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白色的假字,你可別看是白色的假字,可別選中/

主題是成功寫作的核心技能之一,

故事的寫作更是如此

放下一本小說或是走出劇院後,你有沒有暗自思忖:他究竟想講什麼?

在閱讀和看電影時,由於人們對作品投入的精力不同,有些讀者和觀衆也許不會有這樣的想法。

一個能夠出版或是拍成電影的好故事,通常不會讓人產生這種疑問。

作爲一個聰明的讀者或觀衆,你可以憑直覺感知故事的內容,而且通常是從兩個層面去感知:

一個是情節,另一個就是故事的意義。後者稱爲主題。

主題是成功寫作的核心技能之一,故事的寫作更是如此。因爲一個精彩的故事,通常在兩個領域都很精彩。比如《達·芬奇密碼》。根據這本書的銷量判斷,大部分人都讀過,即使沒讀過也聽過。

故事講的是一樁謀殺案,邪惡的兇手謀殺博物館館長之後,館長用自己的血留下了罪犯的線索。這是一部懸疑小說,當隱身的壞人用槍瞄準主人公,而主人公卻渾然不知時,故事變得驚悚可怕。

說到《達·芬奇密碼》講了什麼,其實就是故事的情節。

但這本書的內容絕不僅僅是故事情節。它還講述了西方文化中宗教佔主導地位的事實,講述了即使年代久遠也能根據故事推測出真相的事實,講述了人們根據自己的信仰行事的那段歷史。

在主題層面,故事講述的就是這些。

///////

時刻不忘主題

在我的寫作工作坊裏,人們總是詢問主題和立意之間的區別。一旦理解了,這個問題就像詢問切碎的菠菜和菲力牛排有什麼區別一樣。在故事菜單上,主題和立意是兩大要素,它們雖毫無聯繫,但要搭配均衡,兩者缺一不可。如果其中任何一個單獨上桌的話,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小喫。味道雖好,但既喫不飽,也沒什麼營養。

用最簡單的術語來說,主題就是故事所講的內容,以及它是如何與現實生活相關聯的,對於生活本身以及生活中的各種難題、挑戰和經歷是如何描述的。主題可以是一個很寬泛的領域,也可以是對人類生活的某一特定看法。

它可以是一個準則,也可以是人物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它可以很微妙,也可以顯而易見。它可以與上下文相關,也可以是故事的核心。主題形態萬千,且表面上沒有一個共同點。因此作家常常困惑不已,無法準確把握主題對故事寫作的意義。

主題將故事與生活相連。現實就反映在小說中。主題可以是愛與恨、荒唐的青春、商業的欺騙、婚姻的雷區、宗教的真實;是天堂與地獄、過去與未來、科學與自然;是友誼、忠誠、背叛和權謀;是富有與貧窮;是仁慈、勇氣、智慧、貪婪、慾望和歡笑。

主題就是生活本身,它體現在故事中,滲透在人物身上,展現在情節中。

主題就是寫作者如何打動讀者

你可以通過巧妙的情節來激發讀者的好奇心,爲讀者設置陷阱——這通常是偵探懸疑小說的目的所在,也可以通過主人公的浪漫愛情打動讀者,但主題永遠都是觸碰讀者心靈,點燃讀者智慧的工具。

主題讓你有所思、有所感。它能驅使讀者完全沉浸在一個故事中,讓讀者記住它、珍惜它。最終,它成爲決定故事成敗與否的唯一變量。

好的主題可以讓故事出版,可以讓你名利雙收。而沒有主題,或是主題差一點,你都可能一無所獲。

當然,確定主題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主題可以是複雜的文學問題,產生於文字不斷修改的過程中。如果一個故事整體上是成功的,而非讓人感覺是拼湊成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主題。因爲你的作品能引起讀者何種程度的共鳴,是小說寫作的關鍵所在。主題是一種精華,它無視過程卻又從中受益。

這就是爲什麼一些作家或者很多作家不在主題上耗費心力的原因。他們認爲主題會偶然產生。但這樣想的話,讓讀者產生情感共鳴也只能是偶然的了。

所以說,寫作者還是主動關注一下主題比較好,去掌控主題,而不是讓主題限制自己的思維和故事的發展。主題可能微妙含蓄,需要讀者自己從字裏行間的細微之處去體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