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閱讀「下眼淚雨的一天」繪本故事,是結束工作後的傍晚,身體還殘留著接完案後留在身上的感受,邊翻著這本繪本心裡頭邊驚奇著,繪本故事裡頭的主角小熊根本就是諮商師的化身嘛,我完全投射,哈哈哈。當下就決定要參與這場座談,想知道更多關於創作背後的故事。

後來才知道,創作者本身就是個哭點低跟眼淚很親近的人,那麼難怪會用眼淚來作為內心柔軟的連結。超喜歡這麼自然柔軟的阿貞的,還有書裡面的獅子。

聊聊眼淚,也聊聊眼淚被對待的方式。那天在現場給了一個提問:「你小時候掉眼淚時,身邊的人是怎麼跟你說的?」而這件事有沒有影響到你長大後對待自己或孩子眼淚的方式?

很多人身上,眼淚是被禁止的,不被接受,彷彿眼淚就是失控軟弱的象徵。眼淚被禁止的同時,好像也在說只能堅強不可以軟弱。人內在不同面向的情緒感受也跟著被壓抑否定了,而那些真實的情緒感受又可以往哪裡去呢?

當人離真實的情緒遠,也就離真實的自己遠。

眼淚是一種內在情感的表達,不管是悲傷思念生氣或觸動(是的,眼淚有好多種)。每個人的表達方式不同,所以也不能用眼淚來定義一個人,內在情感的程度多寡,這一點我們得要理解並且尊重。

但如果掉眼淚是一種方式,可以因為眼淚讓自己懂得心中其實好傷心好在乎好難過好感動,這也是通往更懂得自己內在感受的路。長大後,能好好的哭並沒那麼容易,既然如此,允許孩子還能用眼淚補充語言來表達內在情緒,大人們可以再寬心一點。

除了允許,眼淚的陪伴承接跟理解,那也好重要。

謝謝小樹謝謝阿貞邀我一起說說話,後半場一直拿麥克風的我有點不好意思呢覺得佔了太多版面。也謝謝當天現場來的朋友,可以共度這樣的時光覺得美好。

大頭針盒 Pinbox
小樹的家繪本咖啡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