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我標題所說

這麼厚的一本裡頭滿滿是研究案例,深刻的寫諸多創傷到復原故事的書,終於被我們在讀書會裡歷經10次的聚會,這樣翻來覆去仔細讀過的結束了。(其中超過兩個月,兩個完全不同場地的移轉)

讀這本書到最後是一種,開了很大的眼界的驚喜,原來有這麼多以前的我不可能會主動去了解卻是有效的治療方法,那幾乎是跨領域的從各種面向來談,有生理的、腦波的、羣體的、語言的、書寫的,甚至戲劇吟唱等等的都提到了。這種單純從閱讀中,從彼此討論對話中得到的快樂,在我心中擴散迴盪。在這樣的快樂裡,我也想知道那裡面有什麼,會帶來這樣的感受,我想到的是首先是透過閱讀討論獲得新知的成長帶來一種往前走的喜悅;一羣人聚在一起讀書必然就會帶入不同的理解跟體會,還有不同經驗的映照,然後就覺得好豐富好多延伸的看見。最後呢,讀書會的形式真的很單純,就是好好地從書本談到自己再從故事談回書本,一來一回的討論對話,書裡面的文字就不再只是書本裡頭的鉛字,而是可以帶得走放在身上的體會。好喜歡這樣的過程。

在最後一次讀書會中開玩笑的說「天啊,我們居然把這麼厚的一本書這樣仔細地唸完了,這大概是我近幾年來唸得最認真最仔細的一本書」,然後我們在最後也停的讚嘆作者的邏輯編排,怎麼可以從一開始到最後其實都在說一樣的事情,卻是用各式不同的角度實證研究切入最後再得到相同的驗證(驗證的結果很簡單,只要有看這本書,就會反覆的從書裡知道同樣的事情,就是復原的歷程需要的要素)。同時我們也都很慶幸能有幸這樣好好的讀這本書,因為書的內容從第一章到最後一章(總共有20章)內容都是厚實豐富同時充滿人味又勇於嘗試,還批判了那些行之有年卻視而不見的用藥盲點,以及教育體制內因忽視創傷議題而帶來的後退。

總之呢,在帶這個讀書會的過程中,雖然也曾經因為每個星期都要乖乖地唸兩章書而有時會有時間的壓力之外,現在整個帶完了卻又不斷的回味。

在讀書會裡,除了我帶入大量的敘事視野外(是,不管我唸什麼書都是用敘事視野唸的,就算唸其他學派的書也一樣),就是另外一外協同的帶領者,瑜伽老師毓聆帶入瑜伽的哲學觀與視野,同時也帶領我們用瑜伽及呼吸法,連結身心。讓我除了給出分享自己觀點之外,同時從毓聆及每位夥伴身上獲得許多,難怪我會這樣滿足。

最後想說的是,創傷其實無所不在,畢竟沒有人可以擁有絕對完美的父母跟家庭。認識創傷,也是另一種接納各種面貌的自己,尤以是陰暗面,當能跟自己的各種情緒經驗交好,認出他們來,允許他們是生命裡頭的一部份而不總是否認或急著推開,那會讓自己更整合更完整,於是成為一個能穿越能允許同時能接納的更大的自己。我們都在這樣的路上找尋那個可以真實活著經驗著的自己,不是嗎?

非常推薦這本書,鼓勵大家有機會不妨翻翻讀讀。

 

#我們都超級讚嘆作者的,30年的經歷累積豐富成這樣一本鉅作。
#當我開玩笑的說怎麼作者可以嘗試這麼多種方法?究竟他有沒有所謂的治療偏好?成員們很快的就回應我,有啊,他有偏好,他的偏好就是創傷復原歷程研究跟倡導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