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就是尊重父母的自主性。」

如果父母認為孩子的態度惡劣,就必須將這件事情告訴孩子。但這並不是像從前那樣,是因為父母絕對正確,孩子必須絕對服從,而是因為,雖然父母不想奪去孩子的自由,但孩子總是這麼懶散,會讓父母也很困擾。這麼一來,父母不是單方面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觀念,而是賭上自己的人格直接面對孩子,無論是出於自己先前教育方式的反省,或是逐漸意識到對給不給孩子自由的兩難,該說的事情還是必須說出口。

~轉大人的辛苦。河合隼雄

--------------------------------------------------------------------------

所以,父母要活得很「人」,很真實,才能這樣面對,而不是活在理想或規則中。河合說得那句父母必須要賭上自己的人格直接面對孩子這句,清楚地對上我心中相信的。父母必然要回到自己的人性上頭,不能只是想當個好父母或者完美父母(那纔是假象),目光跟焦點也應當回到自己,而非只注視孩子。

 

在成為父母之前,應該首先是個活生生的人,有情感、有渴望、有挫敗、有矛盾的掙扎與兩難的考驗等等等。父母也有通往自己的路要走,躲在父母角色後面,只以父母角色面對孩子的父母,是無法真正跟孩子(人)交流的。故而,與其不斷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好父母,倒不如好好學習成為一個柔軟又堅定的人吧!(共勉之啊,各位父母,或者諮商同伴們,畢竟這句話也通:與其不斷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好治療師,倒不如好好學習成為一個有感受又能理解人心內在的人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