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20181229165122.jpg(比賽輸了,回家前自拍做紀念)

2018這一年在武術上是給自己挑戰的一年。其中之一就是開始參加兵器技擊的比賽。昨天的比賽是我今年最後也最期待的一場比賽-兵武盃異種兵器交流賽

這次比賽安排得很精緻,完全就是一流比賽的規格。
現場分為兩個比賽場地,在場地的旁邊有大型投影螢幕顯示雙方選手的姓名和分數,比賽進行的狀況一目瞭然。對於不熟悉選手的觀眾來說都能夠很清楚明白賽場上是誰在比賽。
比賽的裁判專業度也很好,判決明快即時,對於選手的申訴也都會立刻做再議。作為參賽選手,對於場地和裁判的部分我都相當滿意。
比賽的觀賞性部分。今天我特地帶了老婆和妹妹來旁觀比賽,除了幫我加油和錄影以外,最重要的是我想知道他們倆做為武術的外行人能不能看懂比賽。從她們的表情和討論中可以明白,他們不但看懂比賽的進行,甚至可以瞭解雙方選手的高下而且從觀看比賽中感受到樂趣。一場運動比賽能不能長久進行,除了主辦單位和參賽選手以外,觀眾是很重要的。有觀眾能看懂而且能從觀看中得到樂趣的比賽才更有可能推廣出去。這次的兵武盃在這點上表現得真的非常優秀。

整體來說,這場比賽的規劃對我來說幾乎是無可挑惕了。伊塞爾Vor & Nach 史實歐洲武術會能在臺灣辦成這樣的比賽真的非常了不起。

說完比賽軟硬體的部分,接著就是我自己的部分了。這次比賽我報名的是混合組,早上通過了預賽進入下午的24強淘汰賽,並且順利打進第二輪,最後在6強賽止步。一天下來總共打了5場比賽,3勝2負。

混合組,顧名思義就是什麼武器都可以上場一較高下的組別,武士刀、苗刀、歐洲長劍,甚至是雙劍、盾劍都可以在同一個賽場中競技。這是很難得的體驗,因為不同的武器有不同的攻擊範圍和攻擊節奏,對戰時在看到對手的武器時就要先思考可能遇到的戰鬥方式,接著在實際戰鬥中還要不斷修正假設和自己的應對方式是否合理。這種戰鬥很考驗經驗和判斷,誰累積的經驗多誰就更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在我自已的幾場戰鬥中就能很明確的感受到不同武器的對手有不同的戰鬥方式,每個人也有自己獨特的戰鬥風格。戰鬥真的會上癮,會很想看看另一個對手是什麼樣的戰鬥方式,自己有沒有辦法應對。
今年五月的輔大歐洲劍術邀請賽是我第一次參加技擊對抗型的競賽,當時我很緊張,賽後完全不記得自己在場上做了什麼。接著在八月的臺灣武術大賽兵擊比賽,感覺有比較適應比賽的氣氛。最後壓軸是今天的兵武盃,已經可以比較冷靜地觀察對手了。三次比賽從對比賽的陌生緊張,漸漸到可以在比賽中冷靜的觀察自己和對手,這種在精神和心智上的進步是過去只做練習而不競技沒有辦法體會的。
在一次一次的比試中運用自己所學到的技巧,然後慢慢的感受到進步,這是非常讓人興奮的事情。而且我藉由參加比賽證明瞭,巖間合氣道的劍術是可以戰鬥的劍術。對我來說這是很值得欣慰的事情,證明自己投入的心血是沒有浪費的。

最後說說幾個這次學習到關於技術的重點,

  1. 比賽中有發現到我的攻擊太集中在四肢,攻擊走得不夠深入,沒有更好的瞄著對手的頭部和軀幹攻擊。攻擊四肢雖然安全,相對的威脅性和得分也都比較不足。對頭身的攻擊如果缺乏安全的練習道具很難練,看來遲早得存錢買一對好的練習裝備。這次的EPW改版真的很棒,手感跟重心都很合手,好心動啊......
  2. 關於怎麼舉刀。之前會很困擾要怎麼在戰鬥中舉劍而不會在過程中被攻擊,在這次的戰鬥中我終於領悟到了。應該要在還不會被砍中的距離舉劍,在能砍中對手的距離揮刀。這個領悟好像有點智障,但是真的是恍然大悟的感覺......
  3. 腳步移動的速度和揮劍的速度。這次在最後6強比賽時遇到的對手移動速度跟組合攻擊的速度非常快,讓我沒毫無還手的餘地。日後練習時要在腳步移動和連續組合動作上做加強。光是動作正確還不夠,速度跟和密集度絕對是實戰中的重點。

這次的比賽學到很多,明年也要在多參加各式各樣的競賽。實踐之中出真理是千真萬確的。

以下是今天五場比賽的錄影,跟大家分享。(錄影的是老婆,請忽視他們的旁白www)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