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關於錯覺的故事,大家是不是沒看夠啊?節目裏也詳細地展示了視錯覺現象,並且進行了解析。

這個東西,真的是越想越有趣啊!

上圖中你是否覺得上下兩塊有顏色差?畫面的背景和陰影的特別組合欺騙了大腦造成視錯覺。當小撒用胳膊擋住中間,視錯覺就消失了,如下圖所示。

神奇的視錯覺是怎麼形成的?

大部分錯視的原因在於眼睛攝取到的圖像由大腦枕葉的視覺皮層重建的過程。跟我們直覺不同的是,我們意識到的東西並不等於我們感知到的東西。對於視覺來說,視網膜得到的圖像信息非常豐富,把這些信息都傳導到視覺皮層,這給視覺皮層的負擔太大了,視覺系統不是這麼處理視覺信息的——它總是更重視視野中央的事物,同時更重視運動的事物和異常的事物(意料之外的事物)。大腦皮層不能處理這麼豐富的信息,但是又要盡量的捕捉多我們重要的信息,因而發展出來一套感知方法,它僅需知道片段信息,就可以通過大量的認知經驗進行整合,讓我們「感知」到完整的圖景,在一些異於常見生活經歷的情況,大腦構建的圖景跟真實情況就可能發生衝突了。

滿月錯視:滿月在接近地平線附近時候,我們感覺月亮非常大。

這顯然是一種錯誤的認知,我們離月球38萬公里,月亮在地平線附近和在頭頂時候,與我們眼睛的距離是幾乎一樣的,滿月在我們視網膜處的視角總是約0.5度。

我們對滿月大小的感知差異的原因就只能在於地平線的存在使我們對滿月認知出現了變化,讓我們認為月亮變大了。我們可以在紙上剪處一個洞,在滿月時候閉上一隻眼睛,手持這張紙將洞至於另一隻眼睛的前方,使洞內視角盡量只包含滿月,這時候我們感知到的滿月的大小要比雙眼睜開並且沒有紙張遮蔽時候小得多了。在這個試驗中,造成認知差異的唯一因素在於紙張遮蔽了月亮的背景——地平線。根據我們的經驗,雲朵、飛機、樹木這些事物在接近體平線時看起來比它們在我們頭頂時候要小一些。我們的視覺被演化過程塑造了,更加關注近的、對我們更可能有影響的事物,而對遠的事物——比如頭頂的月亮和地平線附近的樹木則會忽視一些,從而讓它們顯得小一些。

赫林錯視:兩條平行線因為背景中在「遠處」交集的斜線的影響而呈彎曲形狀。

交集的直線給我們的是距離的感覺,而距離是我們的大腦皮層的解釋,一張二維圖像顯然是沒有垂直於圖像的「距離」的概念的。這種距離反應的是透視關係——近處的物體顯得更大,因為視角更大,遠處的物體顯得更小,因為視角更小。在這個例子中,兩條平行直線在圖中部分,背景的交叉線間距較大,我們以為這部分的圖像離我們更近,而平行直線遠離中央的部分離我們更遠,這種大腦皮層對圖像的加工使得我們將兩條直線理解得「彎曲」了。

明度/顏色恆常性錯視:當照明條件改變時,人知覺到的物體的相對明度保持不變的知覺。在不熟悉物體的背景中,明度或者顏色變化時候,物體相對於更暗的背景顯得更明亮一些,而相對於更明的背景顯得更暗淡一些。比如下圖中的棋盤,A和B的明度其實是一樣的,但是由於「光照」環境的差異,使得我們感知到的A和B的明度發生了變化,在下一張圖中,中間的橫條的明度是一致的,但是由於背景明度的變化,橫條的坐標顯得更亮,右邊顯得更暗了。

視錯覺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非常多的用途

如果我們把斑馬線加上一個黃色的左側和藍色的下側,大家會發現這個斑馬線好像凸出來了,這是一種深度上的錯視, 讓我們產生了立體感。這樣的方式就讓斑馬線更加明顯,也提醒了人們遵守交通規則。

從司機的視角來看,會覺得前面有「幾個坎」阻擋著,提醒斑馬線的存在,司機自然會注意要減速。

特別感謝:科普中國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