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建立後,各省相繼成立了都督府和省府,都督府的首腦爲督軍,也就是一省的督軍,省府的首腦爲省長,也就是一省的省長。省長兼管一省的行政和民政,都督則兼管一省的軍務。雖然省長和都督平級,但是在民國初期,一省的最高首腦卻爲都督,這是因爲其掌握着軍權,自然也就成爲了各省的實際管轄者。

  護國戰爭爆發後,袁世凱在人民的一片唾罵聲中死去,此後,各省先後在革命和援袁之間進行選擇。

  袁世凱葬禮

  北方作爲袁世凱北洋的縱深之地,各省的都督和省長自然也是北洋一派。直隸省的督軍和省長由朱家寶一人獨掌,其在護國戰爭之初,就已經繼任爲一省督軍。山東省的督軍由袁世凱的親信張懷芝掌握,此人是袁世凱的嫡系,曾經作爲北洋六鎮的協統而深受袁世凱信任。另外,山東省的省長由名望極高的孫家緒擔任,雖然孫家緒是省長,但山東實際還是掌握在張懷芝手裏。

  張懷芝

  河南省的督軍是趙倜,省長爲田文烈;山西省的督軍是閻錫山,省長爲沈銘昌,閻錫山早期曾參加過同盟會,辛亥革命之後,他被山西議員推舉爲都督,此人老奸巨猾,左右逢源於南北勢力之間。他長期主政山西,對北洋政府陽奉陰違,就連省長沈銘昌也聽從他的調遣。

  閻錫山

  安徽省的都督爲張勳,省長爲倪嗣沖,此二人是北洋出身,張勳曾經還受過袁世凱的恩惠。1917年,北京政府發生府院之爭,張勳率領他的辮子軍攻進城中,他扶持清遜帝溥儀繼位,最終遭到了四方反對。12天后,張勳無奈逃到荷蘭使館,後淡出了政壇。

  張勳

  湖北省的督軍是王佔元,省長是範守祐,王佔元也是北洋出身,他屬於北洋直系一派,和曹錕、馮國璋等人走得比較近;湖南省的省長兼督軍是陳宦,此人在護國戰爭期間曾主政四川,因爲其與袁世凱走得很近,所以遭到了護國軍的打擊,後來,他被逼辭掉了職位;江西省的督軍是李純,省長爲戚揚,李純是北洋直系將領之一,他也和曹錕、吳佩孚走得很近。

  王佔元

  西北地區,陝西省的督軍兼省長是陳樹藩,陳樹藩是個頑固分子,他在陝西執政期間,曾大肆勒索。後來,陝西靖國軍興起,陳樹藩在圍剿中失利,最終被陝西人民驅逐了出去;甘肅的督軍兼省長是張廣建,此人雖然也是一方軍閥,卻名聲了了;新疆的省長兼督軍爲楊增新,楊增新曾是前清官員,他很受新疆人民的愛戴。他曾用鐵腕手段平息了新疆的動亂。

  楊增新

  江蘇省的督軍是馮國璋,省長爲齊耀琳。馮國璋是袁世凱的親信,曾爲袁世凱稱帝出了很大的力氣。他是直系首腦,後來還擔任了民國代總統,和段祺瑞明爭暗鬥;浙江省的省長兼督軍爲呂公望;福建省的督軍爲李厚基,省長爲胡瑞琳,李厚基長期主政福建,他曾與陳炯明的粵軍交戰,並極力阻止北伐。

  馮國璋

  四川省的省長兼督軍是蔡鍔,蔡鍔自發動護國戰爭後,就率領軍隊一路北上,他擊敗了北洋軍馮敬堯等部,最終在四川立足,並就任四川省督軍兼省長。

  蔡鍔

  雲南省的督軍是唐繼堯,省長爲任可澄,唐繼堯長期主政雲南,護國戰爭前夕,他作爲護國軍主將之一留守雲南,任可澄爲開明人士,革命元勳,曾經在辛亥年間幫助張百麟取得貴州獨立;貴州省的督軍爲劉顯世,省長爲戴戡,劉顯世和戴戡都是貴州當地的興義派人士,他們對反袁是有一定貢獻的,戴戡後來與羅佩金等人爭奪四川大權,不幸戰死。

  唐繼堯

  兩廣地區,廣東省督軍爲陸榮廷,省長爲朱慶瀾,陸榮廷曾爲廣西流勇,作戰勇敢,深得兩廣總督譚鍾麟的信任,他後期長期主政廣西;廣西省的督軍爲陳炳焜,省長爲羅佩金,陳炳焜爲陸榮廷的部下,桂系軍閥。

  陸榮廷

  東北地區,奉天省的省長兼督軍爲張作霖,此人土匪出身,後期長期主政東三省;吉林省的督軍爲孟恩遠,省長爲郭宗熙,孟恩遠是北洋系列,後來,他被張作霖趕出東三省;黑龍江省的省長兼督軍爲畢桂芳,此後不久,畢桂芳下臺,黑龍江省由張作霖的親信吳俊升擔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