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艾瑪·沃森,被質疑的「女權主義者」

【導讀】儘管真人版《美女與野獸》改動了許多劇情以適應女性應該掌握自身命運的新時代潮流,但還是有人質疑——愛讀書、希冀離開小鎮去大城市闖蕩的貝兒,為什麼依舊需要通過婚姻變成又一位「princess」?而憑藉「女權主義者」形象獲得公眾好感的艾瑪·沃森,又到底能不能在娛樂名利場裏堅持做自己?

迪士尼開年大戲《美女與野獸》今日於國內上映。但在此之前,關於這電影「刻意製造同志元素拉動票房」的話題已經在海外鬧得沸沸揚揚。為此,以知性女神人設聞名的艾瑪·沃森再次展現了她左右逢源的說話技巧:「我不想讓觀眾抱著片中會有大量這種戲份的想法去看這部電影。並不是這樣,這段情節非常微妙,會讓觀眾產生疑問。這點很有趣,我喜歡的是這種不確定性。」

▲艾瑪·沃森主演的最新版《美女與野獸》劇照

如果熟悉艾瑪的一貫言行,就不會意外她能夠圓轉自如為老闆找到臺階下。上個月,她為《名利場》雜誌拍攝了一張袒胸大片,被抨擊為刻意討好男性,當她回應女權與暴露身體無關後,有人並不買賬,拎出三年前她對碧昂斯專輯的部分評論,炮轟她是「雙重標準」。在當年的採訪中,她先是說「碧昂斯將自己置身於女權主義者的隊伍中,但是這段鏡頭卻偏向男性視角,是男性觀視下的她」——單單節選這段話的確像是在批評碧昂斯不夠女權,隨即她話鋒一轉,「我想你們會有這樣的感覺『我可以做一名女權主義者,我可以做一名知識分子,我可以成為一切,但我也能坦然接受女性氣質和美麗外表等可能會與我想法相衝突的特質』,這纔是這張專輯最有趣的地方」——不否定也不肯定,結尾以意蘊不明的內涵升華主題並抬高對方,絕對是滴水不漏值得效仿的方圓之術。

今年27歲的艾瑪·沃森在當今影壇處於一個不上不下的尷尬位置,自《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完結以來,她已經有六年沒有優秀作品問世。當「哈利」丹尼爾·雷德克里夫在冷門文藝片中頻繁露臉時,她正忙於完成布朗大學的學業。畢業前後的一年間,艾瑪·沃森這個名字只在各種試鏡通稿和時尚街拍中出現,曾經貴為全球著名少女明星的她沒能接到任何片約。儘管,她依然擁有高關注度,但所有網路熱議都不能轉化為實質票房和權威獎項,脫離赫敏的角色光環,艾瑪只是一個姿色不算拔尖、演技平淡無奇的年輕女星。

2014年7月,艾瑪被任命為聯合國婦女署親善大使,此前從未就女權主義發聲的她發表了「HeForShe」的著名演講,為這場致力於女性發展、維護女性權益的團結運動造勢。

2015年1月,迪士尼擇定艾瑪出演真人版《美女與野獸》的貝兒。

誕生於1991年的貝兒一直被認為是迪士尼的女權「第一人」,這部動畫本身就是2D時代公主片的巔峯之作,在奧斯卡尚未增加提名名額的年代入圍最佳影片而不是司空見慣的最佳動畫長片。近年來複興了公主片傳統又屢有新鮮思路的迪士尼對它寄予的厚望絕不僅僅是「又一部童話翻拍」。

▲《美女與野獸》動畫版

「貝兒」這一在上世紀90年代顯得特別觀念超前的人設,以當下的女權眼光看卻顯得稍微有些保守,她與野獸的愛情也被質疑是否存在「斯特哥爾摩綜合症」。對此,艾瑪堅決否認,她認為「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是犯人承認自己被囚禁的身份,愛上了囚禁她的人,但是貝兒一直在跟野獸爭吵,表達不同意見。她保持了獨立性和思想上的自由。」以女權主義者自居的艾瑪巧妙避開了容易造成爭議的負面話題,她強調對文學的共同愛好成為這一版《美女與野獸》的愛情紐帶。影片殺青後,艾瑪還息影一年專註於閱讀深造,「一週閱讀一本書,為了我的女權主義讀書俱樂部每個月額外再多讀一本」。

去年年底,她在倫敦地鐵裏隨意藏匿了一百本女權小說《媽媽&我&媽媽》,在推特上號召大家去尋找,甚至引起了中國明星跟風丟書。這種學霸書蟲的自我定位與真人版《美女與野獸》的主題的確是天作之合。最新真人版《美女與野獸》特意改動了原版動畫裏貝兒被野獸拯救後愛上他的劇情,貝兒也不復文弱少女的形象,甚至更接近於「女漢子」,這一切都是為了適應女性應該掌握自身命運的新時代潮流。

▲真人版《美女與野獸》工作照,艾瑪·沃森飾演的貝兒,一個愛讀書的小鎮文藝女青年

儘管如此,還是有人會質疑——愛讀書、希冀離開小鎮去大城市闖蕩的貝兒,為什麼依舊需要通過婚姻變成又一位「princess」?所以,不再刻意渲染本片女權色彩的迪士尼這一次把政治正確的任務交給了LGBT。

正如聯合國婦女署不介意選擇社會活動履歷幾乎空白的艾瑪擔當演講重任,迪士尼看中的也不是她女權鬥士的強勢形象,而是她的學識與美貌,中產階級的良好出身,以及憑藉《哈利·波特》系列積累的海外好感度和推特的2400萬粉絲。如果女權的基礎源於女性清醒的自我認知,那麼艾瑪無疑是一位冰雪聰明的女權主義者——她放棄了需要更出色演技和舞姿的《愛樂之城》,押寶在與赫敏的角色形象一脈相承,契合自身人設的貝兒身上。爛番茄目前堪堪68%新鮮度,均分6.5的新版《美女與野獸》只是中規中矩的平庸之作,但本片光是在北美就有望突破4億美金票房,能給她帶來的曝光率和話題度連另一位奧斯卡影后艾瑪也無法企及。

▲《美女與野獸》上海首映禮:在《ELLE》雜誌的年度女性頒獎典禮上,艾瑪遲到90分鐘還拒絕拍照的行為被指責為「耍大牌」,但她沒有缺席任何一場電影的宣傳活動

艾瑪和哈里王子的緋聞曾讓英國上下羣情鼎沸,隨後艾瑪「不一定要嫁給王子才能成為公主」的聲明更為她博得無數美譽,這段子虛烏有的緋聞被以訛傳訛成了艾瑪婉拒王妃身份,成為被反覆宣講的女權主義象徵。諷刺的是,如今僅僅因為出演嫁給王子的貝兒,她又被《衛報》質疑不夠「女權」。

然而女權與否當真是套路化的迪士尼想探討的話題?事實上,編織美好夢想販售給目標羣體,纔是迪士尼90年來一以貫之的終極追求,至於童話背後的真實,就和艾瑪·沃森看似無懈可擊的人設必定存在瑕疵一樣,根本就沒有那麼重要。

*本文系文匯獨家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圖片來源於網路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