敵視外來移民的情緒在蔓延,這種時候敞開接收中東難民,歐洲國家既無意願,也的確力所不逮。

  其實西方最希望的是中東國家脫胎換骨,堅決走美歐為它們指出的民主之路。一旦那些國家陷入戰亂,那裡的人民最好忍著,在西方提供少量援助的情況下內部消化痛苦,不要給西方國家添麻煩。中東不是有難民營嗎?戰爭難民都應好好在那裡待著,西方人道主義組織送去些食物藥品和孩子們用的文具,既顯示了富裕國家的仁慈,也維護了各國之間的利益格局。

  西方沒有傾力幫助非西方國家實現良治的意思。在意識形態上影響非西方社會,鼓動發生顏色革命,西方對此很在行,容易做,不需花太多錢。但幫助發生了革命的國家重建秩序,實現社會繁榮,卻需要令西方望而生畏的高昂投入。因此,西方現在總是積極助顏色革命開頭,卻不管善後,致使一些國家的民眾因追隨西方而付出慘痛代價。

  敘利亞、利比亞,包括伊拉克等,畢竟都是人口有限的小國家。它們因戰亂輸出的那點難民就讓歐洲如此受不了,真不敢想像,一旦像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社會治理失敗,導致大動蕩爆發,這個世界將會發生什麼。

  中國人過去一個多世紀向世界各地的出走大多是經濟移民身份,大規模的中國對外難民潮幾乎沒出現過。也就是說,中國多次內亂雖造成大量難民,但基本都在國家內部消化了。未來若有大的不測,外部世界也不太可能允許中國難民大舉流入。

  這也難怪,中國如果向世界輸出難民,人數恐怕將是百萬級甚至千萬級的。那將是西方的噩夢,那些國家決不會接盤。

  從世界各地的情況看,再大的天災,其對一個國家民生的整體打擊也比不了戰亂。因為戰亂摧毀的是社會秩序,剝奪的是人們享受生命財產安全的第一權利。自然災害都是短時間的,重建可以迅速開始,而戰亂一旦開啟,就如同打開潘多拉盒子,屆時再寶貴的民生也不會比爭奪政治勝利的一枚炮彈更受重視。

  中國在和平發展,減貧範圍持續擴大,西方不斷指責中國人權,但看看那些戰亂地區和極度貧困的國度,必須說,中國是支持當今世界人道主義呼吸的最大一片肺葉。中國現在最火爆的是「好聲音」和「爸爸去哪兒」這類長期和平社會才會繁榮起來的娛樂節目,這實在太拽了。

  「崩潰論」一直在追著中國的屁股跑,還是小心點吧。別以為今天的和平與繁榮是白來的,天經地義的。它需要我們大家的捍衛。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